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8的文章

給學生時代的我的學習指引(1)。

"最重要的是,從自己真正的感受、真切的感動出發,思考其中的涵義。當你心有所感、有甚麼想法從內心深處湧現時,千萬不能有一絲敷衍。 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在甚麼情況下、對甚麼事情、有甚麼感覺。 這樣一來,你就會慢慢明白,自己在某個時間、某個地方受到感動,這種無法重複的唯一經驗,其實具有不限於那個時刻的意義。 這就是真正屬於你的思想。 " --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吉野源三郎 最近學弟妹們常問我如何學習的問題,我的建議有幾個,培養一些 迷你小習慣 。這些習慣每天做起來大概不超過5分鐘,但是長遠下來帶來的影響與收穫卻很巨大。有哪些迷你小習慣呢?這篇文章想談的有兩個:日誌與回顧。 日誌的習慣 日誌的習慣, 初步聽起來好像跟學習沒甚麼關係,但這是近年來自己反覆練習之後發現的,而且甚至是我希望自己能在學生時代就習得的技能,如果當時能夠有這樣的習慣的話,那麼我現在自己能夠累積的思考資糧或許能夠更多。 你有沒有曾有過一種想法,當在生活事件一整天忙碌完或者當令人疲累的學校期末考試完之後,雖然自己鬆了一口氣,開心的迎接寒假,但仍有一種焦慮感覺得自己好像還沒學到甚麼?於是想要做點甚麼,但又不知道該怎麼做? 其實這是個思想上的假議題。 你確實已經做了甚麼了 。你只是沒有去思考你做這些事情的意義,帶給你的想法是甚麼,並嘗試著寫下來作為紀錄與日後回顧的線索。 佐久間英彰先生《 筆記規則 》提出的三行日記法,很適合作日誌習慣的初步入門。 第一行 主題  第二行 感想  第三行 對未來的展望  舉例:某某報告 / 時間有點超過了 /  聽眾反應回饋還不錯:) ...忘記是人類的絕佳才能,因此若要開啟記憶的迴路,需要一點契機。儘管如此,在這個忙碌的時代,每天寫日記既辛苦又麻煩,因此我提議只要在週間或月份行程處,寫下簡短的三行日記即可。 不單純只寫做過的事,要寫呼應做過的事,而有所發現、學習、感動、努力、喜悅或反省的心情,使它成為資訊量深厚的日記 。當再度回顧時,不僅能回憶起發生的事,更能成為邁向明天的動力。 --《 筆記規則 》P.150 剛開始抱持著好奇的心情練習以後,慢慢就會熟練這樣記錄自己對事件感受的習慣。而由於是給自己看的,所以壓力也不必太大,不是要藉這樣的習慣來批判自己,而是去紀錄事件與事件發

開業三年心得。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前言 開業三年心得文。自己先翻了一下去年 開業二年心得文 之後,然後對比一下今年的想法。然後我又想到在還沒開診所以前,曾在一本書翻到對於開店的想法,那也是在開診所前的被啟發想法的初衷之一: 要經營一間 「傳遞想法的店」 , 只考慮自己的人是絕對做不來的 。得將 較大比重的關心放在社會或地方上 。然而,如果只一味為社會、為地方著想,而 完全失去「為自己做」的意念,終究還是無法長久 。經營者必須要有「 享受開店的樂趣 」這樣的心情。 能將自己想做的事情與對社會現況或未來的構想,以及所經營的地方,那一帶的人懷抱的情感,全部連結在一起才是最理想的狀態。 -- 《 開店術:開間傳遞想法的二手書店 》長岡賢明 P.078 其實大致上我第三年跟二年心得文的想法還是類似的, 開業或不開業,或許是個假議題。真正的議題是你想要調整生活中的甚麼? 或許當思考完你想要調整的事物, 現在的就業狀態當下或許就可以直接調整了 。譬如,覺得自己缺乏運動,其實自己現在就可以調整生活習慣,不用綁到開業以後會有更多時間自己運用之類的空想未來。 而今年因為多了人生設計的學習,人生設計會讓我們從四個觀點去評估人生,也可以輔助我們來檢視生活中的要素,這分別是: 健康、個人、專業、關係 。以下從這四層面對比開業前後的差別。 健康 剛出來上診第一年,因為壓力大,上診的時數又多,所以前半年到一年就算是都吃宵夜(而且還吃711的),都胖不起來。可那一整年可說是身體很差。等到診務等各方面穩定之後,二三年就開始身材走樣了。 開業後是不是能夠更主動調整自己的作息,增進自己的健康呢?其實還是要靠自己的實際執行與規畫,不然開業後仍然會犯懶,然後出遊拍照片都一樣是大大的 飯糰 臉。 所以身體健康,生活作息現在就可以開始進行,不用跟開業綑綁。 個人 人生設計將「個人」拆成一個要素,我覺得是蠻必要的。其實開業後,需要面對很多的心理壓力,不管是診務營運方面,或者個人專業能力方面。在診間坐枯禪,會讓醫師感覺自己好像無用武之地。以前上班的時候,會多少紀錄一下自己看的人數(但其實大多數上完班回家只想倒頭就睡覺,很累),但現在不太記這個來提醒自己了。現在都記: 今天有哪些病例讓我印象深刻,遇到瓶頸?或者哪些病

2018.W1.旅程的開始。

前言 週回顧的部落格文章形式,到底要回顧甚麼?我自己每週也都在思考的這個問題。但現在有一種感覺,培養週回顧的習慣,是整理自己一週學習份量的方式之一。所以如果把第一週回顧當作今年學習旅程的開始,就估計帶著這個問題且想且行吧。 對話的收穫 《 躍遷 》一書(P.142)談到的聯機學習也很有啟發性。本週跟優秀的學弟妹們對話,也在對話當中學習知識分享的討論。討論的主題有: 傷寒論條文直讀法討論:五苓散、桂枝湯加附子、真武湯 現象學十四講第二講立方體與中醫感官診法聯繫 解剖列車的討論,進度:功能線 足三里明堂經經穴主治與解剖部位連動相關的可能性 學弟分享了學習傷科觸診的心得,讓我想到這本書:《 觸診與評估技巧:利用觸摸來評估與診斷 》 GTD的流程與筆記APP Notability  的分享。Notability主要覺得不錯一點是可以錄音檔跟筆記過程同步。 中醫學習的收穫 跟診的時候,看到學長使用五苓散加減改善巴金森氏症的步態 一例 ,覺得蠻精采的判斷。剛好也為最近學習五苓散的使用加深印象。 跟學長討論自己感覺遇到思路瓶頸的病案,學長的提示也讓人很有收穫。(經行淋漓的處方考量,芩連草膠芍地丹的切入點) 因為學妹分享了 Notability  ,發現拿來針對以前演講錄音檔製作筆記就更順手了。數位化筆記跟紙本化筆記各有特性,還在揣摩中。不過所練習的筆記術在紙本跟數位都能通用。 試用了一款可以看運動動作的APP: Hudl 。對於要觀看動態動作的慢速度影片播放分析,覺得蠻實用的。 還在考慮是否要把醫法圓通的一些思路套餐整理成小冊子方便査閱。 幾個腹證的收集:(1).判斷大順散(乾薑、桂枝、杏仁、甘草)的患者,服用一週後,除了脹氣改善以外,整個腹證也從按壓無抵力開始轉成按壓有抵力了。(2).五苓散證的患者舌苔厚膩退掉,前一週腹證臍下腹皮溫度低,加了小茴香,本次回診腹證腹皮溫度臍下有明顯改善。(3).天麻鉤藤散證高血壓改善的腹證,腹證按壓時幾乎壓不進去,一週後可稍微壓進去。扣診聲音都很厚濁,不知道是不是脂肪層太厚的關係。(4).柴胡系統的脅肋緊張,按壓時張力確實有些不同。 方法學的收穫 在紙本日誌本上開始用「咖啡」印章,來標明每天喝咖啡的狀況。視覺化之後發現蠻清楚,也提醒自己勿咖啡過量。也設計了一些簡單的小縮寫簡化日誌紀

流動的閱讀習慣檢討。

前言 這篇文章記錄自己怎麼因應自己的閱讀以及書櫃收納的習慣,一方面作為反思,也作為後續的修正的檢討形式。 買書 目前買書透過幾種途徑:博客來、讀冊、三民書局,以及淘寶(請學弟妹幫忙代買)。購書的順序是,會先看讀冊是否有想要的二手書,然後再排入博客來一月一次的會員日。三民書局適合下訂一些簡體字書局,不過近來淘寶下訂單似乎更為方便。嘗試在amazon.cn下訂單,寄貨速度也令人印象深刻。 借書 透過iLib Reader可以借各大公共圖書館的電子書,需要臨時閱讀參考某些書的時候蠻方便的。不過因為都有兩星期的借閱時間限制,時間到了又會自動收回。平板較無法長時間閱讀,眼睛容易感到疲倦。 拿到書的時候 拿到紙本書的時候,會先將書本堆積在「待閱讀書區」(一個空間可以堆書的地方),非常想要讀的書,會先採用預先閱讀的方式,讀前言、目錄,以及部份感興趣的篇章,原則上大約花半小時的時間。再決定是否要排進平日的閱讀流程。 電子本書籍,目前都買比較偏方法學的書,就是類似可以拆散時間看,一次看一點的那種。小說類比較不合適,因為會有劇情連貫性的問題。像是刻意練習、精準學習、好好說話,就蠻適合電子本書籍閱讀。在吃早餐的時間,或者等等零散時間可以玩手機的等候時間,就會翻出來讀個幾面,標個重點,覺得不錯的句子就會截圖。 平日的閱讀流程 一般日的閱讀流程,採用的是2+1的方式:2是指自己所學的專業書籍,1是泛指其它類雜書。每本書的閱讀進度,都是用頁數除以三個月的天數來估算一天大概要讀幾頁。大多數文本都是一天讀個2-3頁即可。現在不求快,反而求閱讀促成思考的質量,以及透過思考是否能夠產出某些概念、理論為原則。每天讀的書籍與頁數,都會記在日誌裡面。 行事曆規劃,有時候有刻意規劃的空白日,譬如該天不讀專業書籍,就會隨意讀些小說、散文甚至新詩的作品,碰到喜歡的作品,進度就不在上述的規劃當中。 對了,每天回來會把正在讀的書,放在:「收件匣書區」或者是「處理/閱讀中書區」皆可。這些書區都是可以容許疊高高的那種。 開始閱讀時的進度 目前透過兩種索引標籤來輔助標的閱讀的進度。每本書的標籤只有兩種,一種是第一次閱讀的進度(譬如藍色標籤),每天閱讀到哪個段落,會在該段落的頁腳寫下當天年份日期的六碼編號(ex.180101)方便自己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