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不失人情論》

 《不失人情論》明末‧李中梓

嘗讀《內經》至《方盛衰論》,而殿之曰:“不失人情。”未嘗不瞿然起,喟然歎軒岐之入人深也!夫不失人情,醫家所甚亟,然戞戞乎難之矣。大約人情之類有三:一曰病人之情,二曰旁人之情,三曰醫人之情。

所謂病人之情者,五藏各有所偏,七情各有所勝,陽藏者宜涼,陰藏者宜熱;耐毒者緩劑無功,不耐毒者峻劑有害:此藏氣之不同也。動靜各有欣厭,飲食各有愛憎;性好吉者危言見非,意多憂者慰安云僞;未信者忠告難行,善疑者深言則忌:此好惡之不同也。富者多任性而禁戒勿遵,貴者多自尊而驕恣悖理:此交際之不同也。貧者衣食不周,況乎藥餌?賤者焦勞不適,懷抱可知:此調治之不同也。有良言甫信,謬說更新,多歧亡羊,終成畫餅:此無主之爲害也。有最畏出奇,惟求穩當,車薪杯水,難免敗亡:此過慎之爲害也。有境遇不偶,營求未遂,深情牽掛,良藥難醫:此得失爲之害也。有性急者遭遲病,更醫而致雜投;有性緩者遭急病,濡滯而成難挽:此緩急之爲害也。有參朮沾唇懼補,心先痞塞;硝黃入口畏攻,神即飄揚:此成心之爲害也。有諱疾不言,有隱情難告,甚而故隱病狀,試醫以脈。不知自古神聖,未有舍望、聞、問,而獨憑一脈者。且如氣口脈盛,則知傷食,至於何日受傷,所傷何物,豈能以脈知哉?此皆病人之情,不可不察也。

所謂旁人之情者,或執有據之論,而病情未必相符,或興無本之言,而醫理何曾夢見?或操是非之柄,同我者是之,異己者非之,而眞是眞非莫辨;或執膚淺之見,頭痛者救頭,腳痛者救腳,而孰本孰標誰知?或尊貴執言難抗,或密戚偏見難回。又若薦醫,動關生死。有意氣之私厚而薦者,有庸淺之偶效而薦者,有信其利口而薦者,有食其酬報而薦者。甚至薰蕕不辨,妄肆品評,譽之則跖可為舜,毁之則鳳可作鴞,致懷奇之士,拂衣而去,使深危之病,坐而待亡。此皆旁人之情,不可不察也。

所謂醫人之情者,或巧語誑人,或甘言悅聽,或強辯相欺,或危言相恐:此便佞之流也。或結納親知,或修好僮僕,或求營上薦,或不邀自赴:此阿諂之流也。有腹無藏墨,危言神授,目不識丁,假託秘傳:此欺詐之流也。有望、聞、問、切,漫不關心;枳、樸、歸、芩,到手便攝,妄謂人愚我明,人生我熟:此孟浪之流也。有嫉妒性成,排擠爲事,陽若同心,陰爲浸潤,是非顛倒,朱紫混淆:此讒妒之流也。有貪得無知,輕忽人命。如病在危疑,良醫難必,極其詳慎,猶冀回春;若輩貪功,妄輕投劑,至於敗壞,嫁謗自文:此貪幸之流也。有意見各持,異同不決,曲高者和寡,道高者謗多。一齊之傅幾何?眾楚之咻易亂:此膚淺之流也。有素所相知,苟且圖功;有素不相識,遇延辨症,病家既不識醫,則倏趙倏錢;醫家莫肯任怨,則惟芩惟梗。或延醫衆多,互爲觀望;或利害攸繫,彼此避嫌。惟求免怨,誠然得矣;坐失機宜,誰之咎乎?此由知醫不眞,任醫不專也。

凡若此者,孰非人情,而人情之詳,尚多難盡。聖人以不失人情爲戒,欲令學者思之慎之,勿為陋習所中耳。雖然,必期不失,未免遷就。但遷就既礙於病情,不遷就又礙於人情,有必不可遷就之病情,而複有不得不遷就之人情,且奈之何哉!故曰:戞戞乎難之矣!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4中醫演講相關預排

1/10 中藏經28 腎臟篇  2/26 北市聯仁愛院區 - 傳統與創新:ChatGPT在中醫領域的融合與實踐  3/14 [[240314-用電路圖來整理內經生理路徑(大醫精誠)]]  3/24 金烈讀書會 - LLM在中醫領域的應用與觀察  3/28 [[240328-傷寒論淺注的生理架構]]  4/22 傷寒論淺注的病理架構  5/02 中醫急重症-臨床難病思路與傷寒論的結  5/09 中醫急重症-認識內經中的難病《靈樞水脹篇》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 1.讀法篇(6/13,6/27)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2.六氣合化篇(7/11,7/25)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3.桂枝湯系(8/8,8/22)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4.大黃甘草湯系(9/12,9/26)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5.梔子豉湯系(10/17,10/31) 180’ 以後相關的演講備份,都會放在Padlet作為索引備份,也提供大家參考: https://padlet.com/lcylikedust/frank-lee-vauw6ire0tjjhdvi 240414.Frank Lee.

各種素食飲食法比較以及一些食物攝取過度的症狀。

常常在診間聽到患者素食,但隨著素食法不同,對身體也會有不同的影響狀況;以及補充維他命、生食果汁的一些攝取過度的症狀(而不自覺)。評估的重點其實不在能不能吃,而是對於個人身體狀況來說適不適當。 摘自於 食物與療癒 此書p.116,p234。 點圖可放大表格喔!供參考。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這是中醫所謂春天「升發之氣」,有沒有那樣新生充滿希望的感覺呢?在植物園旁邊的行道樹拍的。 以下這篇文章可說是我個人的聖經,收錄在此與大家共勉。 ##CONTINUE##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摘自清華電機彭明輝老師於系刊發表的文章 許多同學應該都還記得聯考前夕的焦慮: 差一分可能要掉好幾個志願,甚至於一生的命運從此改觀! 到了大四,這種焦慮可能更強烈而複雜: 到底要先當兵,就業,還是先考研究所? 我就經常碰到學生充滿焦慮的問我這些問題。 可是,這些焦慮實在是莫須有的!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 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救了一個人的一生。 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 屬於我們不該得的,即使僥倖巧取也不可能長久保有。 如果我們看清這個事實,許多所謂"人生的重大抉擇"就可以淡然處之,根本無需焦慮。 而所謂"人生的困境",也往往當下就變得無足掛齒。 以聯考為例: 一向不被看好好的甲不小心猜對十分,而進了建國中學; 一向穩上建國的乙不小心丟了二十分,而到附中。 放榜日一家人志得意滿,另一家人愁雲慘霧, 好像甲,乙兩人命運從此篤定。 可是,聯考真的意謂著什麼? 建國中學最後錄取的那一百人, 真的有把握一定比附中前一百名前景好嗎? 僥倖考上的人畢竟只是僥倖考上,一時失閃的人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前功盡棄。 一個人在聯考前所累積的實力,絕不會因為放榜時的排名而有所增減。 因為,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累積的過程! 所以,三年後乙順利的考上台大,而甲卻跑到成大去。 這時回首高中聯考放榜的時刻,甲有什麼好得意?而乙又有什麼好傷心? 同樣的,今天念清大動機的人當年聯考分數都比今天念成大機械的高,可是誰有把握考研究所時一定比成大機械的人考的好? 仔細比較甲與乙的際遇,再重新想想這句話: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不會因為一時的際遇而終止增或減" 聯考排名只是個表象,有何可喜,可憂,可懼? 我常和大學部同學談生涯規劃,問他們三十歲以後希望在社會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可是,到現在沒有人真的能回答我這個問題,他們能想到的只有下一步到底是當兵還是考研究所。 聯考制度已經把我們對生命的延續感徹底瓦解掉,剩下的只有片段的"際遇",更可悲的甚至只活在放榜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