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準備中醫國考的時候,因為無法整天都待在家裡念書,自己也不是圖書館讀書的掛,所以只好利用變化地點的方法來維持整日準備考試的節奏。那時候住在台中,早餐都會固定到學士路的摩斯報到,常常也會碰到教我中醫的學長/老師在那邊念書。現下回想起來,學長已經有很好的晨間閱讀習慣了。而我的晨間習慣,卻要到這一陣子比較穩定一點。
學長也曾經轉述老師的說法,說也不用念太多書,只要一天有念到半小時就好。去年下半年帶著學弟妹一起玩100天念書的習慣,確實發現重點是持續的功夫,有點累積能階的感覺,也就是一口氣念一堆,倒不如細水長流的咀嚼消化比較好,但日日生活中的考驗就來了,因為總是有太多事情要處理。這時候早起的半小時就顯得很重要,在白日來臨之前,幾乎是一種儀式性的作息,目前覺得的好處是可以培養生活的穩定度。
這樣的習慣其實很多書也有提到,譬如《晨間日記的奇蹟》或者張永錫老師的《不成功,因為你太快》,裏面都有提到一些更為具體的操作方法。甚至前陣子的SAVERS活動,都是類似的模式。
目前我自己的晨間習慣(與流程)是這樣的:
「弱者,道之用」去年聽一位老師演講的提醒。其實這些看起來好似微小的習慣,卻能帶來大大的效用。不敢說現在已經掌握得很好,還在一邊學習一邊調整,偶爾也會揚棄這樣的習慣,耍賴一下。但開始漸漸生活進入一種忙碌的混沌感之後(最簡單的測試就是能不能回顧過去一週的自己在做甚麼),又會想重新把這樣的節奏帶回生活裏來。
時值冥王星逆行(2019/04/25開始),摘要一本冥王星的經典段落跟大家共勉:
學長也曾經轉述老師的說法,說也不用念太多書,只要一天有念到半小時就好。去年下半年帶著學弟妹一起玩100天念書的習慣,確實發現重點是持續的功夫,有點累積能階的感覺,也就是一口氣念一堆,倒不如細水長流的咀嚼消化比較好,但日日生活中的考驗就來了,因為總是有太多事情要處理。這時候早起的半小時就顯得很重要,在白日來臨之前,幾乎是一種儀式性的作息,目前覺得的好處是可以培養生活的穩定度。
這樣的習慣其實很多書也有提到,譬如《晨間日記的奇蹟》或者張永錫老師的《不成功,因為你太快》,裏面都有提到一些更為具體的操作方法。甚至前陣子的SAVERS活動,都是類似的模式。
目前我自己的晨間習慣(與流程)是這樣的:
- 關閉Sleep Cycle (這個app可以透過錄音的方式紀錄睡眠長度跟鼾聲、睡眠品質等等)
- 量體重 (提醒自己不要再發胖了 XD)
- 盥洗
- 準備早餐
- 進食
- 打開自分手帳
- 補記前一日的行程、飲食與三行日記* (三行日記就是寫當天的事情與心得,三句話)
- 預覽今天的行程
- 打開月計畫欄(可以追蹤習慣的欄位)
- 讀奇蹟課程日課 (奇蹟課程有學員手冊,規劃成每日大約兩面的操作內容)
- 讀典籍日課 (目前是金匱要略淺注)
- 把覺得不錯的句子key進每天讀一段中醫典籍分享給大家
- 看一集好和弦教學 (最近想學習樂理一下)
- 還有時間的話,做瑜珈與冥想
「弱者,道之用」去年聽一位老師演講的提醒。其實這些看起來好似微小的習慣,卻能帶來大大的效用。不敢說現在已經掌握得很好,還在一邊學習一邊調整,偶爾也會揚棄這樣的習慣,耍賴一下。但開始漸漸生活進入一種忙碌的混沌感之後(最簡單的測試就是能不能回顧過去一週的自己在做甚麼),又會想重新把這樣的節奏帶回生活裏來。
時值冥王星逆行(2019/04/25開始),摘要一本冥王星的經典段落跟大家共勉:
冥王星的本質是一種無意識的活動,所以每個人基本上是無法覺知道靈魂的運作模式,甚至可能會覺得生命是停滯不前又充滿挫折的。一個人可能會好奇為什麼同樣的功課、同樣的錯誤、同樣類型的親密關係、甚至是同樣的問題,總是會重複地出現。最後他可能會問:「我為什麼會在這裡?我應該做些甚麼?」或者「我能對這些問題做些甚麼?」....(略)...人一旦意識到自己的人生經驗都會受到這些問題、動機、需求、慾望、態度和安全感議題影響,那麼只要他願意讓改變發生,生命就會出現必然的改變。(P42-43)
-曬書單-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