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藏經校注》這本將中藏經分為四部份
第一部份是總論
第二部份是臟腑虛實寒熱生死逆順之法
第三部份是雜病及決生死法
第四部份是藥物療諸疾方
第二部份是非常難讀的一篇,讀出來的心得也還在累積中。
不過這篇最早在東漢.王叔和的《脈經》、在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唐.孫伯伯的《千金方》、在金.張元素伯伯的《醫學啟源》都可以看到
再往下的年代我沒有追。
21~32
論五臟六腑虛實寒熱生死逆順之法第二十一
論肝臟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二十二
論膽 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二十三
論心臟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二十四
論小腸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二十五
論脾臟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二十六
論胃 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二十七
論肺臟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二十八
論大腸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二十九
論腎臟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三十
論膀胱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三十一
論三焦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三十二
他的編排是先提出一個總法(21篇):
夫人有五臟六腑:虛實、寒熱、生死、逆順,皆見于形、證、脈、氣。
若非診察,無由識也。
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則溫之、熱則涼之,不虛不實,以經調之。
此乃良醫之大法也,其于脈證,具如篇末。
=>我覺得如果中藏經代表的是華佗系統的相關傳承的話,對於生死的診斷就非常強調
因為第三部份末段也有源自華佗的生死望診法,強調死證的診斷
死的概念,我從《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扁鵲能夠活虢太子得到一個概念,因為他治療完太子的尸厥之後,
使太子死而復生,於是世間就傳扁鵲能夠生死人,但扁鵲回答了一個很重要的觀點
扁鵲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他說他不能使死人復生,而是因為這個患者他還有"可生"之處。他做的只是使之"起"而已。
所以我覺得強調生死的診法,不是太快就判定這個病是不可能治好的
是在談以我們現有的功力是否能夠尋得患者病情的"可生之處"呢
從這個觀點來看中藏經強調的生死、逆順就很重要
然後各篇再依照一定的架構(但是很多篇內文都很散亂)來鋪陳各臟腑的虛實寒熱,
而且依照的是肝(膽)->心(小腸)->脾(胃)->肺(大腸)->腎(膀胱、三焦)的順序 (木->火->土->金->水)
在27篇末段還碎碎念強調了診法的重要性:"虛實寒熱生死之法,察而端謹,則成神妙也。"
我比較好奇的是,這一大段並沒有心包絡的段落或字眼,論小腸虛實該篇,強調"人心多不病,...,惟小腸受病多矣。"
不過各篇還是有很微妙的東西,等有機會聊到各篇詳細內容再跟大家報告。
5.21.2010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曼陀羅九宮格筆記法
九宮格曼陀羅筆記法 九宮格曼陀羅筆記法 使用說明: 在九個格子中填入你的想法或計劃,中央格子通常放置主題。填寫完成後...
-
1/10 中藏經28 腎臟篇 2/26 北市聯仁愛院區 - 傳統與創新:ChatGPT在中醫領域的融合與實踐 3/14 [[240314-用電路圖來整理內經生理路徑(大醫精誠)]] 3/24 金烈讀書會 - LLM在中醫領域的應用與觀察 3/28 [[240328-傷寒論...
-
有人因灸三里而滿面黑氣。醫皆以為腎氣浮面。危候也。有人云。腎經有濕氣上蒸於心。心火得濕成煙氣。形於面。面屬心。心腎之氣常相通。如坎之外體即離。離之外體即坎。心腎未嘗相離也。耳屬水。其中虛。則有離之象。目屬火。其中滿。則有坎之象。抑可見矣。以去濕藥治之。如五苓散、黃耆、防己之類皆可...
-
詮釋學循環是一則空間比喻,它所表明的是一種共有的理解域。既然交際是一種對話關係,那麼一開始就可假定一個說者和聽者共同擁有的意義共同體。 這似乎又涉及到另一個矛盾:被理解的東西必須是已知的。但這不是一回事嗎?向一個不懂愛的人談說愛,或者向那些拒絕作樂的人談說對歡樂的認識,難道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