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懂得沉默,是因為他浸淫在深度裡。這是我們從安寧照顧裡看出來的,我們觀察的是臨終病人的家屬。家屬有各種不同類型,鶼鰈情深的或感情不好的都有。例如有個女病人,先生很愛她,夫妻倆在美國生活二、三十年,一起奮鬥,因此先生很不捨得太太離開。先生是中醫師,當太太住進安寧病房時,他在旁邊照顧,但一直不甘願,不斷地翻資料,不斷地跟主治醫師討論太太的情況,總是想把他太太挽留。每天都看到他忙著訂最名貴的藥材,煮藥,端給太太喝。一開始我們都很感動,至少志工都很感動,可是後來就覺得something wrong。他太太跟他說,你不要煮藥了,陪在我身邊。她希望他能握著她的手,而不是一天到晚跟醫生討論病情,或上網查資料買藥,她只有在吃藥的時候才看到他,要不然就總是匆匆忙忙的。我們覺得很心疼的是,她先生不斷在橫向勾連,但太太已經往深度的方向走去,兩人沒有交集。" -- p.35
"舉個例子:有個企業家叫摩根,過世前寫了本書,他說你可能一生一世都很精明,但你把這精明用到病床的最後一分鐘,就很令人難過。我是親眼看過很能幹的企業家,在臨終病房中指揮若定,很仔細地檢查每個醫生下甚麼藥,甚麼時候該來,跟醫生護士說病人的權利有甚麼。但越近臨終,就越能看出來局面已經不容你精明了,你的精明只顯示出你的不堪。反而那種不識字的阿公阿嬤的死亡,比較接近我們喜歡陪伴的感覺。我們喜歡陪這種老先生老太太,他們的過世都沒有甚麼太大的掙扎,跟那種顯赫一時、生時大權在握、臨終時不敢讓人看見的人物差很多,因為後者的落差太大。我們在報紙上看到的東西,都是表象的。這些東西走到安寧照顧時,甚麼都沒有。表演啦、採訪啦、名人的講話啦,到最後都沒有。人最終要回歸到人的層面,還是要用極簡的方式,越簡單越好。一個很有學問的人過世,跟一個沒讀書的人過世沒甚麼不同,不會有光環火花冒出來。" -- p.96
"這些微小的身體分子,卻構成我們內在性的最底層。它是一片甚麼都不知道的混沌未分化的「黏稠狀態」,這就是「黏性平面」。這感覺就像李清照在《聲聲慢》中說的「淒淒慘慘戚戚」,說的就是一種黏稠的狀態。我原來並不知道,後來是聽到中醫講肝膽黏稠、鬱的化不開來,我才想這樣想其實就對了,因為這就是一種液體狀態,黏黏稠稠地潛伏在人的身心構成的最底層部分。" p. 128 輯二‧第一講‧內在空間
摘自《宗教療癒與生命超越經驗》
"舉個例子:有個企業家叫摩根,過世前寫了本書,他說你可能一生一世都很精明,但你把這精明用到病床的最後一分鐘,就很令人難過。我是親眼看過很能幹的企業家,在臨終病房中指揮若定,很仔細地檢查每個醫生下甚麼藥,甚麼時候該來,跟醫生護士說病人的權利有甚麼。但越近臨終,就越能看出來局面已經不容你精明了,你的精明只顯示出你的不堪。反而那種不識字的阿公阿嬤的死亡,比較接近我們喜歡陪伴的感覺。我們喜歡陪這種老先生老太太,他們的過世都沒有甚麼太大的掙扎,跟那種顯赫一時、生時大權在握、臨終時不敢讓人看見的人物差很多,因為後者的落差太大。我們在報紙上看到的東西,都是表象的。這些東西走到安寧照顧時,甚麼都沒有。表演啦、採訪啦、名人的講話啦,到最後都沒有。人最終要回歸到人的層面,還是要用極簡的方式,越簡單越好。一個很有學問的人過世,跟一個沒讀書的人過世沒甚麼不同,不會有光環火花冒出來。" -- p.96
"這些微小的身體分子,卻構成我們內在性的最底層。它是一片甚麼都不知道的混沌未分化的「黏稠狀態」,這就是「黏性平面」。這感覺就像李清照在《聲聲慢》中說的「淒淒慘慘戚戚」,說的就是一種黏稠的狀態。我原來並不知道,後來是聽到中醫講肝膽黏稠、鬱的化不開來,我才想這樣想其實就對了,因為這就是一種液體狀態,黏黏稠稠地潛伏在人的身心構成的最底層部分。" p. 128 輯二‧第一講‧內在空間
摘自《宗教療癒與生命超越經驗》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