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篇文章記錄自己怎麼因應自己的閱讀以及書櫃收納的習慣,一方面作為反思,也作為後續的修正的檢討形式。
買書
- 目前買書透過幾種途徑:博客來、讀冊、三民書局,以及淘寶(請學弟妹幫忙代買)。購書的順序是,會先看讀冊是否有想要的二手書,然後再排入博客來一月一次的會員日。三民書局適合下訂一些簡體字書局,不過近來淘寶下訂單似乎更為方便。嘗試在amazon.cn下訂單,寄貨速度也令人印象深刻。
借書
- 透過iLib Reader可以借各大公共圖書館的電子書,需要臨時閱讀參考某些書的時候蠻方便的。不過因為都有兩星期的借閱時間限制,時間到了又會自動收回。平板較無法長時間閱讀,眼睛容易感到疲倦。
拿到書的時候
- 拿到紙本書的時候,會先將書本堆積在「待閱讀書區」(一個空間可以堆書的地方),非常想要讀的書,會先採用預先閱讀的方式,讀前言、目錄,以及部份感興趣的篇章,原則上大約花半小時的時間。再決定是否要排進平日的閱讀流程。
- 電子本書籍,目前都買比較偏方法學的書,就是類似可以拆散時間看,一次看一點的那種。小說類比較不合適,因為會有劇情連貫性的問題。像是刻意練習、精準學習、好好說話,就蠻適合電子本書籍閱讀。在吃早餐的時間,或者等等零散時間可以玩手機的等候時間,就會翻出來讀個幾面,標個重點,覺得不錯的句子就會截圖。
平日的閱讀流程
- 一般日的閱讀流程,採用的是2+1的方式:2是指自己所學的專業書籍,1是泛指其它類雜書。每本書的閱讀進度,都是用頁數除以三個月的天數來估算一天大概要讀幾頁。大多數文本都是一天讀個2-3頁即可。現在不求快,反而求閱讀促成思考的質量,以及透過思考是否能夠產出某些概念、理論為原則。每天讀的書籍與頁數,都會記在日誌裡面。
- 行事曆規劃,有時候有刻意規劃的空白日,譬如該天不讀專業書籍,就會隨意讀些小說、散文甚至新詩的作品,碰到喜歡的作品,進度就不在上述的規劃當中。
- 對了,每天回來會把正在讀的書,放在:「收件匣書區」或者是「處理/閱讀中書區」皆可。這些書區都是可以容許疊高高的那種。
開始閱讀時的進度
- 目前透過兩種索引標籤來輔助標的閱讀的進度。每本書的標籤只有兩種,一種是第一次閱讀的進度(譬如藍色標籤),每天閱讀到哪個段落,會在該段落的頁腳寫下當天年份日期的六碼編號(ex.180101)方便自己紀錄進度;第二種(譬如黃色標籤)則是從前面複習的進度,覺得不錯的片段或許作成筆記等等不一。這樣就會比較清楚每本書的閱讀狀況。
- 摘出的書摘,會寫在日誌本或者手札本上面,方便回顧的習慣,或者以後自己隨意翻閱時重新閱讀。
讀完書的時候
- 讀完書的時候,還會暫時將書放在「閱讀後書架」一段時間。有時候仍會有反覆翻閱參考的需求。然後大概一個月左右,就會將「閱讀後書架」的書,進行歸檔,放進「參考書區」。
- 有一類書讀完,判定沒有參考收藏的需求,就會進入讀冊的二手書販賣流程。
參考書區書櫃
- 除了大部頭的工具書,會跳過上述閱讀的流程,其他閱讀後做參考的書,就會進入「參考書區」的分類。自己分類的大趨向也是分成兩類「中醫專業書籍」以及「其他參考用書」,此兩項的細分類待以後再另寫一篇文章記錄與檢討。
結語
目前先寫一篇小紀錄,來檢視自己平日的閱讀流程。以後會持續修訂本篇,以作為反思與檢討自己閱讀流程的習慣。Frank Lee.180101.
---
文章撰寫日期:18010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