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小說」標籤的文章

整理小說書櫃後的感想。

今天心中的聲音要我整理小說的欄位,於是稍微排列了一下書本,才發現自漸漸長大社會化後就很少讀小說了;不知道是否因為如此,才失去對事物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前幾天才跟同儕朋友們討論在學習方法上,關於想像力的重要性。) 仔細思惟,自己跟以前自己比,變得沒有耐心,無法啃太厚的小說,也比較不容易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閱讀單一作品;然而有些過去曾經讀過的小說,即便不在架上,也能夠在人生路途中,某些精神黯淡的片刻,有形無形地持續滋養著內心慌張與貧瘠,那份力量遠遠超過於書上所標示的價格,與跟多有效率地念完這本小說毫無關係。 我很喜歡遠藤周作先生的「 深河 」這本小說,好的小說我會不厭其煩地至少讀三次以上。最近才拿到遠藤先生1990-1992年間 創作深河的日記 ,才發現創作小說的尾聲,其實作者身體已經不如以往的好了。 平成四年(1992)七月三十日 這是多麼辛苦的工作呀!為了完成小說,要挖掘廣闊的、實在太廣闊的盡是石塊的土地,犁田、努力讓它變成耕地。主啊!我疲累了!已經接近七十歲了!以七十歲之身寫這樣的小說實在是太辛苦的工作。 可是非完成不可。 德雷莎修女寫給我的。God blesses you through your writing 我望著小說書區,才發現每本書都是作者們凝聚的生命,透過某種世界的形式在向我們訴說。 補記:原來《深河》的小說題目是因為遠藤先生聽到黑人靈歌的「深河」最後定案的。茲附上音樂與歌詞。 Deep River, My home is over Jordan. Deep River, Lord. I want to cross over into campground. Deep River. my home is over Jordan. Deep River, Lord, I want to cross over into campground. Oh, don't you want to go, To the Gospel feast; That Promised Land, Where all is peace? Oh, deep River, Lord, I want to cross over into campground. Src: Wikipedia

複眼人推薦序書摘

早上看到書中的一段句子: 環境的破壞、毀滅,是日常性的。 比殺人奪命,消滅掉一整個種族,更是日常一百倍、一千倍。毀滅一點一點地來,一點一點地累積,已經累積了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從來也沒有一呼天搶地的方式,依照好萊塢編劇寫的那樣展演在我們眼前。破壞、毀滅真正的特性,和好萊塢要講的,剛剛好相反--- 在於其沉默、安靜、普遍、無所不在,也就是在於其日常庸俗。 好萊塢必須將這無所不在的日常庸俗,予以戲劇化,才能將之從庸俗中拔拖出來,讓人們看到,讓人們感受到;然而弔詭地,脫離日常庸俗被看到的環境災難,也就不再是真實的災難了, 當大家高度在意驚天動地的災難時,日常庸俗的毀滅反而更被忽略了 ,會被凸顯看到的、害怕的、很不幸地,就不會是真實的。 摘自《 複眼人 》推薦序 讀完心想,這「日常庸俗沉默而安靜的毀滅」不就是 陰邪 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