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細微的碰撞,都能讓我們的存在根本產生動搖。連一道光瀑的瀉下,都可以從中看到永恆。 —— 《卡繆札記》
前言
這一篇文章是檢討並整理一下目前自己的閱讀習慣,因為書單累積有點多,所以一方面留下一點紀錄方便以後自己校正方法。行事曆
當天閱讀的書籍,都寫在行事曆上作為索引
目前我使用的是Moleskine的週曆,就是翻開行事曆的頁面後,左半邊是一週的行程,右半邊是空白直行的頁面。因為一週的行程翻開後很清楚可以看到自己空白時段可運用的時間,所以當在空白時段念書時,就會將閱讀的書名與頁數都寫在當天的行事曆空白處。如果書名是最近常常讀的,一般而言我會挑出書名的一個關鍵字,然後寫一個字,打個圈,再加上頁碼,以作註記。不過這個方法時間久了如果忘記了這本書,會有點難想起是哪一本,一般我都是第一次寫書名的時候,寫上全名,再圈上關鍵字,第二次縮減的時候再直接寫關鍵字打圈。譬如「醫法圓通」,第一次讀的時候會寫書的全名,在「圓」字上面打個圈,後續每天在念的時候,就直接寫個「圓」字打圈就可以了。
日課系書單
利用大腦慣性培養日課閱讀的節奏[1]
有些閱讀材料類似基本功,每天讀一些。如果類比以前的經驗的話,就像是以前高中時代每天會讀常春藤美語雜誌或空中英語教室的那種心態。所以大概每天排個一兩項就差不多了(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建議排一項就好了,重點是要先培養習慣,持續21天看看:D)。日課的好處是如果一整天都真的很忙,至少每天還有一點累積效應的感覺。如果擔心自己沒有毅力,那就拖同學下水吧,跟幾個同儕或學弟妹約一約,每天互相提醒也是不錯的。個人的建議是工作日(譬如一到五)讀日課就好了,六日放假休息一下。當閱讀節奏培養起來了以後,你會發現週一到週五如果沒有讀日課的話,會渾身不自在,哈。目前的日課是
- 醫法圓通
- 傷寒論淺注
生活感/生產力或學習類書單
內心的平靜來自悟透一件事:困擾人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人如何解讀它[2]這一類書單,適合每天讀一點,讓自己增加對於生活的感受或調整學習方法的。這類書籍也不宜讀太快,因為需要體會、思考與放入自己的生活實驗與實踐一下。一般而言,我會特別注意這類書的篇章順序,如果總共有7章,每章內容每1-2天若有大約15分鐘-25分鐘的時間剛好也能夠讀完,那就大概可以預估這本書1-2週就可以讀完。這類書單都是搭配當時的生活疑惑所閱讀的書系,所以拿起來的阻力比較小,然而要修正大腦僵化的迴路也會比較難,所以需要慢讀,摘要佳句,甚至要寫一下自己的閱讀後心得。另外遊記也是很棒的書籍,會為平日的生活注入一些活性的旅遊元素。
目前閱讀書單(2018/10/22)
讀書會與研討課書單
不要因為容易而去做一件事情,要因為有價值才做[3]如果有跟同儕一同固定時間討論,或者參加學長姐老師的課程的話,就可以思考利用每次的上課節奏,在上課前做簡單的預習動作。預習動作主要是稍微看一下上次課程的進度與筆記,然後預覽一下這次要上的大致範圍。因為我比較習慣做即席塗鴉筆記或者是心智圖法,課後的整理有時候相當懶散也提不起勁。所以就會在上課的當下盡量花100%的精神力構思筆記的布局與方式。(當然,前一天晚上要睡好才行)
目前的研討書單(不定期)
結語與自我檢討
切記切記,葡萄美酒本是葡萄汁液,皇家紫袍則是羊毛染以貝血....觀察事物若能如此---理解其本質,深入其核心,便可知其真實---時時皆須如此---每當遇事自稱真實---探其本然,觀其無稽,自可一掃其虛飾的神話[4]探索世界的方式何其多,卻也不一定靠閱讀書籍才能窺得意義。而閱讀書籍也不在數量、速度快慢的追求。不管如何自己選擇體驗人生的方式,每一種方式都很好。也許是一個不遇期的午後好友聚餐,也能夠帶來飽實意義的對話與當下。廣義來說,人生即書頁,我們閱讀他人,也同時在閱讀自己。閱讀帶來的體驗其實是極其私密的事情,但也因為書籍作者的不吝分享,在閱讀中也激起了認識各種精采靈魂片段的漣漪。一直思索著本文要如何結尾,然而腦子之中只有一句話迴響著:「今世要讀書,若有來世也想要繼續讀書。閱讀是種靈魂的功課.....。」
引用書單
[1].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最近聽朋友分享這本書的內容,談到大腦的慣性,覺得這本書好耳熟!好像在桃園書房的書庫....@@[2].凝視太陽,面對死亡恐懼 最近是自己死亡書單的閱讀功課之一。
[3].這段話出自躍遷:「羅輯思維」最受歡迎的知識大神教你在迷茫時代翻轉人生的5大生存法則! 一書的句子。
[4].這段話出自《一日浮生》引用《沉思錄》的句子。(P287)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