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16的文章

年末選書-做自己生命的設計師

做自己生命的設計師 2016年12月月底剛讀完這本書:《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被個人列為生涯規劃書單裏面,必讀/學習的一本書,本書是 史丹佛大學課程 的書本版,主要的主旨,在教導我們用設計師的心態來面對人生的各項看似難選的決策,也就是如何進行「人生設計」。 人生的設計也需要很多重擬的過程,最重要的觀念重擬是瞭解到:「人生無法事先做完美的規劃」。人生不只一個解決方案,沒有標準答案是好事。人生可以有各種設計,每一種設計都能帶來希望,你可以過著有創意、不斷開展、值得體驗的人生。人生不是死的,而是一種體驗,設計並享受那個體驗,將帶來無限樂趣。 「你以後要做甚麼」這個問題,重擬之後,變成:「你以後想成為甚麼樣的人?」--《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P19 在閱讀本書當中,提供了很多練習。而這些練習,需要讀者自己從某種意義上真正面對自己,進行練習才能夠有所收穫。譬如,書中的練習建議大家先找出自己的人生觀以及工作觀;還有找出內心的羅盤,從四個層面來評估自己目前的狀態:愛、健康、工作與 遊戲 。知道了起點,就知道了未來的方向。 對於屬於甚麼事情都很容易進入發散性妄想的我來說,這本書提到的設計師的五種心態,相當的受用: 設計生命需要五種心態,分別是「好奇心」、「行動導向」、「重擬問題」、「覺察」、「通力合作」。這五種心態是各位的設計工具。.....設計師會多方嘗試,這裡試一試,那裏試一試,打造出一個又一個原型,屢敗屢戰,直到找到可解決問題的方案。有時,他們發現真正的問題,根本不是當初所想的那樣。設計師不抗拒改變,也不會執著於得出原本設想的結果。設計師關注接下來會發生的事,而不是最後的結果。--《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P25 如果已經有學過 心智圖法 ,對於後續的發想練習會比較快進入狀況(沒有也是可以練習的),書中談到要學習檢視自己的生活,找到自己的樂趣所在(好時光日誌P.92),然後藉由心智圖或者人生設計小組(朋友)的一同發想,來幫助自己找到一些有趣的可能性(P.102)。然後進行各種人生版本的五年設計(P.162),譬如想當科幻小說家的未來五年人生會是甚麼樣子?我首先要做甚麼?或者想當旅遊世界的人文作家的五年人生,會需要哪些能力...讓自己好好的發想一下。 我們在輔導各種年齡的成人時,發現人們「誤入歧途」的原因(不論是年齡、教育程度、職業,都一

如何閱讀本經疏證1

這個主題好像有點狂妄,不過其實是想邀請大家一起來思考與分享閱讀典籍這件事情的方法學。而這篇文章,是小弟在下我想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在閱讀本經疏證時所採用的方法。 學生時代,老師/學長們都推薦這本,但無奈每次拿起這本,嗑個不到半小時就昏昏欲睡,或者讀一小段就得花了一整個早上。後來我訂了一個目標, 在學生時期的畢業之前,至少閱讀材料方面,能夠獨立一個早上讀完一篇某藥物 。(實際上在臨床實務的需求方面,這樣的目標仍然不太夠)。 後來我才明白, 閱讀行為這件事情,不要把他當作一次性的動作,而是把他流程化,還要建立每次閱讀的目標。 為了方便說明,我稱這樣的流程為:直讀展開、解構圖解、重構整合。以下手稿圖解為簡要的說明。本文主旨則在說明[Step1.直讀展開]的部份,而在這個部份的閱讀目標,是 建立結構筆記 。 Step1.直讀展開 這個階段在談自己初步閱讀時,跟典籍的碰撞過程。這時候碰撞不是一定要完全讀懂,而且所謂的「懂」的定義,就臨床觀點來看,是要獲得 在臨床上的可操作性與判斷法式 ,在第一步的步驟可說是沒辦法那麼快就萃取出來。所以這一步重點是要 標清楚文章的結構,不要讓自己的直讀所花費的時間耗散到打瞌睡的空間裡 。那麼如何作到這點呢?有幾點小技巧: 1.在直讀的時候,用鉛筆留下符號痕跡 引用誰的話語、某一段傷寒金匱典籍條文,用小括號標明 ( ) 整段的討論概念語意,用中括號標定範疇 [ ] 舉出幾點作用為說明的時候,用阿拉伯數字標明1.2.3. 遇到不懂的字妨礙文章的理解,要査字書,將那個字用方框圈起來,方便後續查尋 留下了這些記號,可以方面自己以後回來的閱讀,可以很快的辨認出文章的結構 2.在直讀的時候,用 四色蠟筆 作下記號 四色蠟筆在閱讀本經疏證時的用法如下: 藍色標方劑名稱、以及本經、別錄的原文。(鄒氏常會引用很多論證,來說明本經、別錄的某一段原文) 黃色標自己覺得的重點 橘色標自己覺得的超級重點 綠色標自己不懂的地方 這樣的投資是很划算的,有時候其實後段我們還沒讀到,讀完後可以理解自己所標定的不懂之處;或因為以後等到自己相應有了理解典籍的經驗的時候,可以回頭過來檢視自己當時的記號。 3.在進行以上閱讀的步驟時,我們可以寫出一本相應的筆記,叫作「結構筆記」 結構筆記不熟練的時候,我建議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