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流動的閱讀習慣檢討。


前言


這篇文章記錄自己怎麼因應自己的閱讀以及書櫃收納的習慣,一方面作為反思,也作為後續的修正的檢討形式。

買書


  • 目前買書透過幾種途徑:博客來、讀冊、三民書局,以及淘寶(請學弟妹幫忙代買)。購書的順序是,會先看讀冊是否有想要的二手書,然後再排入博客來一月一次的會員日。三民書局適合下訂一些簡體字書局,不過近來淘寶下訂單似乎更為方便。嘗試在amazon.cn下訂單,寄貨速度也令人印象深刻。

借書


  • 透過iLib Reader可以借各大公共圖書館的電子書,需要臨時閱讀參考某些書的時候蠻方便的。不過因為都有兩星期的借閱時間限制,時間到了又會自動收回。平板較無法長時間閱讀,眼睛容易感到疲倦。

拿到書的時候


  • 拿到紙本書的時候,會先將書本堆積在「待閱讀書區」(一個空間可以堆書的地方),非常想要讀的書,會先採用預先閱讀的方式,讀前言、目錄,以及部份感興趣的篇章,原則上大約花半小時的時間。再決定是否要排進平日的閱讀流程。
  • 電子本書籍,目前都買比較偏方法學的書,就是類似可以拆散時間看,一次看一點的那種。小說類比較不合適,因為會有劇情連貫性的問題。像是刻意練習、精準學習、好好說話,就蠻適合電子本書籍閱讀。在吃早餐的時間,或者等等零散時間可以玩手機的等候時間,就會翻出來讀個幾面,標個重點,覺得不錯的句子就會截圖。

平日的閱讀流程

  • 一般日的閱讀流程,採用的是2+1的方式:2是指自己所學的專業書籍,1是泛指其它類雜書。每本書的閱讀進度,都是用頁數除以三個月的天數來估算一天大概要讀幾頁。大多數文本都是一天讀個2-3頁即可。現在不求快,反而求閱讀促成思考的質量,以及透過思考是否能夠產出某些概念、理論為原則。每天讀的書籍與頁數,都會記在日誌裡面。
  • 行事曆規劃,有時候有刻意規劃的空白日,譬如該天不讀專業書籍,就會隨意讀些小說、散文甚至新詩的作品,碰到喜歡的作品,進度就不在上述的規劃當中。
  • 對了,每天回來會把正在讀的書,放在:「收件匣書區」或者是「處理/閱讀中書區」皆可。這些書區都是可以容許疊高高的那種。

開始閱讀時的進度


  • 目前透過兩種索引標籤來輔助標的閱讀的進度。每本書的標籤只有兩種,一種是第一次閱讀的進度(譬如藍色標籤),每天閱讀到哪個段落,會在該段落的頁腳寫下當天年份日期的六碼編號(ex.180101)方便自己紀錄進度;第二種(譬如黃色標籤)則是從前面複習的進度,覺得不錯的片段或許作成筆記等等不一。這樣就會比較清楚每本書的閱讀狀況。
  • 摘出的書摘,會寫在日誌本或者手札本上面,方便回顧的習慣,或者以後自己隨意翻閱時重新閱讀。

讀完書的時候


  • 讀完書的時候,還會暫時將書放在「閱讀後書架」一段時間。有時候仍會有反覆翻閱參考的需求。然後大概一個月左右,就會將「閱讀後書架」的書,進行歸檔,放進「參考書區」。
  • 有一類書讀完,判定沒有參考收藏的需求,就會進入讀冊的二手書販賣流程。

參考書區書櫃

  • 除了大部頭的工具書,會跳過上述閱讀的流程,其他閱讀後做參考的書,就會進入「參考書區」的分類。自己分類的大趨向也是分成兩類「中醫專業書籍」以及「其他參考用書」,此兩項的細分類待以後再另寫一篇文章記錄與檢討。

結語

目前先寫一篇小紀錄,來檢視自己平日的閱讀流程。以後會持續修訂本篇,以作為反思與檢討自己閱讀流程的習慣。

Frank Lee.180101.
---
文章撰寫日期:180101.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4中醫演講相關預排

1/10 中藏經28 腎臟篇  2/26 北市聯仁愛院區 - 傳統與創新:ChatGPT在中醫領域的融合與實踐  3/14 [[240314-用電路圖來整理內經生理路徑(大醫精誠)]]  3/24 金烈讀書會 - LLM在中醫領域的應用與觀察  3/28 [[240328-傷寒論淺注的生理架構]]  4/22 傷寒論淺注的病理架構  5/02 中醫急重症-臨床難病思路與傷寒論的結  5/09 中醫急重症-認識內經中的難病《靈樞水脹篇》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 1.讀法篇(6/13,6/27)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2.六氣合化篇(7/11,7/25)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3.桂枝湯系(8/8,8/22)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4.大黃甘草湯系(9/12,9/26)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5.梔子豉湯系(10/17,10/31) 180’ 以後相關的演講備份,都會放在Padlet作為索引備份,也提供大家參考: https://padlet.com/lcylikedust/frank-lee-vauw6ire0tjjhdvi 240414.Frank Lee.

各種素食飲食法比較以及一些食物攝取過度的症狀。

常常在診間聽到患者素食,但隨著素食法不同,對身體也會有不同的影響狀況;以及補充維他命、生食果汁的一些攝取過度的症狀(而不自覺)。評估的重點其實不在能不能吃,而是對於個人身體狀況來說適不適當。 摘自於 食物與療癒 此書p.116,p234。 點圖可放大表格喔!供參考。

開業三年心得。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前言 開業三年心得文。自己先翻了一下去年 開業二年心得文 之後,然後對比一下今年的想法。然後我又想到在還沒開診所以前,曾在一本書翻到對於開店的想法,那也是在開診所前的被啟發想法的初衷之一: 要經營一間 「傳遞想法的店」 , 只考慮自己的人是絕對做不來的 。得將 較大比重的關心放在社會或地方上 。然而,如果只一味為社會、為地方著想,而 完全失去「為自己做」的意念,終究還是無法長久 。經營者必須要有「 享受開店的樂趣 」這樣的心情。 能將自己想做的事情與對社會現況或未來的構想,以及所經營的地方,那一帶的人懷抱的情感,全部連結在一起才是最理想的狀態。 -- 《 開店術:開間傳遞想法的二手書店 》長岡賢明 P.078 其實大致上我第三年跟二年心得文的想法還是類似的, 開業或不開業,或許是個假議題。真正的議題是你想要調整生活中的甚麼? 或許當思考完你想要調整的事物, 現在的就業狀態當下或許就可以直接調整了 。譬如,覺得自己缺乏運動,其實自己現在就可以調整生活習慣,不用綁到開業以後會有更多時間自己運用之類的空想未來。 而今年因為多了人生設計的學習,人生設計會讓我們從四個觀點去評估人生,也可以輔助我們來檢視生活中的要素,這分別是: 健康、個人、專業、關係 。以下從這四層面對比開業前後的差別。 健康 剛出來上診第一年,因為壓力大,上診的時數又多,所以前半年到一年就算是都吃宵夜(而且還吃711的),都胖不起來。可那一整年可說是身體很差。等到診務等各方面穩定之後,二三年就開始身材走樣了。 開業後是不是能夠更主動調整自己的作息,增進自己的健康呢?其實還是要靠自己的實際執行與規畫,不然開業後仍然會犯懶,然後出遊拍照片都一樣是大大的 飯糰 臉。 所以身體健康,生活作息現在就可以開始進行,不用跟開業綑綁。 個人 人生設計將「個人」拆成一個要素,我覺得是蠻必要的。其實開業後,需要面對很多的心理壓力,不管是診務營運方面,或者個人專業能力方面。在診間坐枯禪,會讓醫師感覺自己好像無用武之地。以前上班的時候,會多少紀錄一下自己看的人數(但其實大多數上完班回家只想倒頭就睡覺,很累),但現在不太記這個來提醒自己了。現在都記: 今天有哪些病例讓我印象深刻,遇到瓶頸?或者哪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