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9的文章

開業四年心得。

關於開業的準備事項與心態,在 第二年 、 第三年 心得文差不多都講完了。第四年跟以往有沒有甚麼不同呢?昨天下午下過雨後,午後陽光照射在診所的招牌上,從二樓教室窗內看起,招牌透著光,突然想起了以前國中時候看到的一個短篇小說的內容,大致上是講男方始亂終棄,女方最後說「我一直以為,我們能有一輩子的時間,走一段長長久久的路」。我知道有點跳tone,但我借了這句話的概念,總結了第四年開業的心得:「 希望能夠有一輩子的時間,做一件長長久久的事業。 」 其實「一輩子」這三個字,對於二十幾歲的人來說,過於沉重,因為未來還有那麼多的可能性;對於三十幾歲的人來說,可能仍有那麼點不確定,但已在自己熟悉的領域中漸漸熟稔與習慣;但對於快要四十歲的我來說,一輩子並沒有很長,雖然華人的文化避談死亡,但其實人的壽命如果跟天上星辰相比,實在是渺小如滄海一粟。但仰望星空不是要讓我們自卑,而是嘗試學習從一個至高的觀點來檢視自己當下做的事情,是不是隨順因緣?或者是不是可以做出更適性的選擇? 我喜歡學長及老師的說法:開一間診所就像是土地公一樣,有社區醫師顧護的概念。我手上有一本神明位階的書,裡面可以看到各種神明各司其職,負責不同的領域。作為一個基層的診所中醫師也是,其實先要想辦法在社會的市場機制中站好,然後頂多這口飯能夠吃的比較安心。而這安心由何來?來自於平常自己對於看診的閱讀功課準備,來自於與同儕之間難病的分享與討論,來自於課程的研習與診斷技巧的磨練,來自於當下與患者面對面,以所知道的治療策略,要怎麼幫他擬訂一個最佳化的治療計畫。 因為一些機緣,常跟學校的學弟妹討論。在校生雖然還沒到臨床現場,也還沒有面臨到社會經濟壓力的考驗,其實學生最大的優勢就是在時間(青春呀!),眼神中也常常有探索問題的火花。常常我也在討論之中這樣反思自己,是否對於已知的事物過於僵化,而喪失了某些可能性。所以在對話之中,我都會關注那些可能性的部份:「一個沒有希望的啟示,毫無任何意義」,而我總是在學弟妹的分享中也得到了很多觸發。回歸典籍閱讀的時候,也常常因為讀到了新義,可以幫忙在臨床判斷切入的點而有所驚喜。如果大家能夠像沙龍*(沙龍是由一個主人邀請其他客人參加,增加他們彼此交流的機會、愉悅自身及提升修養的聚會。 wiki )這樣聊天,而不是互相以知識碾壓,將某些可能性撲滅,這樣彼此保持開放的態度交流該有多好。 第四年

傷寒論的面色

傷寒論的面色 190524 面赤 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 面赤 ,目脈赤,獨頭面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痓病也。 陽明病,面合赤色,不可攻之。,必發熱,色黃,小便不利也。 少陰病,下利清穀,裏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下利,脈沉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清穀者,必鬱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 面熱赤 脈浮而遲,面熱赤而戰惕者,六七日當汗出而解;反發熱者差遲。遲為無陽,不能作汗,其身必痒也。 面色反有熱色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面色緣緣正赤 二陽併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病證不罷者,不可下,下之為逆。如此可小發汗。設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怫鬱在表,當解之熏之。若發汗不徹,不足言,陽氣怫鬱不得越,當汗不汗,其人躁煩,不知痛處,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氣,但坐,以汗出不徹故也,更發汗則愈。何以知汗出不徹?以脈濇故知也。 面白脫色 問曰:人病恐怖者,其脈何狀?師曰:脈形如循絲纍纍然,其面白脫色也。 面色乍白乍赤 問曰:人愧者,其脈何類?師曰:脈浮而面色乍白乍赤。 面黃 濕家病,身上疼痛,發熱面黃而喘,頭痛鼻塞而煩,其脈大,自能飲食,腹中和無病,病在頭中寒濕,故鼻塞,內藥鼻中則愈。 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醫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脅下滿痛,面目及身黃,頸項強,小便難者,與柴胡湯。後必下重,本渴而飲水嘔者,柴胡湯不中與也。食穀者噦。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嗜臥,一身及面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無餘證者,與麻黃湯;若不尿,腹滿加噦者,不治。 面色黃 寸口脈微而濇,微者衛氣衰,濇者榮氣不足。衛氣衰,面色黃;榮氣

W18週回顧(4/26-5/1)-自從煮東西以後...

自從開始練習煮東西以後,去到外面吃東西時,就覺得外面的東西好好吃 😄 不過也因此開始閱讀一些食譜與新手煮菜的網頁跟書單,也覺得處處都是大學問呀。一人份的料理在食材購買跟運用上就得稍微想一下,沒辦法按照書上的份量照抄,或許後續有看到不錯一人份料理的食譜書籍再放上來紀錄一下。 這週也開始整理書房中的書櫃,自己的書櫃大致上分成三種類型: 査閱工具書櫃 暫時閱讀中書櫃 參考書櫃 査閱工具書櫃 ,就按照字面上的理解,擺的是自己讀完後,但常會反覆査閱的書籍,譬如學習類的 心智圖法 、 如何閱讀一本書 、或者 張仲景50味藥證(第3版) 等等。這類工具書不一定讀的完,或讀完後仍需要常複習,觸發的時機就是想到要査閱的時候,就會往這個書櫃找。 暫時閱讀中書櫃 ,幾乎大部分書籍,新書入庫,或者正在讀,讀一半的書籍,都在這個書櫃裡。當然這個書櫃得限制空間,不然書本太多會增加收藏的困難,再來同時也沒辦法讀太多書籍(除非有很好的閱讀索引清單),這部份的控管用日誌紀錄後就比較不會發散性太強,一次讀太多書籍。 參考書櫃 ,這個我自己就分成六經書櫃(內經、難經、中藏經、脈經、傷寒金匱、本草經)、宋以前書籍書櫃、諸子百家書櫃,心靈心理學、哲學小說類等等。有嘗試特化出類似像書店那種展示類型的書櫃,不過試用後覺得要常更新才會有動力。不然一直移動會破壞在腦中的藏書分類😏 今天早上讀到不錯的一句話,跟大家分享:「 光做過一次的事情只是『體驗』,但是回顧體驗、想想自己學過甚麼的話,就會變成『經驗』。 」-- 《 40歲一定要養成的關鍵習慣 》我覺得寫回顧就好像是為自己積存一點流逝的時光片羽似的,就像我自己回頭看到以前在學生時期寫的文章,都仍然覺得有點訝異。 也有同學講到其實能力越大,責任越重,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勝任中醫師這個工作。不過,現下的我們只能在五年中努力的學習而已,當然也不只這五年的學習(以後的執業也是一樣學習),也許就如老師提到既然已經進來後中了,「生為中醫人,死為中醫鬼」,學中醫其實是一輩子的事情。-- 後中第二週 -W18.收穫盤點- 將自己過去寫的 中醫學習心得 集合成一篇頁面,不過還算是很零散。 寫了兩篇文章 冥王星逆行的兩三事 、 晨間習慣 趁著冥王星開始逆行,重新讀起冥王星的內容,覺得挺不錯的。 重新開始練習典籍圖解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