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有些人面對臨終前的身體病痛,雖然偶爾他們會感到害怕,但卻不顯露苦痛感受?人的生命必然都會遭逢苦難,但在苦難中能經驗到一絲慰藉,來自個人過往的生命經驗,那就是能自救的佛心。
人人都在苦難中煎熬,苦到最後毫無膚慰時,那就是自我摧毀。人不自殺,是因為不斷有療癒因子進入個人生命裡,幫助著渡過一關又一關的苦難。迴盪是一種接應,面對著生命的苦難而不斷有回應。迴盪的療癒空間,是屬於個人的內心世界,只能自我創造而無法與他人分享,只能個人努力各自做功課。
迴盪不是悟性,不會讓人更明白某種事物,而是擁有更多心知肚明,而不能言說的體會。平時累積生命裡的璀璨感,當碰觸到苦難時,這些經驗便能成為支持撫慰的個人經驗。所謂的修行,就是平日累積療癒因子,在生命陷入苦難時,這些經驗就會從內心的底蘊湧現,接應個人渡過苦難。
許多人會陷入絕望的處境,就是平日放蕩而不深刻體驗生命,當苦難面臨時便毫無接應迴盪的療癒因子。面對臨終苦難時,如果我們以肉眼渴望救贖,世上毫無可以救贖之道,只有發展一種「心眼」看見內心的火花,走出漆黑的苦難深淵。" -- 《宗教療癒與身體人文空間》p.112-113
昨天J問我:「老師,我們同樣都在田野中寫記錄,為什麼老師可以寫出這樣的東西?要在甚麼樣的情況下才能這樣寫出來?而且還能有脈絡地引用資料,理論上也具有深度?」我只開玩笑地說:「被雷打到了就會。」可是我回家後就在想,我為什麼在禮拜天還要辛辛苦苦地帶學生讀文獻?你要能注意到,在我帶你們讀文獻時,每一種的瞭解,當你真的瞭解了,它就變成你的細胞而附著在你的身上。很多人讀書就像是在貼磁磚一樣,這樣貼那樣貼,可是等到要用時,磁磚就掉落了。
我帶你們讀文獻的目的在於,「進入那個『卡住』的某個地方,然後思考為什麼這個地方會發生這個東西?為什麼這個東西以前沒有想到過?」....(略)...
如果你能有更多時間像這樣去看別人寫的東西時,而且能進入其深邃的部分去思考並深有所得,那你的實力就出來了。這樣,當你在閱讀田野資料時,有時候某些東西就會跳出來告訴你,這個應該用怎麼樣的方式來理解。如果你每次在讀人家的論文時都是隨意地看過,只是作表面上的瞭解,這就會像貼磁磚一樣,等到要分析資料時,甚麼都不是。因為這些磁磚對你而言沒有用,它們都只停留在表面上,沒有辦法讓你看到裡面的東西。-- 《宗教療癒與身體人文空間》p.180-181
有些人學了很多知識以後,就把知識當做他存在的盔甲,用這個東西形構他的自我。可是修行基本上就是要突破這種知識的障礙(知障)。 p.277
人人都在苦難中煎熬,苦到最後毫無膚慰時,那就是自我摧毀。人不自殺,是因為不斷有療癒因子進入個人生命裡,幫助著渡過一關又一關的苦難。迴盪是一種接應,面對著生命的苦難而不斷有回應。迴盪的療癒空間,是屬於個人的內心世界,只能自我創造而無法與他人分享,只能個人努力各自做功課。
迴盪不是悟性,不會讓人更明白某種事物,而是擁有更多心知肚明,而不能言說的體會。平時累積生命裡的璀璨感,當碰觸到苦難時,這些經驗便能成為支持撫慰的個人經驗。所謂的修行,就是平日累積療癒因子,在生命陷入苦難時,這些經驗就會從內心的底蘊湧現,接應個人渡過苦難。
許多人會陷入絕望的處境,就是平日放蕩而不深刻體驗生命,當苦難面臨時便毫無接應迴盪的療癒因子。面對臨終苦難時,如果我們以肉眼渴望救贖,世上毫無可以救贖之道,只有發展一種「心眼」看見內心的火花,走出漆黑的苦難深淵。" -- 《宗教療癒與身體人文空間》p.112-113
昨天J問我:「老師,我們同樣都在田野中寫記錄,為什麼老師可以寫出這樣的東西?要在甚麼樣的情況下才能這樣寫出來?而且還能有脈絡地引用資料,理論上也具有深度?」我只開玩笑地說:「被雷打到了就會。」可是我回家後就在想,我為什麼在禮拜天還要辛辛苦苦地帶學生讀文獻?你要能注意到,在我帶你們讀文獻時,每一種的瞭解,當你真的瞭解了,它就變成你的細胞而附著在你的身上。很多人讀書就像是在貼磁磚一樣,這樣貼那樣貼,可是等到要用時,磁磚就掉落了。
我帶你們讀文獻的目的在於,「進入那個『卡住』的某個地方,然後思考為什麼這個地方會發生這個東西?為什麼這個東西以前沒有想到過?」....(略)...
如果你能有更多時間像這樣去看別人寫的東西時,而且能進入其深邃的部分去思考並深有所得,那你的實力就出來了。這樣,當你在閱讀田野資料時,有時候某些東西就會跳出來告訴你,這個應該用怎麼樣的方式來理解。如果你每次在讀人家的論文時都是隨意地看過,只是作表面上的瞭解,這就會像貼磁磚一樣,等到要分析資料時,甚麼都不是。因為這些磁磚對你而言沒有用,它們都只停留在表面上,沒有辦法讓你看到裡面的東西。-- 《宗教療癒與身體人文空間》p.180-181
有些人學了很多知識以後,就把知識當做他存在的盔甲,用這個東西形構他的自我。可是修行基本上就是要突破這種知識的障礙(知障)。 p.277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