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W17週回顧-生活感

寫文章這件事情,畢竟跟閱讀不太一樣,而寫週回顧的文章更是困難,因為要回頭檢視自己的生活路徑。目前都是在星期四做這件事情,等於是還沒有完全過完一週,看不出四天的所以然,但一週也快要過完了,還剩下兩三天,這種尷尬的時間點。

這一週跟以往稍微不太一樣的地方,就是嘗試開始自己煮東西。煮東西說實在沒有甚麼可以拿出來說嘴的,因為自己的料理技能還很陽春,頂多丟一丟東西到水裏面煮的等級,不過因為這樣的調整,也開始去超市逛一逛,自己動手煮東西也比較注意食材的味道,計算下一餐要怎麼使用剩下的食材;偶爾逛一下食譜看看有甚麼比較簡單自己能夠做的。也就是因為一個小調整,增加了一些生活感,開始注意到自己的飲食行為。其實過生活的技能也是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光是料理的流程,就是一道繁複的手續,到輸出成完成品,加上自己要食用的滿意,最後還得清潔餐具(自己最懶得做的部份)。

這週也開始看一些好和弦的影片,學習一些樂理與編曲。可能是一個朋友的提醒,問我為什麼放棄音樂了?音樂其實是我們的朋友。我仔細想了一想,自己確實忽略了很久了,從小時候開始學鋼琴、到曾經自己零散寫旋律編曲的時刻。仔細想想,也不是抱著要成為甚麼的目的,但我確實忽略了這樣的可能性,就是音樂也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陪伴者。於是趁著自己早起恍惚的時候,手刀買了MIDI Keyboard..... XD

另外一個拾回的習慣,就是清理書桌收件匣的習慣。重新拾起後,桌面變得比較整齊一些,思緒似乎也跟著釐清一些了。關於筆記的部份,就是散亂在各處,沒有統一成一本筆記本,數位的筆記也是相當發散,就會造成無法索引與搜尋的麻煩。這部份目前靠日誌的習慣來補強,再來也拿回奧野宣之先生一元化筆記法的作法。


-W17.收穫盤點-

  • 査閱到九針十二原「方刺之時,必在懸陽,及與兩衛」比較合理且可操作的解釋。出自黃帝內經靈樞注評P4.懸陽指的是兩目(兩目高居於頭部,猶天之有日月也),兩衛則是兩衡,指的是眉目之間,這句話是指必察兩目及眉目之間。對照《素問‧針解篇》:「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判其神,令氣易行也。」同義。
  • 開始上YOTTA的寫作課。學到了LOCK架構(1-4, c.f.N34P19)
  • 先天八卦的筆記(Nota)修正
  • 一次搞懂,在家做音樂需要的基本配備
  • 用XBOX裏面的跳舞機增加運動次數流流汗,感覺還不錯


-W17.問題與疑惑-

  • 翻閱資料有讀到以前整理的解精微論的投影片,看能不能重新簡化或粹出比較原則性的理論。
  • 紙本筆記與電子筆記太過散亂,很難索引,而且會因為心情的影響喜歡更動媒介,而媒介使用不太順手就會影響臨場做筆記的效率。(自己實在有點難搞),但翻査自己過去的圖解筆記,又覺得有些是可以值得參考的地方。
  • 會吃宵夜,很容易胖@@
  • 睡眠太少,降到3-4小時/晚


-下一週的嘗試-
  • 嘗試將筆記索引做得更確實,然後回顧過去筆記時,覺得不錯的可以用Evernote數位化。
  • 多學一道菜 XD 希望不要一直使用水煮技能
  • 保持運動習慣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4中醫演講相關預排

1/10 中藏經28 腎臟篇  2/26 北市聯仁愛院區 - 傳統與創新:ChatGPT在中醫領域的融合與實踐  3/14 [[240314-用電路圖來整理內經生理路徑(大醫精誠)]]  3/24 金烈讀書會 - LLM在中醫領域的應用與觀察  3/28 [[240328-傷寒論淺注的生理架構]]  4/22 傷寒論淺注的病理架構  5/02 中醫急重症-臨床難病思路與傷寒論的結  5/09 中醫急重症-認識內經中的難病《靈樞水脹篇》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 1.讀法篇(6/13,6/27)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2.六氣合化篇(7/11,7/25)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3.桂枝湯系(8/8,8/22)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4.大黃甘草湯系(9/12,9/26)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5.梔子豉湯系(10/17,10/31) 180’ 以後相關的演講備份,都會放在Padlet作為索引備份,也提供大家參考: https://padlet.com/lcylikedust/frank-lee-vauw6ire0tjjhdvi 240414.Frank Lee.

各種素食飲食法比較以及一些食物攝取過度的症狀。

常常在診間聽到患者素食,但隨著素食法不同,對身體也會有不同的影響狀況;以及補充維他命、生食果汁的一些攝取過度的症狀(而不自覺)。評估的重點其實不在能不能吃,而是對於個人身體狀況來說適不適當。 摘自於 食物與療癒 此書p.116,p234。 點圖可放大表格喔!供參考。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這是中醫所謂春天「升發之氣」,有沒有那樣新生充滿希望的感覺呢?在植物園旁邊的行道樹拍的。 以下這篇文章可說是我個人的聖經,收錄在此與大家共勉。 ##CONTINUE##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摘自清華電機彭明輝老師於系刊發表的文章 許多同學應該都還記得聯考前夕的焦慮: 差一分可能要掉好幾個志願,甚至於一生的命運從此改觀! 到了大四,這種焦慮可能更強烈而複雜: 到底要先當兵,就業,還是先考研究所? 我就經常碰到學生充滿焦慮的問我這些問題。 可是,這些焦慮實在是莫須有的!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 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救了一個人的一生。 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 屬於我們不該得的,即使僥倖巧取也不可能長久保有。 如果我們看清這個事實,許多所謂"人生的重大抉擇"就可以淡然處之,根本無需焦慮。 而所謂"人生的困境",也往往當下就變得無足掛齒。 以聯考為例: 一向不被看好好的甲不小心猜對十分,而進了建國中學; 一向穩上建國的乙不小心丟了二十分,而到附中。 放榜日一家人志得意滿,另一家人愁雲慘霧, 好像甲,乙兩人命運從此篤定。 可是,聯考真的意謂著什麼? 建國中學最後錄取的那一百人, 真的有把握一定比附中前一百名前景好嗎? 僥倖考上的人畢竟只是僥倖考上,一時失閃的人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前功盡棄。 一個人在聯考前所累積的實力,絕不會因為放榜時的排名而有所增減。 因為,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累積的過程! 所以,三年後乙順利的考上台大,而甲卻跑到成大去。 這時回首高中聯考放榜的時刻,甲有什麼好得意?而乙又有什麼好傷心? 同樣的,今天念清大動機的人當年聯考分數都比今天念成大機械的高,可是誰有把握考研究所時一定比成大機械的人考的好? 仔細比較甲與乙的際遇,再重新想想這句話: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不會因為一時的際遇而終止增或減" 聯考排名只是個表象,有何可喜,可憂,可懼? 我常和大學部同學談生涯規劃,問他們三十歲以後希望在社會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可是,到現在沒有人真的能回答我這個問題,他們能想到的只有下一步到底是當兵還是考研究所。 聯考制度已經把我們對生命的延續感徹底瓦解掉,剩下的只有片段的"際遇",更可悲的甚至只活在放榜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