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5的文章

情緒有其自然的節奏

「接受一件事情:你無法用心智來創造出平靜和歡愉。一旦你發自內心接受了你那些痛苦的情緒,平靜與歡愉就會來到。當你擁抱那些情緒,就讓它們存在,別想著要去改變,如此就會過去了。情緒原本就是會轉換和改變的,就像天氣一樣。如果你過度將注意力放在負面情緒上,就無法以原本應有的速度消退,反而會一直縈繞不去,等待著你釋放。 你的情緒有其自然的節奏,若你能信任它們,而不是試著去分析,天就會放晴 。」 《靈魂的出生前計畫 》 p.65

脈經解構4

一本書的作者,手上會有他現有的參考資料,以及如何組織這些資料加上自己的體悟架構,重新創作成一本書。從這樣的觀點來重新檢視脈經卷一的目錄架構,試著來推敲脈經的作者想要傳遞的言外之音: 本卷有些段落出處不明,但大多為內經、難經、傷寒論平脈法相關篇章重新再編輯而成。 脈形狀指下秘訣第一  平脈早晏法第二 分別三關境界脈候所主第三 辨尺寸陰陽榮衛度數第四 平脈視人大小長短男女逆順第五 持脈輕重法第六 兩手六脈所主五臟六腑陰陽逆順第七 辨臟腑病脈陰陽大法第八 辨脈陰陽大法第九 平虛實第十 從橫逆順伏匿脈第十一 辨災怪恐怖雜脈第十二 遲疾短長雜脈法第十三 平人得病所起第十四 診病將差難已脈第十五 先假定都還沒看過篇章裏頭的內容,從這樣的順序我們可以看到一些些蛛絲馬跡,為了方便與上面目錄編號對照,我下面的問題也用編號的方式(括號則是該篇篇章): 要怎麼描述脈感呢? (脈形狀指下秘訣) 脈診的流程為何? (平脈早晏法) 診脈的部位與意義如何區分? (分別三關境界脈候所主) 脈診訊息與生理架構的關係為何? (辨尺寸陰陽榮衛度數) 不同的個體(生理架構)會影響脈診的獲得嗎? (平脈視人大小長短男女逆順) 了解各體間的誤差後,診脈手法的輕重又是如何呢?(持脈輕重法) 前段的問題都已經理解了,那麼跟五臟六腑的關係是如何呢?(兩手六脈所主五臟六腑陰陽逆順) 怎麼透過脈診來區別五臟六腑"病態"狀況?(辨臟腑病脈陰陽大法) 前面講的我都理解了,那脈的陰陽怎麼分呢?跟前述鋪陳的主體關係為何?(辨脈陰陽大法) 如何來決定機體狀態的虛實? (平虛實) 脈的相承、從橫、順逆、伏匿對於人體生理病理的詮釋理論。 (從橫逆順伏匿脈) 診脈流程時,遇到患者的特殊情況。(災怪,恐怖,殘賊,愧,不飲,詐病) (辨災怪恐怖雜脈) 剩下比較複雜的雜病脈法論述。(遲疾短長雜脈法) 能不能從脈象中推估生病的原因?(平人得病所起) 甚麼時候病會好?(診病將差難已脈) 從篇章架構可以理解這些其實都是實際學習脈診,實際操作後所產生的疑問,然後作者想要鋪陳他想要傳達的理念與想法,於是藉由當時他的理解以及典籍文字選錄(內經、難經、傷寒卒病論、脈法贊等等),重新拆解後安排試圖想要傳達的內容。從縱的來看,內容的安排"似乎"...

人法於天地論第一:蒸、否、結、陷、盛、減

關於中藏經第一篇的幾個字:蒸、否、結、陷、盛、減 中藏經這一篇在講一個人在天地之間的自然學,與天地之間互動的概念,然後從天地之間氣候的變化,類比於人體自身小環境的變化。可以說是透過自然學來思考人體的一個舉例與總綱,茲摘要幾個蠻有意思的字: 中間有一段: 陽施於形。陰慎於精。天地之同也。 失其守。則 蒸 而熱發。 否 而寒生。 結 作癭瘤。 陷 作癰疽。 盛 而為喘。 減 而為枯。彰於面部。見於形體。 這一段有幾個字相當的有趣,談到陰陽二氣對於人體的作用(與天地之間的運作相同),但如果失其守,異常的話會發生的現象,摘要出來的話總共有六個字: (1).蒸 蒸 而熱發:思考體內的熱源由何而來,而使氣機往上蒸騰。參考傷寒論系列的陽明篇,但亦須注意內傷陰火外候之辨。 (2).否 否 而寒生:思考上下不交通的緣由機理為何。而如何使上下交通又更深入到傳統醫學的藥性要味理論了。參看《輔行訣研究心得》p.154 (文本來源待修正) 脾居中,為人體氣機升降出入之樞紐,病則上下出入之機失常不能交泰而為否; 辛味可散而宣發,助氣機之達外上升,苦味可堅藏下達,助氣機之趨內趨下。 (3).結 結 作癭瘤:氣機留結久了而導致形體的實質結聚。癭瘤當視作舉例,擴大思考導致臟腑生理功能氣機留結的機理為何,而如何去消除這些實質結聚的病形。 (4).陷 陷 作癰疽: 參看靈樞癰疽篇,而用"陷"字來做點題實有畫龍點睛之妙: 黃帝曰:夫子言癰疽,何以別之?歧伯曰:營衛稽留於經脈之中,則血泣而不行,不行則衛氣從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熱。大熱不止,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然 不能陷 ,骨髓不為燋枯,五藏不為傷,故命曰癰。 黃帝曰:何謂疽?歧伯曰:熱氣淳盛, 下陷 肌膚,筋髓枯,內連五藏,血氣竭,當其癰下,筋骨良肉皆無餘,故命曰疽。疽者,上之皮夭以堅,上如牛領之皮。癰者,其皮上薄以澤。此其候也。 此小段同時又有小小點題外科門。 (5).盛 盛 而為喘: 病理產物的代謝異常與堆積(有餘),累積在上焦導致其心肺功能異常而以喘症為表現。本小段當視作有餘之病的舉例。 (6).減 減 而為枯 長期生理功能低下,精微物質的吸收、輸布異常,而影響形體的生長低下(不足)。本小段實為為內傷虛勞門點題,與不足虛損門之舉例。 讀到此...

中藏經題解:中、中藏、經

【前言】 中藏經本身的題目可以從自身的典籍中得到題解: 天地、陰陽、五行之道, 中含於人 。 人得者 ,可以出陰陽之數,奪天地之機,悅五行之要,無終無始,神仙不死矣。  -- 《中藏經‧生成論第三》 含,有蘊藏之意。 《國語‧楚語下》:土氣含收。注: 含,藏也。 這一段細細讀來,簡直為《中藏經》書名默默的點題了,也提到了學習古典理論的理想,了解天地、陰陽、五行之間的運作內容,而從中的徵象暗示察得先機加以運用。 【對"中藏"二字的理解】 目前對"中藏"的體會: 1."內藏重要的東西",在人體是指臟腑;在天地架構裡藏的是人;在陰陽架構裡藏的是火精與水母的互動,在五行架構裡藏的是其所生長化收藏的流轉循環…等等,(漢代官職中藏府即掌管貴重的文物。) 2.對照 《靈樞‧外揣篇》 ,隱隱然提示了 診法的起源 3.運用診法時的態度:「藏之心意,合精於心」( 素問‧金匱真言論 ) 4.中藏經也有自己的傳承體系,即便文獻上是後人虛構的文本,但從文字內容裡可以看到,部分條文引自內、難、傷寒、金匱,部份架構似乎可以接往理解千金方的一把鑰匙,用藥記載部分有走方醫的經驗(實戰派趴趴走的那種)。很多篇章都只講了大法則,都強調的是診斷(生死逆順之判別、虛實寒熱之鑑別、形證脈氣之診察) 與 法 (治之各合其宜,安可一揆?在求其本。) 5.我自身閱讀文本的方法:未來若能把現象學、高達美詮釋學、傅柯知識的考掘、榮格象徵理論等研究方法能夠更加熟悉,再加以論述心得。 【字解-中、中藏、經】 1.中 《說文》:「中,內也。从口。丨,上下通。」 從這個涵義有幾種象徵層次: 一、《中藏經‧人法於天地第一》,首段即談到了一個三合架構:「人者,上稟天,下委地,陽以輔之,陰以佐之。天地順則人氣泰,天地逆則人氣否。」人在於天地之間,屬內,亦為中之內涵,而上下通的涵義除了人與整個大自然氣場交流要流暢之外,內在的氣場也要流暢,不然就會有"否"的狀態。參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清陽上天,濁陰歸地,是故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綱紀,故能以生長收藏,終而復始,惟賢人上配天以養頭,下象地以養足,中傍人事以養五藏。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嗌,風氣通於肝,雷氣通於心,谷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 二、以人體陰陽...

筆記目錄

0.文字學 0.1 網路文字學相關查詢 0.2 蟲 1.脈學相關 1.0.1  脈學文本相關整理 1.0.2 脈學圖解總集 1.0.3 醫學見能切脈篇 1.0.4 永、脈、派 1.0.5 晨讀脈學小心得 1.0.6 夢的囈語-古脈法的源流 1.1 脈經 1.1.1  脈經解構1 1.1.2 脈經解構2   脈經解構2.5 1.1.3 脈經解構3 1.1.4 脈經解構4 1.1.5 淺談四時經 1.1.6 四季 1.1.9.1 小讀脈經婦科1 1.1.9.2 小讀脈經婦科2 2.腹診相關 2.1 腹診筆記 3.藥物學相關 3.1.1 本經文字的閱讀 3.1.2  傷寒論與本草經的對話 3.2 本經疏證 3.2.1 本經疏證的架構芻議 3.2.2 讀本經疏證序有感 3.3.3  本經疏證-當歸-小讀圖解版 3.3.1 華陀神方 3.3.1.1  《小讀華陀神方》-當歸 甘草 銀花劑 4.治療學相關 4.1 醫理真傳六經證解整理 4.2 古典文獻探索圖集 4.3 中藏經 4.3.1 中藏經與華佗神醫秘傳比較 4.3.2 中藏經題目隨想 4.3.3 中藏經題解 4.4 金匱要略 4.4.1  小讀金匱《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 4.5 傷寒論 4.5.1 傷寒論的結 4.5.2 血結胸 4.6 三訂通俗傷寒論 4.6.1  厥陰標證 - 三訂通俗傷寒論圖解v4 4.7 內外傷辨惑論 4.7.1  內外傷辨惑論‧辨寒熱 5.日本漢方書籍相關 5.1 日本漢方書籍清單觀察 6.他方醫學相關 6.1 他方醫學書單 6.2 Ayurveda 摘要 6.2.1 疾病的六個階段 6.2.2 醫療的特質 6.3 藥師經的九橫死 7.其他 7.0 方法學 7.0.1  眼耳心1 7.0.2 眼耳心2 7.0.3 眼耳心3 7.0.4 眼耳心4 7.1 形體論 7.1.1 身體,感官與意識書單 7.1.2 相體以診 7.1.3 描述的方法 7.1.4 參形體筆記1 7.1.5 參形體筆記2 7.1.6 操作的環節 7.1.7  遙遠的想像-...

晨讀脈學小心得

連續二十一天晨讀瀕湖脈學的一些小心得: 1.會掉入脈學的世界,好似人事也能如同脈之浮沈來理解。一個簡單的字,可以切入的層次就相當不簡單。譬如浮沈候表裏,三陽三陰亦是需表裏之辨,外感內傷,衛氣營血,疫氣雜病,亦是需浮沈表裏之辨。 2.每個人讀出來都應有自己的理解,如果都相同可能就有點無趣了。但正因為這些差異的理解,可能就是值得討論與向資深臨床者學習的部分。 3.沒有第一次的徹底碰撞,就不會有深刻的問題探詢。沒有問題,就沒有發現新事物的契機。 4.傳統生理病理得熟稔,才有辦法分析與推論,詮釋脈象表現的原因。當然推論是否正確以患者回饋的療效為準。然而不同的格局推論,會造就不同格局的法門。對患者病情有益的都是好法門。 5.與其他診法並不互斥,反而是互相成就。望中有切,切內有望,聞以增己經驗,問以明辨機理,雖曰四診,實曰一診。 6.21天讀不完瀕湖脈學。不過反正也沒有真正會讀完的一天,不妨且讀且尋。

內外傷辨惑論‧辨寒熱

參考原文: 內外傷辨惑論‧辨寒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