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8的文章

小李書評-完成

【小李書評】 你是不是也是常常訂了很多目標,但常常做個幾天,就又放棄了?如果想要突破這個三分鐘熱度的心態,不妨看看這本《 完成 》,作者 喬恩‧阿考夫 提出的一些建議。 當我們在設立目標執行的時候,甚至也學習了目標設立原則(SMART原則,可以google一下),但常常會受到完美主義的心態影響而卻步,導致進度緩慢,無法向目標前進。本書用八個章節來分析如何對治完美主義的心態。譬如「接受不完美,我們才能前進」,有時候一旦中斷,就給自己壓力說我果然沒有耐性,其實要先接受本來進度有時候可能會因為一些不預期因素或事件而被打斷,隔天再繼續就好了。 有時候目標設立太難,可以減半降低心裏壓力(這概念很像張永錫早上最重要的三件事的吃青蛙原則,把事情切到最好入口的小青蛙);而別忘了「因為好玩,才會想做完」,「完成事情的捷徑並不是『找出有趣的事』,而是『如果你想完成某事,就把它變有趣』。這當中要有所行動。你必須讓這件事變有趣。怎麼做呢?」 書中佳句: 👉 「為我們不在乎的事情努力叫做壓力;為我們所愛的事情努力叫做熱情。—賽門西奈克」 這本書適合用零散時間閱讀,傳達的概念也相對淺顯易懂,知識濃度含量不高,但是對於有龜毛傾向的人或常常半途而廢的人是個很好的提醒。給我的最大收穫就是降低自己的完美主義的傾向,降低自我批判的意識,轉而以比較鼓勵自己的態度,且輕鬆樂趣的方式,來完成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 181226. Frank Lee. == 書名: 完成 作者:JON ACUFF 出版社:天下雜誌 ISBN 9789863983712 始讀日期:2018/12/10 完讀日期:2018/12/16 總閱讀時數:1小時54分鐘

少陰病與問診(1)-溫覺感受

本文初稿:2018/11/26 序論 透過條文的回顧與整理,能不能幫助我們在臨床問診上面的鑑別有更多的提示與方向?因此起於這個動機,以宋本少陰篇條文為素材回顧,作為本次整理與討論的目標。本次主要切入要點:回顧具有記載「溫度感受」的條文。 摘要 少陰篇關於溫度感受主要側重於兩個方向: (1).全身對溫覺的感受(一身...盡熱、反發熱、惡寒、身反不惡寒) (2).手足、四肢對溫覺的感受(盡熱、溫、反溫、逆冷、不逆冷、四逆、厥逆) 而 身惡寒 與 手足寒/逆冷/厥逆 應為少陰病的常態鑑別指標。 詢問患者對於溫度的感覺作為問診的鑑別判斷,但仍需要搭配其他診斷指徵(如消化系統症狀、神經系統症狀、脈診判斷)方能作為預後的判斷。但患者自覺或者醫者透過觸診是否能夠進一步判斷厥冷寒逆的程度指徵? 又實際上可以作為多少臨床鑑別的提示意義,或待日後進一步研究與觀察。 研究方法 以宋本趙開美版本為主[1],預覽《辨少陰病脈證并治》第十一篇條文,281-325共45條 檢視與「溫度感受」有關的字眼,將條文摘出 依照條文屬性分成兩大類:預後的判斷、少陰病的方劑例 結果 預後的判斷 欲解 少陰病,脈緊,至七八日,自下利,脈暴微, 手足反溫 ,脈緊反去者,為 欲解 也,雖煩下利,必自愈。(287) 可治與不死 少陰病,下利,若利自止, 惡寒而踡臥 , 手足溫 者, 可治 。(288) 少陰病, 惡寒而踡 ,時自煩,欲去衣被者, 可治 。(289) 少陰病,吐利, 手足不逆冷 , 反發熱者 , 不死 。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292) 難治 少陰病,但 厥 無汗,而強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目出,是名下厥上竭,為 難治 。(294) 少陰病方劑用藥例 有日數 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 始得之 , 手足寒 ,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也,急溫之,宜四逆湯。(324) 少陰病, 始得之 , 反發熱 ,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301) 少陰病, 得之一二日 ,口中和,其 背惡寒 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304) 少陰病,身體痛, 手足寒 ,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305) 少陰病, 二三日不

2018.Weekly Review.46週:回顧的檢視。

與其說自己在寫著回顧,不如說自己嘗試在對「回顧」本身作考察,其實自己的思考能力不是很好,所以對某些事情總是要先體驗為先,然後從中試誤去揣摩其中的意義。回顧也是一個實驗,而每次連續寫幾週之後,總是會遇到一些瓶頸。然後試著回去翻自己過去寫的回顧文,很有意思的也都是一直嘗試自己回答這樣的問題:「 當我們回顧的時候,我們回顧的是甚麼? 」 顯然我想先留下自己覺得在浮日生活之中,有些生活感受與意義感的事件。倒不是刻意去避開那些讓人沉重與浮躁的感受,而是偏偏這些常常很容易成為生活中的主流敘事,好似歡樂的事物消逝的極快甚至不復記憶似的,某種程度來說,靠著日誌與每天過完下一個對當天印象深刻的題目,都是在降低這種灰色的敘事習慣影響。 然而還有其他要素也能夠影響自己的心情,譬如本週沒睡好(幾乎每天只睡了4小時),或者飲食習慣等等,也能夠讓人在浮躁與鬱悶之間擺盪。也難怪每週一次的回顧對我自己來說,成了一種很個人的因素,而偏偏又得透過寫在自己部落格文章上才寫得出來。其實翻閱自己部落格回顧文章最多的應該還是自己,因為有時候遇到瓶頸的時候,會想到曾經留下的某幾句話,搜尋一下部落格提醒一下自己。 這週在看Sense 8影集第九集的金句(21:56): 然而真正的暴力...我發現有種暴力是不可原諒的。 那就是我們害怕成為真正的自己時,對自己做出的暴力行為。 因為不喜歡生活的混亂感,這週覺得自己過得更有序了:習得 子彈筆記法 ,開始將生活各事項融合在一起,如之前所學的GTD、奧野宣之先生的筆記術。我在翻閱過去 摘要的片段 時,翻到這一段又若有所思了起來:  「你聽我說,其實, 每個人都無處可去 。 你必須去尋找,才可以避免去考慮這個問題 。大部分人都是因為有某種目的才去某個地方,是 奉命去那裡 。無論士兵或是總統,統統都一樣。自從和你分開以後,我徹底思考了這個問題。我不知道你到底有沒有才華,但我覺得, 你是那種沒有目的的人。你必須尋找不需要去任何地方的某種東西,才能繼續這種生活。否則,你就不得不去你根本不想去的地方。 」 -- 《村上龍・電影小說》P.201-202 或許自己回顧這件事情,就是嘗試著去尋找不需要去任何地方的某種東西... 「 我們在很多時候,往往是內心的囚徒 。若斯克說:我們有太多的機會自我踐踏而不自覺;日常生活裡,我們用鐵鍊鎖住自己,帶著腳鐐上路,日子過

2018.Weekly Review.45週:日課的心得。

時間過的既快又慢。快是因為如果每週要規定自己寫週回顧文章的話,一下子就過到了週四、週五要寫回顧的時間了;慢的感覺目前只停留在夜間眠淺醒來睡不著的時候,時間就會過得很慢。這週幾乎天天做夢,因此有記夢習慣的我,趁著起來還記得時,就會輸入Evernote裡面作備份。有趣的是因為Evernote會自動連繫相關文章內容,所以就看得到類似的夢境在哪一年出現等等,算是另外一種利用現代科技備份夢境與分析夢境的方式吧。 這禮拜開始閱讀《 學校不敢教的小說 》。這本以三十篇短文,每篇提到一本小說與作家,構成本書的架構。每天撥個幾分鐘讀個一到兩篇還是可以的,也能夠刺激自己思考一些點。可能本身不是文科出生,總覺得自己運用文字的腦袋不太靈光也欠缺磨練,看這樣的書除了可以認識原來有這些小說家以外,也可以學習文章中行文方法與用字,自己是覺得一舉兩得。大數據不知道從哪邊得到的關鍵字,上網時廣告就開始出現了網路教專業寫作課的推薦。 目前跟學弟妹一起學習的日課分化成三種:鄭欽安醫書、傷寒論淺注以及 基礎肌動學 。鄭欽安醫書已經重啟了,因為上一個梯次已經跑了第一個100天(時間真快呀!),因此開始重新輸日子,進行第二個梯次。傷寒論淺注則再八天,完成第一個100天,預計讀完後,繼續往金匱要略淺注研讀(這一個日課打算來陸陸續續把傷寒十人書念完)。基礎肌動學則是在前兩個日課讀起來穩定之後,自己再加入近期想研讀的書籍。網路時代或許會讓人分心,但利用跨時空的連絡特性,反而對於共讀這件事情變得相對容易許多。因為也不是強制型的任務,所以每天讀的份量讓大家自己決定,讀完再回報即可。 日課100天我目前的心得是這樣:也許日課在每天的生命事件順序不是最優先的,但堅持下來的話,會形成以後行醫或行事時的一種思考底蘊。 成為社會人士以後,沒有人會要求我們自己念書,所以培養閱讀的習慣有其必要性。事情無法盡如人意,總是有一些美中不足的缺憾,然而希望一件好事能發生,則需要投入無比的耐心。 如果確定以後的職志與志向,其實不妨把閱讀的日課當作在磨練自己,用一輩子的耐心去做看起來當下很微不足道的進度,自然有一天會聚沙成塔,積少成多。至少我自己已經跑了將近兩百天以上日課的感受,確實自己沒那麼好高騖遠了,與其一直把未來與夢想掛在嘴上,不如現下先做自己能夠做的事情吧:把書拿起來, 開Flora種樹 ,好好思考與專心在所讀的內容,怎麼應

2018.Weekly Review.44週:內心的房間

有一次在査閱書籍的時候,看到一尊彈琴女俑撫琴的圖片。 「你再慢慢體會吧!」女俑彷彿這麼對我說著。 來自千年前的微笑。 這週跟人談話的時候,常常聊到關於內心的房間有光亮的角落,也有陰影,不願意打開的抽屜這件事情。仔細想想,這概念的源頭可能是源自於自己讀過的兩本書: 第一本是盧雲《負傷的治療者》: 我認為,別無他法, 唯有鼓起勇氣進入我們自己的內心 ,敏銳洞悉內心的各種複雜多面性。就像我們在自己的居所中會有家的感覺,當你發現那裏既有 明亮的地帶 ,也有 黑暗的角落 ,既有 關鎖的重門 ,也有 敞開的房間 ,我們的困惑會煙消雲散,我們的焦慮會不翼而飛,我們將有能力從事陶造生命的工作。(第二章,P.073) 第二本是村上春樹的《 海邊的卡夫卡 》: 「我們都繼續在 失去 各種重要東西。」鈴聲停止之後他說。「 重要的機會或可能性,無法挽回的感情。那些都是活著的含意之一 。不過在我們的腦子裡,我想大概是在腦子裡,有把這些東西當作記憶留下來的小房間。一定是像這圖書館的書架一樣的房間。 而我們為了知道自己心的正確所在,就不得不繼續製作這房間的索引卡。也有必要勤快地打掃,換新空氣,換花瓶的水 。換句話說,你永遠要在你自己的圖書館裡活下去。」 而實際生活上,自己最近確實也在不斷地整理房間,雖然,累積的物品總是比整理完的多,物件移來移去彷彿自己是薛西佛斯神話在推動巨石的寓言似的。然而為了整理內心的房間,我採取的是類似寫作的方式,這個方法源自於《 療癒寫作 》這本書,本書由四十篇短文所構成,裡面談到靜心寫作營的一些相關經驗。由於工作屬性沒辦法參加這種為期幾天的營隊,但利用番茄鐘原理,使用 Flora 計時,開始練習寫10分鐘,25分鐘,最近可以持續書寫50分鐘。 練習自我書寫的時候,當然跟自己的精神狀態有很大的關係。習慣閱讀的我,透過這樣拿紙筆直接面對面,不能去査閱或碰觸書籍,是有點痛苦的事情。但很明顯地,當自己這樣做時,自己腦袋裡面多少東西,自己是最清楚的。我可能很習慣地闡釋某種自己也認同的話語,但實際上這話語所指涉的體驗我是由思惟推論而來,還是自己實證而得?透過自我書寫的方式,這樣的分辨一一開始現形。最近讀到的一句話:「 人滿腦子被來世所佔據,就不能全心全意地活在現世裡。 」(凝視太陽Chap7,P.271) 有可能我們只是用一種來世信仰的狂喜,而掩飾自己對

「相體以診」的提示與啟發。

初稿:2011/10/23 修訂:2018/11/01 這個啟示後來多次向我證明了它的重要性。在深池醫院,我看了數百位入院的病人, 只要你知道往哪裡找,確實認真去找 ,他們的診斷關鍵及有效的治療方式通常就像傑克森先生的案例那樣,很容易就能找到。我在深池醫院的最初幾年學到,《德文高臨床診斷學》裡有關體檢的一切細節都能拯救生命, 那些顏色的色調、各種型態、隱約可聞的聲音、異常現象的存在、正常現象的消失,有時甚至是正常現象的存在 ....等,都能救人一命。那也是行醫過程中最令人心滿意足的地方。--- 《慢療》p.26-27 緣起 《傷寒論‧桂林古本‧平脈法第一》有一句話讀來頗有意思: "問曰:脈何以知氣血臟腑之診也? 師曰: 脈乃氣血先見 ,氣血有盛衰,臟腑有偏勝。氣血俱盛,脈陰陽俱盛;氣血俱衰,脈陰陽俱衰。....若感於邪,氣血擾動,脈隨變化,變化無窮,氣血使之。 病變百端,本原別之,欲知病源,當憑脈變, 欲知病變,先揣其本,本之不齊,在人體躬,相體以診,病無遁情。 " 如果我們把最後幾段放慢一點來看的話: 欲知病變,先揣其本 想要瞭解病變的源因,先找到病變的源頭。這裡用「揣」這個字,也有探求的意味在(《方言》卷十三:“揣,試也。”郭璞注:“揣,揣度試之。”)。而流程的話,目前看到比較詳細的,可以參考李致重先生的著作《 中醫臨床辨惑 》: 這張圖的起點可以從左上角往右側看,最後診斷的目的是要先找出核心病機,然後從右上角往右下角看,找到了核心病機(病機診斷後),要決定治療的原則,再從右下角往左下角看,選擇方法、處方與後續的療效評估。 本之不齊,在人體躬 當找到的證據具有多重不一致的時候,仍要回到人體本質上來探詢。這部份或許典籍可以給吾人一些切入的層次與手法上的提示: 《方盛衰論》:「診有十度度人, 脈度、藏度、肉度、筋度、俞度 。」 這一段談到我們可以從五個要素來切入人體的診法: 脈、藏、肉、筋、俞 。 《經水》篇:「黃帝曰:夫 經脈 之大小, 血 之多少, 膚 之厚薄, 肉 之堅脆及 膕 之大小,可為量度乎? 歧伯答曰:其可為度量者,取其中度也。不甚脫肉,而血氣不衰也。 若夫度之人,消瘦而形肉脫者,惡可以度量刺乎。 審、切、循、捫、按 ,視其寒溫盛衰而調之,是謂因適而為之真也。」

2018.Monthly Review.10月(W40-43).潛沉的生命.

前言 目前用的筆記本是 KOKUYO,Campus S5,方眼罫,5mm,40枚,ノ-104S5-D ,如果寫的快的話,大概每週會寫掉一本,這個月寫了兩本,從編號28冊到29冊。當初按照奧野宣之先生筆記本單一化的想法:要寫筆記、寫心得,要寫點甚麼都集中在同一本筆記本,然後利用週回顧的習慣,或者月回顧的習慣將筆記編上索引。目前使用的心得就是透過這樣的方式,連繫舊有的資料,譬如可以寫上註記c.f.某某冊第幾頁等等,可以交互參照,避免過去的筆記內容腐壞。而即便是當時精美的筆記,也是會受到時間與遺忘的影響而堆疊在過往,因此需要某種方式去重新挖掘與翻閱,譬如週回顧、月回顧、甚至季回顧,年回顧。這個月也嘗試去翻閱去年所做的筆記,在第十四冊。 我是從2016/01/14開始用奧野宣之先生的筆記本方法的,如今看著累積的筆記本已快滿三十冊,若有所感。 我覺得我的人生就像一塊反覆揉捏的熱麵糰,我只想把它掌握在自己的雙手上,對那些懂得將一己生命禁錮在花叢和列柱中的修士而言,也一樣吧!或者又好比搭乘那種長途夜間火車,在火車上我們可以和自己對話,準備之後的行程,獨處,用不可思議的耐心去爬梳那些念頭,不教它們四處亂竄,然後繼續向前推進。舔舐自己的生命,彷彿那是一根麥芽糖,塑造它,磨利它,愛它,又像在尋找最後那個斬釘截鐵,可以作為結論的字眼、形象或句子,帶著它出發,從此透過它來觀看一切。 -- 《 卡繆札記I 》P.86 這一段是跟同樣在寫 部落格文章回顧 的學弟聊到的一段話,然而因為手上不是能夠常常帶著卡繆札記,能夠在對話的當下立即引用,是因為自己曾寫在 某次的回顧文章 上,透過部落格文章能夠搜尋關鍵字的功能,好似對過去封存的佳句能夠跨時空在某個當下瞬間引用一樣。這時候多少感受到自己練習輸出成文章的好處。其實寫回顧文章確實是很私人性質的事情,而且目標受眾就是以自己吧,目前的心得是透過練習書寫打字文章的方式,嘗試編纂自己閱讀過的佳句與材料,以及磨練自己不太靈光的大腦。 回顧的物件 月回顧的時間尺度比週回顧還大,基本上我是透過 Moleskine Weekly Planner 的行事曆來做到這一點的。每天過完的時候,隔天我會對當天的重點事件下標題,譬如10/15跟媽媽在百齡東案河濱散步覺得不錯,當天的標題就是「百齡河濱散策」;10/18跟學妹們在科博館野餐,學妹帶野餐墊鋪在草

2018.Weekly Review.43週:負傷的治療者

自上禮拜開始,每天讀完歐文亞隆的《 凝視太陽 》一章,漸漸地七章也讀完了。每章的份量算是恰到好處,翻譯行文也很流暢,重點與佳句劃了不少,書中要討論的議題也算清楚好懂。不過還需要一段時間沉澱,消化字句,與過去、現在經驗連結。以下摘要一些書中的句子。 人痛苦的根源何在?伊比鳩魯深信,其根源在於 對死亡無所不在的恐懼 。(Chap 1,P.34) 意識到死亡是一種覺醒,是強力的催化劑,能觸動人做出重大的改變。(Chap 2,P.62) 去瞭解病患 心情變好的原因 ,和瞭解他們 心情變糟的原因 一樣重要。(Chap 3,P.76) 要對這險惡的生命處境負責的, 就是你自己 ,別無他人,唯有你才有力量去改變它。即使你要面對的外在限制難以消除,你依然擁有自由,可以選擇採取哪一種態度去面對它們。尼采最愛的句子之一,是熱愛命運(amor fati),換句話說,就是 創造你熱愛的命運 。(Chap 4,P.128-129) 現在可以怎麼做,好讓你在一年或五年後回頭看時,不會因為累積了新的悔恨而感到同樣的沮喪?換句話說, 你能找到一種不會持續累積悔恨的生活方式嗎 ?(Chap 4,P.130) 這裡所學到的一課很簡單: 關係是最重要的 。不論你是家人、朋友或治療師,縱身躍下便是,以合宜的方式拉近彼此的距離。 說真心話,顯露你自身的恐懼,即興表達 ,以受苦的人能得到安慰的方式,承接住他們的恐懼。(Chap 5,P.158) 唯有人的善行,唯有人對他人的德澤,能夠超越己身的有限而永垂不朽 。(Chap 5,P.162) 無常 就像是背景裡一首永不停息的樂章,你鮮少留意到它的存在,直到發生某件驚人的事,你才會赫然察覺。(Chap6,P.206) 人滿腦子被來世所佔據,就不能全心全意地活在現世裡 。(Chap7,P.271) 人可以經由努力,把赤裸裸的死亡恐懼化為日常生活中可承受的焦慮。在某些指引的輔助下直視死亡,不僅能夠平息恐懼,而且能讓生活更深刻、珍貴、更有活力。(Chap7,P.296) 無獨有偶,這週在診間跟不同患者討論時,談到了各種形式的死亡議題。也許是親族裡面年老長輩的死亡帶來的存在感震撼;或許是憶起年輕時就要承擔照顧母親重病的責任;來訪者身形面容顯憔悴,一問之下,正在處理親人剛往生的事項。當案主跟我分享亡者再現的夢境時,我也憶起自身過去父親逝世的經驗

亂讀群書--談閱讀習慣的培養。

最細微的碰撞,都能讓我們的存在根本產生動搖。連一道光瀑的瀉下,都可以從中看到永恆。 —— 《卡繆札記》 前言 這一篇文章是檢討並整理一下目前自己的閱讀習慣,因為書單累積有點多,所以一方面留下一點紀錄方便以後自己校正方法。 行事曆 當天閱讀的書籍,都寫在行事曆上作為索引 目前我使用的是Moleskine的 週曆 ,就是翻開行事曆的頁面後,左半邊是一週的行程,右半邊是空白直行的頁面。因為一週的行程翻開後很清楚可以看到自己空白時段可運用的時間,所以當在空白時段念書時,就會將閱讀的書名與頁數都寫在當天的行事曆空白處。如果書名是最近常常讀的,一般而言我會挑出書名的一個關鍵字,然後寫一個字,打個圈,再加上頁碼,以作註記。不過這個方法時間久了如果忘記了這本書,會有點難想起是哪一本,一般我都是第一次寫書名的時候,寫上全名,再圈上關鍵字,第二次縮減的時候再直接寫關鍵字打圈。譬如「醫法圓通」,第一次讀的時候會寫書的全名,在「圓」字上面打個圈,後續每天在念的時候,就直接寫個「圓」字打圈就可以了。 日課系書單 利用大腦慣性培養日課閱讀的節奏[1] 有些閱讀材料類似基本功,每天讀一些。如果類比以前的經驗的話,就像是以前高中時代每天會讀常春藤美語雜誌或空中英語教室的那種心態。所以大概每天排個一兩項就差不多了(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建議排一項就好了,重點是要先培養習慣,持續21天看看:D)。日課的好處是如果一整天都真的很忙,至少每天還有一點累積效應的感覺。如果擔心自己沒有毅力,那就拖同學下水吧,跟幾個同儕或學弟妹約一約,每天互相提醒也是不錯的。個人的建議是工作日(譬如一到五)讀日課就好了,六日放假休息一下。當閱讀節奏培養起來了以後,你會發現週一到週五如果沒有讀日課的話,會渾身不自在,哈。 目前的日課是 醫法圓通 傷寒論淺注 生活感/生產力或學習類書單 內心的平靜來自悟透一件事:困擾人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人如何解讀它[2] 這一類書單,適合每天讀一點,讓自己增加對於生活的感受或調整學習方法的。這類書籍也不宜讀太快,因為需要體會、思考與放入自己的生活實驗與實踐一下。一般而言,我會特別注意這類書的篇章順序,如果總共有7章,每章內容每1-2天若有大約15分鐘-25分鐘的時間剛好也能夠讀完,那就大概可以預估這本書1-2週就可以讀完。這類書單都是搭配當時的

2018.Weekly Review.42週:穿越時間。

佛子! 若菩薩于諸菩薩起一瞋心,則成就如是等百萬障門 。何以故?佛子!我不見有一法為大過惡,如諸菩薩于余菩薩起瞋心者。是故,諸菩薩摩訶薩欲疾滿足諸菩薩行,應勤修十種法。何等為十?所謂: 心不棄舍一切眾生,于諸菩薩生如來想,永不誹謗一切佛法,知諸國土無有窮盡,于菩薩行深生信樂,不舍平等虛空法界菩提之心,觀察菩提入如來力,精勤修習無礙辯才,教化眾生無有疲厭,住一切世界心無所著。 是為十。-- 《華嚴經》 手上有一本書,從茉莉二手書店買的,托爾斯泰的《 智慧曆書 》,裏面是按照日期編排,每天一頁類似智慧語錄。今天是10/18日,上面的句子如下: 每個人都知道,我們的習慣會因為不斷練習而改善與加強。想成為善走的人,必須走不少的路;想成為出色的跑者,必須經常練跑;想成為敏銳的讀者,更需要盡可能多閱讀。人的靈魂也是一樣:如果你發脾氣,你必須知道這不僅是件壞事,而且 你正在培養一種壞習慣 ,並加強你繼續作惡的潛能。 -- 艾匹克蒂塔 反思這一週,對生活感的體驗增多了,也嘗試著留下紀錄。整理了自己過去寫在FB上以「 學習絮語 」為題有關的文章,利用上週六晚上,記錄了目前收集的 占星學書單 。看著看著,又激起了自己想以文字留下一些生活紀錄的想法。有些文字,或許是留給以後的自己看的。我在反覆閱讀自己曾寫下的文章後,裏面仍不時有一些讓自己受用的部份。也許是一種激勵與提醒,也可能是初老症狀開始發作,反覆的遺忘之餘,需要一種回顧的習慣,提醒自己所從來,與所欲去之處。 譬如拿今日來說好了,早上跟B學弟討論《解剖列車》第三版「動態解剖:走路」的一段(P230-234)。由於兩人都非復健科本科,所以這一段內容讀來相當吃力。透過彼此重述與討論,好似又多瞭解了一些。晚上回來查了一下 網路步態動作的影片 ,作為後續學習參考的備份。我想到的是之前讀到的一本好書《 知識學習的鍛鍊技術 》花村太郎,P93頁裡頭有一頁談到知識生產工程模型圖,其中將 知識生產的流程,分為三個步驟:輸入>加工>輸出 ,其中輸入又可分為三小點:A.產生問題意識/主題設定,B.主題分析,C.第一次情報收集。或許後續利用書中的提示來實驗一下知識生產的步驟(還算是自己的弱項)。 週三跟學妹F討論到傷寒條文的學習,提到在自己閱讀的時候,要學習先瞭解文本的篇章構成與編排,然後嘗試去區分不同條文所指出的共同知識架構。譬如,宋本

學向上飛-學習絮語文章匯集。

真正的學習,涉及「人之所以為人」此一意義的核心。透過學習,我們重新締造自我。 透過學習,我們能夠做到從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認知這個世界以及我們跟它的關係,以及擴展創造未來的能量。 事實上你我心底都深深渴望這種真正的學習。這就是學習性組織的真諦。-- 《 第五項修練 》-P.016 前言 這一篇主要是收集過去在FB以「學習絮語」為題發表的文章,集合起來一起看,自己覺得頗有意思,也是當作一種回顧重新檢視自己曾經在學習上的想法。凡走過不一定留下痕跡,凡留下痕跡則必定走過。至於留下痕跡是不是那麼美麗,或許可能是其次了,至少透過痕跡來檢討自己,並且不斷提醒自己學習的初心。 2017年10月10日 中藏經的第一篇《人法於天地論》,談的是人在自然的角色,學習在自然裡如何調適,觀察自然天地的現象以默照感知人體生理作用,及其病態時的現象。這樣的觀點,其實讓平常的觀察與學習變得更有趣了。 聽到朋友去大陸學望診,首要的門檻是在湖邊觀察湖象與雲氣預測氣候,體悟人面貌氣色之流動。看著BBC紀錄片,談論風、砂、水、陽光在沙漠地區造成的各種自然現象作用(聯繫到人體的沙漠化,津液的異常生理)。最近學習繪畫重新調整了觀察的模式:全體與局部的色塊、光線與陰影的層次、看不見的透視線以及隱藏在畫面中美好的比例...。 種種的學習與觀察,讓閱讀更加深刻了:「診有十度度人:脈度,藏度,肉度,筋度,俞度。」(素問·方盛衰論) 讀不完的中藏經。呵 2017年11月11日 今天的收穫蠻多的: 1.學妹分享了一個麻黃湯治療頻尿的驗案,除了重新複習了津液在體內如何布散的流程,也聯想到《中藏經》論三焦該篇的一段條文:「(上焦)虛則不能制下,遺便溺而頭面腫也。」 2.學長提到了溫藥冷服的想法,剛好今天在《古今醫案按》(清‧余震)讀到一例「宋徽宗食冰太過」一案: 宋徽宗食冰太過,病脾疾,國醫不效,召楊介進大理中丸。上曰:「服之屢矣。」介曰:「疾因食冰,臣請以冰煎此藥,是治受病之源也。」果愈。 3.用心智圖法來分析傷寒論條文。跟學弟妹分享這個概念,邀請大家嘗試看看。結果拆解的還更好呢! 4.學習溫病裏頭梔子柏皮湯、茵陳蒿湯、冬地三黃湯的內容。 5.實作尺膚診的滑澀。提到了《方盛衰論》診有十度度人的想法,以及《衛氣失常》篇的三形人(肉人、膏人、脂人)。學弟談到診脈時遇到的問

到目前為止的占星學書單整理。

前言 記得在中國附醫旁的路易莎,跟兩位學弟妹碰面,學妹S剛讀完蘇.湯普金的《 當代占星研究 》,與史蒂芬‧阿若優的《 阿若優的星盤詮釋指南 》,然後好像有點被混淆,剛好我認識浸淫占星且有解盤經驗的學弟H,於是當媒合的角色約了大家喝杯咖啡下午茶,我在一旁旁聽討論占星的世界,不過也因此就引起我對占星學的興趣了。以下先稍微整理一下今年下半年蒐集/閱讀的占星學書單。 初期的探索 阿若優的《 占星、心理學與四元素:占星諮商的能量途徑 》 蘇.湯普金的《 當代占星研究 》 霍華.薩司波塔斯的《 占星十二宮位研究 》 因為占星學的範疇很廣大,加上我自己是一個整理控,所以占星學的星盤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個圓盤的整理模式(整理人生各領域)。第一本我閱讀的是阿若優的《 占星、心理學與四元素:占星諮商的能量途徑 》,第二本讀的是蘇.湯普金的《 當代占星研究 》,但真正自己覺得比較清楚占星的宮位代表意義,要屬霍華.薩司波塔斯的《 占星十二宮位研究 》。如果我自己再回顧入門書籍的話,我可能會先推薦先讀《 占星十二宮位研究 》這本。(這本後來也作為與同儕討論研究的共同入門課本。) 旅程的風景 後來越讀越覺得有意思,興起對占星閱讀的狂熱,開始蒐集行星神話與象徵、宮位詮釋的專書: 傑夫.格林《 冥王星:靈魂的演化之旅 》 梅蘭妮.瑞哈特《 凱龍星:靈魂的創傷與療癒 》 韓良露《 靈魂占星:與靈魂對話的和諧生命 》 麗茲‧格林《 海王星:生命是一場追尋救贖的旅程 》 戴鵬飛《 圖解象徵占星學全書 》 傑夫.格林的《 冥王星:靈魂的演化之旅 》這本讓我對演化占星學這一系大開眼界,解盤的邏輯性與示範方法,對照過往名人生命故事與星盤會讓人更清楚占星解盤的原理與邏輯,當然本書是冥王星的專書,所以會從冥王所在宮位或星座來作解盤的考量。 梅蘭妮.瑞哈特的《 凱龍星:靈魂的創傷與療癒 》也是不可多得的好書,透過瞭解凱龍神話,以及在天文學界怎麼被發現的,也可以更能體會凱龍的占星象徵意義。當時還旁支讀到了韓良露老師的《《 靈魂占星:與靈魂對話的和諧生命 》,由於是華人作家,讀起來的文句也相當親切,這本書談到了南北交點、凱龍、福點的相關內容,也是值得參考的著作。 戴鵬飛《 圖解象徵占星學全書 》則是相當精采的圖文整理,將占星學的符號、象徵、宮位透過圖文並茂的整理讓人在理

2018.Weekly Review.41週:永遠的好心情.

週回顧目前對自己來說,似乎是一種毫無章法的嘗試。雖然想要把他制定標準化的流程,類似問題回答之類的,但總是覺得沒甚麼固定的方法,內心有一種浮躁的抗拒感,還有待檢視。(如果套用 冥王星 的術語來說,就是無意識的演化力量)但嘗試在對本週下標題的時候,我想到的是「永遠的好心情」,仔細靠著記憶的線索搜尋了一下,原來源自於米蘭昆拉德的《 無謂的盛宴 》的一個片段,但又有點不同[1]。有意思的是,當自己要嘗試組織回顧自己的人生事件時,想到的連結總是用比較人文的材料或曾經讀過的小說內容的片段。 怎麼會想到「永遠的好心情」作為關鍵字的?這週跟朋友們聊天,談到當我們回想過去時,常常會想到莫名其妙的或者不開心的事件,但其實應該 要嘗試去追索記憶中那些閃閃發光讓自己感動的時刻 [2],把這些時刻串起來,才是面對苦難時屬於自己的心靈資糧。或者,當自己準備好,有能力的時刻,用 敘事治療 的方法將自己人生比較難受的事件透過向他人重述、或者透過寫作自我檢視。但為甚麼要做這件事呢?這週看到的一句話或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我們對於人生中的『為何』成足在胸,所有的『如何』也就不足為慮了。 」[3] 借助現代科技所致,我還翻閱到自己曾經寫過關於父親的 病房日記 的紀錄(其實自己沒甚麼印象了),裏面所引《 海邊的卡夫卡 》的片段,現在看起來也很像週回顧的意義。 「 我們都繼續在失去各種重要東西 。」鈴聲停止之後他說。「重要的機會或可能性,無法挽回的感情。那 些都是活著的含意之一 。不過在我們的腦子裡,我想大概是在腦子裡,有把這些東西當作記憶留下來的小房間。一定是像這圖書館的書架一樣的房間。而 我們為了知道自己心的正確所在,就不得不繼續製作這房間的索引卡。也有必要勤快地打掃,換新空氣,換花瓶的水 。換句話說,你永遠要在你自己的圖書館裡活下去。」 沒錯,確實很像是在打掃房間,而且持續製作索引卡的感覺。雖然對於這件事情常常有想偷懶的感覺,而且常常想歸諸於年紀越來越大的藉口,不過自己心裡知道,其實就是在找各種理由推託而已。 這週讀到的金句: 若想有所成就或渴望擁有一技之長,必須學會安靜而持續地集中注意力在一個點上面。 -- 席勒(Schiller) -- 《 塔羅冥想 》P.34 如果沒有錯愛、死亡、絕望與迷失,絕大多數的藝術都不可能誕生。 -- 《 一日浮生 》P.209

2018.第四十週週回顧‧輕鬆的軛

前言 2018年在部落格上自己寫的週回顧,沒想到直接就從 第一週 ,就直接跳到第四十週了。相較於 2017年的週回顧 還比較精實一點。不過其實自己的週回顧習慣也變來變去,雖然沒有寫成部落格紀錄,後來寫在自己的手札或日誌居多。沒有以部落格文章的形式,因為有些事情自己也還在思索著。但這週又開始想重寫週回顧試試,算是自己比較找的到某個方向了:想要留下自己該週的閱讀紀錄,關於能夠呼應,支持自我與整理、幫助思考人生的部份。 本週閱讀的書單 1. 療癒寫作 P.049 ... 放慢 ,讓世界到你身邊來,我們總是在 追逐著什麼 ,慢走時,你將有機會接收世界。 P.071 和自己真正地好好相處 ,就是和世界好好相處,就是在關係中好好相處。 P.068 不要放棄現有的一切,你渴望的愛不在其他地方。 受到這本書的啟發,開始自己 練習計時 ,學習輸出書寫。其實書中提到的規則很簡單,計時簡短的十分鐘,然後就拿起 紙 跟筆開始書寫,先練習寫點甚麼。這本書總共40篇章,每個篇章可以說是一篇小品短文,談到在進行寫作時的一些狀況或故事。目前閱讀速度是每天讀一篇,也可作為一種在寫作練習時的引導。 相關同系列的書還有 心靈寫作 、 狂野寫作 。或許等 博客來會員日 以後再把書單補齊研究一下。 2. 占星十二宮位研究 P.92 內在無法意識到的狀態,就會透過命運向外呈現。-榮格 P.96 「假如我的魔鬼離開了,恐怕我的天使也會離我遠去。」-奧地利詩人里爾克 占星學的知識是今年下半讀起來相當有趣的材料。可以說是人生各種面向的大整理,以象徵的語言來統合在圓形的星盤上。但畢竟內容過於龐大,於是跟幾個同好就選了這本書,固定討論時間,熟悉宮位的定義。我自己的感覺是透過討論,其實也是一種重述與檢視自己過往生命故事的學習。即便我們有過去尚未無法討論的故事記憶,但透過星盤的象徵語言可以間接,較為寬鬆的檢視與對照自己的想法。這部份後續或許會再寫另外一篇文章,整理一下目前收集與閱讀到的占星學書單。 3. 負傷的治療者 P.91 即使是兩人之間的簡單對話,也可以是 生與死的抗衡 、較量。 P.112 語言永不能填滿過去與未來的虛空,只有一個人實實在在的臨在才能填滿。 因為只有這樣,盼望才會油然而生 ,哈里森先生所哀嘆的「沒什麼事,也沒什麼人在等我」,也許至少有個例外,這種盼

如何閱讀《神農本草經讀》

前言 回想當學生的日子,老師們常提示藥物學要先從《神農本草經》開始。考量攜帶的便利性,於是就選了陳修園先生的《神農本草經經讀》 [1]( 以下簡稱經讀 ) 作為閱讀入門的文本;由於《神農本草經》屬於較為早期的藥學著作 [2] ,從傳統醫籍有傳承與增添的特性,從早期的母本入門似可以減輕閱讀上的負擔。陳修園先生將傷寒論中常用的藥物有關《神農本草經》的條文部分編寫成《經讀》的版本,也方便平日讀傷寒金匱條文方劑時互相參看比較 [3] 。以下的說明以黃柏這味藥為例,在閱讀上的建議總共分為三步驟。 步驟一‧先讀原典 《經讀》很薄,好攜帶,剛開始閱讀時先不要念陳修園先生的注釋。只要直接讀本草經的條文即可。然而直接讀本草經的條文要讀出什麼呢?作為初始的閱讀策略,我們可以先熟悉一個藥物的幾個面向: 1. 性味 2. 適應病 / 症 / 證 3. 效用 4. 把部位關鍵字圈出來。 黃柏:苦寒無毒,主五臟腸胃中結熱,黃疸,腸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陰傷蝕瘡。 按照前述所談到的面向,我們可以對黃柏的理解拆成這幾個次要項目: 1. 性味:苦寒無毒 2. 適應症 : a. 五臟腸胃中結熱 b. 黃疸 c. 腸痔 d. 泄痢 f. 女子漏下赤白 g. 陰傷蝕瘡 3. 效用 : 止泄痢 4. 部位關鍵字:五臟、腸胃、腸、前陰 這裏要多討論的就是「部位關鍵字」,因為條文中所提到的部位,很有可能是在思考生理病理環節,或者臨床藥用時機的提示,所以值得額外圈出來加以思索。 ( 個人會用藍色的蠟筆在閱讀時標出。 ) 步驟二‧尋找歷代用藥例 在這個步驟當然作為方便最好找類似整理好的書籍方便查詢,譬如黃煌先生的《張仲景五十味藥證》 [5] 就是很好的工具書,可以方便我們速覽某味藥物在傷寒金匱裏面的方劑、藥物使用的劑量等等。 組成含黃柏的經方一覽表 方名 黃柏用量 原方配伍 藥味數量 * 白頭翁湯 3 兩 黃連 白頭翁 秦皮 4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 3 兩 黃連 白頭翁 秦皮 甘草 阿膠 6 烏梅丸 6 兩 黃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