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宗教療癒與身體人文空間書摘

"何以有些人面對臨終前的身體病痛,雖然偶爾他們會感到害怕,但卻不顯露苦痛感受?人的生命必然都會遭逢苦難,但在苦難中能經驗到一絲慰藉,來自個人過往的生命經驗,那就是能自救的佛心。

人人都在苦難中煎熬,苦到最後毫無膚慰時,那就是自我摧毀。人不自殺,是因為不斷有療癒因子進入個人生命裡,幫助著渡過一關又一關的苦難。迴盪是一種接應,面對著生命的苦難而不斷有回應。迴盪的療癒空間,是屬於個人的內心世界,只能自我創造而無法與他人分享,只能個人努力各自做功課。

迴盪不是悟性,不會讓人更明白某種事物,而是擁有更多心知肚明,而不能言說的體會。平時累積生命裡的璀璨感,當碰觸到苦難時,這些經驗便能成為支持撫慰的個人經驗。所謂的修行,就是平日累積療癒因子,在生命陷入苦難時,這些經驗就會從內心的底蘊湧現,接應個人渡過苦難。

許多人會陷入絕望的處境,就是平日放蕩而不深刻體驗生命,當苦難面臨時便毫無接應迴盪的療癒因子。面對臨終苦難時,如果我們以肉眼渴望救贖,世上毫無可以救贖之道,只有發展一種「心眼」看見內心的火花,走出漆黑的苦難深淵。" -- 《宗教療癒與身體人文空間》p.112-113

昨天J問我:「老師,我們同樣都在田野中寫記錄,為什麼老師可以寫出這樣的東西?要在甚麼樣的情況下才能這樣寫出來?而且還能有脈絡地引用資料,理論上也具有深度?」我只開玩笑地說:「被雷打到了就會。」可是我回家後就在想,我為什麼在禮拜天還要辛辛苦苦地帶學生讀文獻?你要能注意到,在我帶你們讀文獻時,每一種的瞭解,當你真的瞭解了,它就變成你的細胞而附著在你的身上。很多人讀書就像是在貼磁磚一樣,這樣貼那樣貼,可是等到要用時,磁磚就掉落了。

我帶你們讀文獻的目的在於,「進入那個『卡住』的某個地方,然後思考為什麼這個地方會發生這個東西?為什麼這個東西以前沒有想到過?」....(略)...

如果你能有更多時間像這樣去看別人寫的東西時,而且能進入其深邃的部分去思考並深有所得,那你的實力就出來了。這樣,當你在閱讀田野資料時,有時候某些東西就會跳出來告訴你,這個應該用怎麼樣的方式來理解。如果你每次在讀人家的論文時都是隨意地看過,只是作表面上的瞭解,這就會像貼磁磚一樣,等到要分析資料時,甚麼都不是。因為這些磁磚對你而言沒有用,它們都只停留在表面上,沒有辦法讓你看到裡面的東西。-- 《宗教療癒與身體人文空間》p.180-181

有些人學了很多知識以後,就把知識當做他存在的盔甲,用這個東西形構他的自我。可是修行基本上就是要突破這種知識的障礙(知障)。  p.277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4中醫演講相關預排

1/10 中藏經28 腎臟篇  2/26 北市聯仁愛院區 - 傳統與創新:ChatGPT在中醫領域的融合與實踐  3/14 [[240314-用電路圖來整理內經生理路徑(大醫精誠)]]  3/24 金烈讀書會 - LLM在中醫領域的應用與觀察  3/28 [[240328-傷寒論淺注的生理架構]]  4/22 傷寒論淺注的病理架構  5/02 中醫急重症-臨床難病思路與傷寒論的結  5/09 中醫急重症-認識內經中的難病《靈樞水脹篇》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 1.讀法篇(6/13,6/27)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2.六氣合化篇(7/11,7/25)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3.桂枝湯系(8/8,8/22)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4.大黃甘草湯系(9/12,9/26)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5.梔子豉湯系(10/17,10/31) 180’ 以後相關的演講備份,都會放在Padlet作為索引備份,也提供大家參考: https://padlet.com/lcylikedust/frank-lee-vauw6ire0tjjhdvi 240414.Frank Lee.

各種素食飲食法比較以及一些食物攝取過度的症狀。

常常在診間聽到患者素食,但隨著素食法不同,對身體也會有不同的影響狀況;以及補充維他命、生食果汁的一些攝取過度的症狀(而不自覺)。評估的重點其實不在能不能吃,而是對於個人身體狀況來說適不適當。 摘自於 食物與療癒 此書p.116,p234。 點圖可放大表格喔!供參考。

開業三年心得。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前言 開業三年心得文。自己先翻了一下去年 開業二年心得文 之後,然後對比一下今年的想法。然後我又想到在還沒開診所以前,曾在一本書翻到對於開店的想法,那也是在開診所前的被啟發想法的初衷之一: 要經營一間 「傳遞想法的店」 , 只考慮自己的人是絕對做不來的 。得將 較大比重的關心放在社會或地方上 。然而,如果只一味為社會、為地方著想,而 完全失去「為自己做」的意念,終究還是無法長久 。經營者必須要有「 享受開店的樂趣 」這樣的心情。 能將自己想做的事情與對社會現況或未來的構想,以及所經營的地方,那一帶的人懷抱的情感,全部連結在一起才是最理想的狀態。 -- 《 開店術:開間傳遞想法的二手書店 》長岡賢明 P.078 其實大致上我第三年跟二年心得文的想法還是類似的, 開業或不開業,或許是個假議題。真正的議題是你想要調整生活中的甚麼? 或許當思考完你想要調整的事物, 現在的就業狀態當下或許就可以直接調整了 。譬如,覺得自己缺乏運動,其實自己現在就可以調整生活習慣,不用綁到開業以後會有更多時間自己運用之類的空想未來。 而今年因為多了人生設計的學習,人生設計會讓我們從四個觀點去評估人生,也可以輔助我們來檢視生活中的要素,這分別是: 健康、個人、專業、關係 。以下從這四層面對比開業前後的差別。 健康 剛出來上診第一年,因為壓力大,上診的時數又多,所以前半年到一年就算是都吃宵夜(而且還吃711的),都胖不起來。可那一整年可說是身體很差。等到診務等各方面穩定之後,二三年就開始身材走樣了。 開業後是不是能夠更主動調整自己的作息,增進自己的健康呢?其實還是要靠自己的實際執行與規畫,不然開業後仍然會犯懶,然後出遊拍照片都一樣是大大的 飯糰 臉。 所以身體健康,生活作息現在就可以開始進行,不用跟開業綑綁。 個人 人生設計將「個人」拆成一個要素,我覺得是蠻必要的。其實開業後,需要面對很多的心理壓力,不管是診務營運方面,或者個人專業能力方面。在診間坐枯禪,會讓醫師感覺自己好像無用武之地。以前上班的時候,會多少紀錄一下自己看的人數(但其實大多數上完班回家只想倒頭就睡覺,很累),但現在不太記這個來提醒自己了。現在都記: 今天有哪些病例讓我印象深刻,遇到瓶頸?或者哪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