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若菩薩于諸菩薩起一瞋心,則成就如是等百萬障門。何以故?佛子!我不見有一法為大過惡,如諸菩薩于余菩薩起瞋心者。是故,諸菩薩摩訶薩欲疾滿足諸菩薩行,應勤修十種法。何等為十?所謂:心不棄舍一切眾生,于諸菩薩生如來想,永不誹謗一切佛法,知諸國土無有窮盡,于菩薩行深生信樂,不舍平等虛空法界菩提之心,觀察菩提入如來力,精勤修習無礙辯才,教化眾生無有疲厭,住一切世界心無所著。是為十。-- 《華嚴經》手上有一本書,從茉莉二手書店買的,托爾斯泰的《智慧曆書》,裏面是按照日期編排,每天一頁類似智慧語錄。今天是10/18日,上面的句子如下:
每個人都知道,我們的習慣會因為不斷練習而改善與加強。想成為善走的人,必須走不少的路;想成為出色的跑者,必須經常練跑;想成為敏銳的讀者,更需要盡可能多閱讀。人的靈魂也是一樣:如果你發脾氣,你必須知道這不僅是件壞事,而且你正在培養一種壞習慣,並加強你繼續作惡的潛能。 -- 艾匹克蒂塔反思這一週,對生活感的體驗增多了,也嘗試著留下紀錄。整理了自己過去寫在FB上以「學習絮語」為題有關的文章,利用上週六晚上,記錄了目前收集的占星學書單。看著看著,又激起了自己想以文字留下一些生活紀錄的想法。有些文字,或許是留給以後的自己看的。我在反覆閱讀自己曾寫下的文章後,裏面仍不時有一些讓自己受用的部份。也許是一種激勵與提醒,也可能是初老症狀開始發作,反覆的遺忘之餘,需要一種回顧的習慣,提醒自己所從來,與所欲去之處。
譬如拿今日來說好了,早上跟B學弟討論《解剖列車》第三版「動態解剖:走路」的一段(P230-234)。由於兩人都非復健科本科,所以這一段內容讀來相當吃力。透過彼此重述與討論,好似又多瞭解了一些。晚上回來查了一下網路步態動作的影片,作為後續學習參考的備份。我想到的是之前讀到的一本好書《知識學習的鍛鍊技術》花村太郎,P93頁裡頭有一頁談到知識生產工程模型圖,其中將知識生產的流程,分為三個步驟:輸入>加工>輸出,其中輸入又可分為三小點:A.產生問題意識/主題設定,B.主題分析,C.第一次情報收集。或許後續利用書中的提示來實驗一下知識生產的步驟(還算是自己的弱項)。
週三跟學妹F討論到傷寒條文的學習,提到在自己閱讀的時候,要學習先瞭解文本的篇章構成與編排,然後嘗試去區分不同條文所指出的共同知識架構。譬如,宋本傷寒太陽上篇,有的條文是屬於定義,有的是用於臨床的判斷法式,而有方劑的條文,大多可以先作為一種臨床現場的用藥舉例。每個文本都有作者所欲構成的文本視域觀,透過初次閱讀我們可以試著找出其所欲拼出的樣貌,以自己曾做的「傷寒心法卷一全局觀點」整理為例:
作為一邊閱讀一邊整理的副產品,有了類似這樣的地圖,就能夠讓自己所讀的內容有所依歸與方向。 |
寫回顧文章的時候,重新再讀到《天地一沙鷗》裡海鷗強納森的老師蔣,對強納森說的話:「如果你想要,我們可以開始練習穿越時間。直到你可以在過去和未來之間穿梭。然後你就可以開始學最困難、最厲害、也最好玩的:你可以開始學向上飛,並理解慈悲與愛的意義。」
這句話是我這週的最大收穫:原來,透過日誌與週回顧的習慣,可以達到類似穿越時間的效果。過去自己留下的話語,提醒未來當時自己的初衷。寫下現在當下的悲喜,有時反而提供給未來自己面對苦境時的心靈資糧。若有一天真能習得深度的思考能力,如同老師蔣所說的:要思考的是如何向上揚昇的方式(最困難、最厲害、但也最好玩),並透過其中的過程,來理解慈悲與愛的意義。
還有好多功課待學習。僅以此篇結束這一週回合。
克里斯多福:我相信愛、仁慈、溫柔和聰明是會傳染給他人的。每次提供他人建議讓對方心裡澄明起來時、每次做出充滿溫柔、情感和愛的行為時,就付出了一點點貢獻讓人類變好。-- P138 《三個朋友的人生智慧大哉問:僧侶、醫師與哲學家的對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