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6的文章

《如何閱讀一本書》書摘

【閱讀的四個層次】 初稿:2010/12/13 修訂:2016/05/30 1.基礎閱讀: 第一步努力是去弄清楚這些字。只有當我們完全明白每個字的意思之後,我們才能試著去瞭解,掙扎著去體會這些字到底要說的甚麼。 Q:這個句子在說甚麼? 2.檢視閱讀(系統化略讀skimming systematically): 在一定時間之內,抓出一本書的重點--通常是很短,而且總是(就定義上說)過短,很難掌握一本書所有重點的時間。你的目標是從表面去觀察這本書,學習到光是書的表象所教給你的一切。這筆交易通常是很划得來的。 Q:這本書在談甚麼? Q:這本書的架構如何? Q:這本書包含哪些部份? Q:這是哪一類的書--小說、歷史,還是科學論文? 3.分析閱讀 "在無限的時間裡,最好也最完整的閱讀" 讀著會緊抓住一本書,一直要讀到這本書成為他自己為止 如果你的目標只是獲得資訊或消遣,就完全沒有必要用到分析閱讀。分析閱讀是特別在尋求理解的。相對的,除非你有相當程度的分析閱讀的技巧,否則你也很難從一本書不甚瞭解,進步到多一點的理解。 分析閱讀要咀嚼與消化一本書 4.主題閱讀,比較閱讀 讀者會讀很多書,而不是一本書,並列舉這些書之間的相關之處,提出一個所有的書都談到的主題。借助他所閱讀的書急,主題閱讀者要能夠架構出一個可能在哪本書都沒提過的主題分析。主題閱讀是最主動,也最花力氣的一種閱讀。卻可能是所有閱讀活動中最有收穫的。 --摘自《 如何閱讀一本書 》第二章 其他段落書摘: 太多的資訊就如同太少的資訊一樣,都是一種對理解力的阻礙。 p.004 聽眾或讀者的「接收」,應該像是棒球賽中的捕手才對。..(略)..我們可以把這個類比的概念往前推。捕手的藝術就在能接住任何球的技巧---快速球、曲線球、變化球、慢速球等等。同樣的,閱讀的藝術也在進可能掌握住每一種訊息的技巧。p.005 只有一種方式是真正的在閱讀。不要有任何外力的幫助,就是要讀這本書。 你甚麼都沒有,只有憑著內心的力量, 玩味著眼前的字句,慢慢的提昇自己, 從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為止。這樣的一種提升,是在閱讀時的一種腦力活動,也是更高的閱讀技巧。這種閱讀就是讓一本書向你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戰。p.007-008

霧峰林家古蹟旅遊小筆記

霧峰林宅的介紹。 (景點解說牌翻拍) 萊園,為霧峰林氏一族所營建的庭園,為林氏為娛親而建, 取老萊子斑衣之志,利用天然山谷之形勢建造而成,引水成 池,池中有島。島又名為荔枝島,文人雅士在荔枝島中飲酒 作詩。島上有戲台,後來改為飛觴醉月亭,典故初自李白的 《春夜宴桃李源序》。 部份介紹引自:《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p.266;及參 考網路及導覽介紹。 《春夜宴桃李源序》: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 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 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 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 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懷? 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林氏祖塋建於1921年,為日據時期所遺留下來,保存最 完整、最具閩南傳統風格且最華麗的墓塋。...壯觀華麗 的廟頂式剪黏華蓋拜亭,以高雅色彩瓷器剪黏,輔以虎、豹 、獅、象動物圖騰。 (引自景點解說) 圖為萊園後方山丘,林氏祖塋建築屋頂裝飾:以壽字為頂端 ,下方為老萊子彩衣娛親的故事,最下方為四獸圖騰。   林氏祖塋整座墓體以水泥洗石子為主要建材,泥塑部份有 如木雕般細緻精雅,其歷史意義價值非常之高,堪輿師簡炳 耀及三位泥水匠師曾仁、曾某和廖伍勇於背書其上。 摘自林氏祖塋旁看板介紹。 廖伍:福建泉州府安溪縣人,為著名泥水匠師,日治大正元 年(1912)北港朝天宮大修時,任土水匠師,他擅長砌 磚,也精於泥塑技術,後來又參加豐原媽祖廟工程,現今仍 保存水準奇高之水車垛泥塑藝術。至1930年代又為霧峰 林家及太平吳鸞旂墓園建造洗石子之墓園。台灣中部有不少 牌樓厝的洗石子裝飾亦出自廖伍及其搭檔曾仁之手藝。 介紹引自:《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p.166

時間的存在

看來香蒂達完全沒有要鼓勵我採訪他的意思。 「過去不過是成堆的灰燼罷了,」他這麼回答,「請別要求我伸手撥弄煙灰,好找出一些已死去不的經驗。我既不活在過去,也不活在未來。在人類靈魂的深處,這些東西不會比夢幻泡影來得更真實,而這也是我所學到的智慧。」 至此我的計劃已大受擾亂,我感到手足無措。他那種高僧般堅毅不拔的態度嚴重打擊到我的沉著。 「但是我們既然活在這個被時間主宰的世界裡,總是得考量到那些過去的事情呀!」我反駁。 「時間?」他提出質疑:「你確定有這種東西的存在嗎?」 P. 356 在印度遇見馬哈希

18/40/60法則

基底核有問題的人常常整天擔心別人怎麼看待他們,為了幫助他們不在意這方面的問題,我告訴他們這個「18/40/60法則」: ‧當你18歲時,你擔心每一個人怎麼看你。 ‧當你40歲時,你不在乎任何一個人怎麼看你。 ‧當你60歲時,你瞭解根本沒有一個人在注意你。 p.110 摘自 大腦生病救命手冊:有些人不是真的壞、笨、暴力、想不開,而是頭腦生病了!

從碧納鮑許閱讀《脈經‧四時經》片段

初稿:2012/6/10 修訂:2016/5/02 2012年六月看到了PINA的電影,有一個四季的影片橋段。很喜歡這一個橋段,想先談談一些觀後的象徵。 首先從表演者的步伐與表情,讓人感受到是輕鬆愉快的。走的路線與旁邊的木樁,象徵的是人生旅程諸事件的標的,步伐緩緩的前進,隱然有時間推移的含意。 四種手勢分別代表了春(手勢的一丁點芽)、夏(萬物茂盛)、秋(月亮與落葉)、冬(寒冷)。 在人生旅途進行時,緩慢而不緩慢地晃過了數十個寒暑。 參照一下《脈經‧四時經》的片段,其實拿四時經的文字來體會一下也很唯美: 肝者,東方木,萬物始生.. 心者,南方火,萬物洪盛,垂枝布葉,皆下垂如曲... 肺者,西方金,萬物之所終。宿葉落柯,萋萋枝條,其杌然獨在。 腎者,北方水,萬物之所藏。百蟲伏蟄,陽氣下陷,陰氣上升。陽氣中出,陰氣烈為霜,遂不上升,化為霜雪,猛獸伏蟄,蜾蟲匿藏。 大家的臉上都是開心的。讓人感受到靈魂的愉悅感。 最後鏡頭拉遠,那些人生歷程又成為了一種布幕式的瀏覽。 值得回憶,然也終須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