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9的文章

冥王星逆行的兩三事。

冥王星逆行2019年從這週4/25號開始,準備逆行到10/3號。由於占星學知識我還在研讀中,所以這一篇大致上會偏比較關於自己査閱一些冥王星逆行說明的書中摘要。由於我自己是一個整理控,占星學的內容來說,很像是對人生十二種層面的圓形大整理(十二宮位),透過占星符號學的象徵,把它當作是一個對人生現況的提醒,也是一種參考的提示。 甚麼時候會在星盤上考慮冥王星的符號詮釋呢?在占星學經典《 冥王星:靈魂的演化之旅 》前面就提到,當案主問「 我為什麼會在這裡?我的功課是甚麼?」 的時候(p.23.導言),這也是作者傑夫‧格林最初想要回答這個問題而寫出這本著作的動機。以下摘要導言部分個人覺得的重點: 從個人和集體的關點來看, 冥王星是與演化進程有關的一個行星符號 。它是最原始的推手、主要的演化原因,也是最後的底線,可以將其他行星的因素連結在一起。(p.24) 當案主問到:「我為什麼在這裡?我的功課是甚麼?」這類的問題時,代表 此人的生命正在面臨一種蛻變 。(p.24) 冥王星與 事物的本質、核心、穿透力及融合力 有關,而這些都是核能和核子彈的基礎。冥王星也與 各種防衛行為或防衛性 有關。它也跟我們 如何運用自己和他人的資源 有關。(p.25) 本書強調的是個人的經驗,因為 集體發生的現象都會先出現在個人身上 。如果每個人都能認清自己的演化功課,確實地做好這些功課,那麼集體演化的功課就不會以災難的方式呈現出來。(p.31) 至於本書關於冥王星逆行說明的段落: 冥王星在每十二個月中,大約有 六個月的時間 處於逆行狀態。(p.70) 逆行的原則可以定義為:任何的行星功能(行為),都應該被賦予 個人性的定義 。逆行代表示一種 反射性的退縮 ,意圖逃避現實,擺脫社會和群體的定義、期望和壓力,不願意用各種符合規範的方式去面對人生。(p.71) 冥王星的逆行會鼓勵一個人在內心的最深處(靈魂)展開 內化的活動 ,如果想要進行內化的活動,通常 必須與外界的活動隔絕 。(p.71) 華人占星韓良露老師一本《 都是逆行惹的禍 》裏面關於冥王星逆行的說明: 冥王星通常講的是人間的修行與轉化。....儘管冥王星的終極表達是 心的覺悟 ,但冥王星不是要人出世,而是要 入世在人間的時候 ,在人間的能量透過心智的轉化,得到完美的發展。(p.33) 它的重點在於 心智...

晨間習慣

以前準備中醫國考的時候,因為無法整天都待在家裡念書,自己也不是圖書館讀書的掛,所以只好利用變化地點的方法來維持整日準備考試的節奏。那時候住在台中,早餐都會固定到學士路的摩斯報到,常常也會碰到教我中醫的學長/老師在那邊念書。現下回想起來,學長已經有很好的晨間閱讀習慣了。而我的晨間習慣,卻要到這一陣子比較穩定一點。 學長也曾經轉述老師的說法,說也不用念太多書,只要一天有念到半小時就好。去年下半年帶著學弟妹一起玩100天念書的習慣,確實發現 重點是持續的功夫,有點累積能階的感覺,也就是一口氣念一堆,倒不如細水長流的咀嚼消化比較好 ,但日日生活中的考驗就來了,因為總是有太多事情要處理。這時候早起的半小時就顯得很重要,在白日來臨之前,幾乎是一種儀式性的作息,目前覺得的好處是可以培養生活的穩定度。 這樣的習慣其實很多書也有提到,譬如《 晨間日記的奇蹟 》或者張永錫老師的《 不成功,因為你太快 》,裏面都有提到一些更為具體的操作方法。甚至前陣子的 SAVERS活動 ,都是類似的模式。 目前我自己的晨間習慣(與流程)是這樣的: 關閉 Sleep Cycle  (這個app可以透過錄音的方式紀錄睡眠長度跟鼾聲、睡眠品質等等) 量體重 (提醒自己不要再發胖了 XD) 盥洗 準備早餐 進食 打開 自分手帳 補記前一日的行程、飲食與三行日記* (三行日記就是寫當天的事情與心得,三句話) 預覽今天的行程 打開月計畫欄(可以追蹤習慣的欄位) 讀 奇蹟課程 日課 (奇蹟課程有學員手冊,規劃成每日大約兩面的操作內容) 讀典籍日課 (目前是 金匱要略淺注 ) 把覺得不錯的句子key進 每天讀一段中醫典籍 分享給大家 看一集 好和弦 教學 (最近想學習樂理一下) 還有時間的話,做 瑜珈 與 冥想 「弱者,道之用」去年聽一位老師演講的提醒。其實這些看起來好似微小的習慣,卻能帶來大大的效用。不敢說現在已經掌握得很好,還在一邊學習一邊調整,偶爾也會揚棄這樣的習慣,耍賴一下。但開始漸漸生活進入一種忙碌的混沌感之後(最簡單的測試就是能不能回顧過去一週的自己在做甚麼),又會想重新把這樣的節奏帶回生活裏來。 時值冥王星逆行(2019/04/25開始),摘要一本 冥王星 的經典段落跟大家共勉: 冥王星的本質是一種無意識的活動,所以每個人基本上是無法覺...

W17週回顧-生活感

寫文章這件事情,畢竟跟閱讀不太一樣,而寫週回顧的文章更是困難,因為要回頭檢視自己的生活路徑。目前都是在星期四做這件事情,等於是還沒有完全過完一週,看不出四天的所以然,但一週也快要過完了,還剩下兩三天,這種尷尬的時間點。 這一週跟以往稍微不太一樣的地方,就是嘗試開始自己煮東西。煮東西說實在沒有甚麼可以拿出來說嘴的,因為自己的料理技能還很陽春,頂多丟一丟東西到水裏面煮的等級,不過因為這樣的調整,也開始去超市逛一逛,自己動手煮東西也比較注意食材的味道,計算下一餐要怎麼使用剩下的食材;偶爾逛一下食譜看看有甚麼比較簡單自己能夠做的。也就是因為一個小調整,增加了一些生活感,開始注意到自己的飲食行為。其實過生活的技能也是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光是料理的流程,就是一道繁複的手續,到輸出成完成品,加上自己要食用的滿意,最後還得清潔餐具(自己最懶得做的部份)。 這週也開始看一些好和弦的影片,學習一些樂理與編曲。可能是一個朋友的提醒,問我為什麼放棄音樂了?音樂其實是我們的朋友。我仔細想了一想,自己確實忽略了很久了,從小時候開始學鋼琴、到曾經自己零散寫旋律 編曲的時刻 。仔細想想,也不是抱著要成為甚麼的目的,但我確實忽略了這樣的可能性,就是音樂也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陪伴者。於是趁著自己早起恍惚的時候,手刀買了 MIDI Keyboard ..... XD 另外一個拾回的習慣,就是清理書桌 收件匣 的習慣。重新拾起後,桌面變得比較整齊一些,思緒似乎也跟著釐清一些了。關於筆記的部份,就是散亂在各處,沒有統一成一本筆記本,數位的筆記也是相當發散,就會造成無法索引與搜尋的麻煩。這部份目前靠日誌的習慣來補強,再來也拿回奧野宣之先生一元化筆記法的作法。 -W17.收穫盤點- 査閱到九針十二原「方刺之時,必在懸陽,及與兩衛」比較合理且可操作的解釋。出自黃帝內經靈樞注評P4.懸陽指的是兩目(兩目高居於頭部,猶天之有日月也),兩衛則是兩衡,指的是眉目之間,這句話是指必察兩目及眉目之間。對照《素問‧針解篇》:「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判其神,令氣易行也。」同義。 開始上YOTTA的 寫作課 。學到了LOCK架構(1-4, c.f.N34P19) 先天八卦的筆記(Nota)修正 一次搞懂,在家做音樂需要的基本配備 ! 用XBOX裏面的跳舞機增加運動次數流流汗,感覺還不錯 ...

W16週回顧-當我佇立在窗前

當我佇立在窗前 你愈走愈遠 我的每一次心跳 你是否聽見 -- 天天想你 週回顧的方法,自己還在摸索中。這週試驗著暫停了手帳的習慣,在週末還是把手帳記錄的習慣拿回來,因為發現這樣比較有導航自己生活與閱讀的效果,比較清楚自己做了哪些事情。其實在每個當下,也是要練習不斷地選擇,而從這些選擇來說,又反過來形塑我們自己的樣貌與狀態。 開頭引張雨生的歌,是因為最近蠻常聽的,不過是聽 陳綺貞的版本 。其實會引動我們持續做些甚麼事情的行為,卻又是這些軟性的情感素材,而跟效率沒甚麼太大的關係。在整理文件的時候,發現《 再一次,美麗人生 》的文案裏面引用向陽邦子的一段句子:「比起太過完美的回憶,多少存在些人性缺點的記憶更讓人懷念。」如果是因為效率似的盤點,確實週回顧有點都提不起勁來,他雖然會讓生活索引進行的比較順利一點,但好像還有一些沒有想到的點。後來仔細想想,是奧野宣之先生筆記法裏面的提醒,要「收集觸動自己心弦的東西,一切都是從這裡開始的。」 每週寫下幾個自己有印象或心得的病例。目前有寫在筆記本上。由於觀察療效與整合思維需要一段時間,所以寫在自己的筆記紀錄即可。奇蹟課程日課,是自己每天會讀的功課(信仰類書籍),這週會把每天的功課覺得不錯的句子,也寫在手札裡,譬如「平安必須通過的第一個障礙,即是你想要驅逐平安的欲望。因為你自己必須先擁有平安,才可能推恩於人。」 開始用Daily YOGA瑜珈到現在,竟也連續第六十天了。還是很在初級班,但方便的是想要練習的時候就可以打開來練習。累積的效應,冥想軟體Headspace更有感,因為去年此時是800分鐘,今年到現在已經2800分鐘了,其實就好像是一種里程碑的提醒,走著走著,發現自己也積累了不少。其實對於過去的一些生命故事,我覺得可以學習敘事治療的技巧,發現新的人生版本,才不會讓自己一直停留在過去的劇本,而且透過這樣的練習,也有一種跟自己和解的意味在。也許每次述說,都覺得自己好像仍然逃離不了過去的影響,但透過敘事,外顯問題的方式,而不是只藏在心裡的陰暗角落等著消解(其實消解這也需要學習,沒有學習他只會變成一種創傷似的經驗而已,一直若有若無的影響著我們),將不堪回首的記憶轉化成活著的資糧與信念,這樣其實也很好。 這週的生活心得:規律的生活與記錄還是必要的,在生活感有一種導航的效果。之所以會覺得生活無目標或者沒有重心,或...

通車隨筆2

以前高中住在桃園家裡,所以往返台北附中都是搭通勤的電車,電車上約有45分鐘的時間,當時手機還不流行,因此大多為了消磨這樣的時間,拿來背書,仔細想想到底背了哪些東西已經記不得了,只記得一種:桃花源記。至於為什麼獨有桃花源記有背誦的印象?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重新再看,我想是一種對美好的記憶與想望,以及拾不回的遺憾,讓人印象深刻吧。很像是塔羅牌聖杯五到六課題的過渡:曾有的美好在現下不復存在,以致於低著頭暗自神傷。但或許比較積極一點的方式是:當下的美好已經存在於當下了,已然下站的乘客,就該懷著祝福的心情恭送他旅途愉快。泰戈爾一首有名的詩:「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將錯失群星。」我對另外一句印象更為深刻:「雲朵彷彿是大地的欲望,他遮蔽了大地所渴求的太陽。」有時候想想自己怎麼還能記得這些詩歌的片段,果真感嘆了一下,是呀!在那個還相信詩歌與夢想的年紀,對生活體驗自然容易雕刻下記憶的痕跡。 但我們也不能把目光一直放在過去的記憶與未來的想望,因為我們確實能夠掌握的只有此刻的當下,而且當下又瞬時即逝。所以怎麼好好照顧自己當下的感受,算是近期的功課之一。我也喜歡收集一些祈禱文,讀起來都能讓人感到平靜,推薦一首給大家(網路上也蠻常看見的,寧靜禱文,我摘要了部份) 《The Serenity Prayer寧靜禱文》 by Reinhold Niebuhr ...

通車時的思考

是 想要寫作的動機,豐富了通車時的時間。我自己也想透過這樣的方式練習寫作。我想到以前小時候曾寫了一篇短文叫作等待,文中大致上在論述等人的時候在那個短暫的時間內,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事情。後來因為工作因素,也常常要在台中與桃園往返通車。自強號一小時約四十分鐘,大約一百一十分鐘的時間能夠做些什麼,就成了一個長期實驗與研究的課題。 先來談談自己在車上做了些什麼。精神困倦的時候,當然只能倚著不甚舒適的座位閉目休息,但除非真的很累,大多換來只是肢體上的躁動感而已。有戴耳機的話,會聽個幾首音樂,看個幾齣動畫,或者影集轉換 心情,但一直盯著螢幕過久,眼睛實在是過度疲勞。相較之下,紙本書似乎是不錯的選擇,但我自己的閱讀習慣又喜歡在書上畫重點,車上要寫註記也不是那麼方便;行動閱讀也可以撐一下,但最終仍敵不過視力的疲倦⋯ 通車時能做什麼?這問題我改了一個方向;換成通車時做什麼會覺得比較有意義?速寫是其中一種,在車上速寫,練習觀看與捕捉輪廓與細節,最後的成果也讓自己蠻有成就感的。嘗試寫點什麼,就像是我現在做的事情一樣,好像主動面對自己並捕捉一些思維的痕跡,對我自己的意義感好像更多,畢竟平常也不太這樣向自己探詢與記錄,是否這就是生活貧瘠感的原因之一?常常過的太匆忙,從這一站換到下一站⋯。我突然想到以前的一本書:《潛水鐘與蝴蝶》,用眼睛眨出來的一本書,想到這個就不禁有點汗顏。我不過是身體被束縛在台鐵的座位上,而且有手有腳,還有一個可以自由思想的腦袋⋯;如果往不足的方向看,至少現在就要感激很多事情了:有堪用的身體、有堪用的視覺、有ipad讓我輸入文字、有窗外流連轉換的風景⋯。然而如果我閉上眼,關上心門,就不知不覺錯過了好多可能的觸發與感受。 車廂左側窗戶透來晨間的陽光,溫暖著斜照進車裡的座位與乘客身上。戴著口罩,推著推車收小垃圾的阿姨,剛經過走道探詢是否有要丟的垃圾。「各位旅客,新竹站要到了。⋯下一站,台中。」到站的旅客紛紛收拾行囊,準備下車。坐趟火車,還有人能提醒我們下車。然而人生這場列車,最終也有一天也要下車的吧,在下車之前,能夠做些什麼讓自己覺得更有收穫與意義感呢?

190408-週回顧的檢討

前言 週回顧休息了一段時間,每次要寫些甚麼但又因為某些因素中斷。想是自己也還沒想清楚寫週回顧的目的與想法 ,但後來想想很多事情都是在逐漸練習中體會,找到一些意義的,所以自己才打算重啟週回顧的習慣。回顧之前自己寫的週回顧有兩種取向,一種是盤點當週所做的事情,一種是寫下當週總結的心情。兩種其實都能帶來一些效果與想法,發現:阿,原來我這週做了這些事情,或者某一天我翻回來週回顧的時候,找到當時覺得感動的句子,彷彿記憶歷歷在目。 實際上就是遺忘的太快,所以想留下些甚麼。但會不會就是想要的太多,所以讓生活的風景深刻度變淺呢?我自己也在檢討這件事情。 目前的做法是用自分手帳,然後培養晨間日記的習慣,利用25分鐘一個番茄鐘的時間,回顧前一天的行程,補記時間,睡眠時間,以及寫一句話總結當天的身體狀況,前面的週曆欄位則是寫一句話總結當天的心情。這些算是最低限度的作法,在早上一個番茄鐘的時間就能夠做完了。 接著我所有循環的事情或提醒,都放在Todoist裡面,所以檢查當天要做的事情,以及紙本行事曆的日課欄位,看看當天要做哪些事情為優先。日課的內容大致上會優先於當天的事項,目前的重點三日課:瑜珈/冥想、奇蹟課程、中醫專業。至少都會優先把這幾件事情做完。用大約1-2個番茄鐘的時間,再去處理當天的事情。 日課的想法 為什麼是以這三種作為優先的日課呢?這還是跟我所學的專業有關:「形與神俱」的練習。我本來是個書呆子,所以肩膀肢體可以說是僵硬到不行,眼睛過度使用,常常有飛蚊症的症狀。心想人也快靠近四十了,到現在開始顧身體有點晚了,但總之有起點算是件好事,加上一邊練習瑜珈的時候,一邊跟學弟討論瑜珈解剖書的呼吸原理,剛好又可以驗證難經第一難談到呼吸的一些想法。 冥想是學習歸零,目前用的是貴桑桑的HEADSPACE,每天引導冥想15分鐘,每100分鐘就打卡在FB上面,當作里程碑。其實還是有些激勵效應的,因為看到去年我冥想800分鐘,今年已經2700分鐘了,雖然我可能搞不清楚有多少次是不小心睡著的,但總是一種練習的指標。(後來學到專案計畫時,才發現里程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可以提醒我們與激勵我們到目前為止走過的路) 奇蹟課程與其說是信仰,不如就是心念與信念的鍛鍊。現在奇蹟課程日課已經讀到第五十一天,配合每天有空不定時念本文。不敢說自己已經很熟悉課程的目標,但對於辨認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