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感官,身體與意識。

以下是列出目前收集到的書單與一些相關的訊息,嚴格上來說還在逐步的理解之中,有些概念與方法漸漸地形成,但還需要一些時間來加以消化。其實嘗試描述自己的想法(說法)是相對容易的,但是否能建構在"相對"真實的事物基礎上,或者只是如《圓覺經》提到的"空實無華,病者妄執"(經文中提到病目看到空中有花,實際上是病目出了問題,但我們往往仍堅持於空中有花,而非注意到自己的感官偵測出了問題)。什麼是真實呢?這我還在參《瑜伽師地論.真實義品》,不敢妄言:D

我想提一個曾經看到的"譬喻"。一個圓柱體的投影,從上方投影是圓形,從側面投影是方形。圓形影子與方形影子看似不同,卻源自於相同的圓柱體。把圓柱體當作是"個人身體的真正真實狀態"時,我們想透過的感官診法就是從不同方向的角度來作投影,但仔細把這中間的環節全部拆開來看:
a.投影的設備(每個人的感官不同)
b.投影的光源強度(每個人的敏感度差異)
c.投影的光源持續性(每個人的穩定度狀態)
d.投影的角度(感官診法的手法)
e.與圓柱體接觸面的程度(這時用圓柱體的譬喻就有點無法解釋,因為我覺得患者所表達出來的狀態也是一個訊號發射源,他也會受到觀察者的影響,再講下去可能就是屬於測不準原理了:D,不過這部份我比較傾向用梅洛龐蒂對於身體的詮釋,有心得再跟大家報告)
e.圓柱體後的投影結果(偵測到的訊息)
f.解釋與詮釋投影後的影子(偵測到的訊息如何解讀,用什麼樣的方法與文本來嘗試解讀與詮釋訊息)
每個環節都是一種可能的誤差之一(或影響我們每個人解讀詮釋不同的因子之一)。

很厲害的佛經《瑜伽師地論》也將眼的感官(其實談了更多)拆成各種環節來看,有興趣也可以先翻翻。

1.中研院有關感官與經驗的研究計畫
2.體物入微
3.肉體與石頭(西方文明中的人類身體與城市)
4.身體與社會理論
5.梅洛龐蒂
6.知覺現象學
7.可見與不可見的
8.人類身體史與現代性
9.瑜伽師地論
10.現象學導論七講
11.高達美詮釋學
12.智慧學九論
13.詮釋與定向
14.追蹤師
15.攝影課
16.隱喻與認知
17.思維的疆域
18.拉一條思考的輔助線
19.身心合一
20.身心調癒地圖
21.疾病的希望
22.肢體療法百科
23.疾病的隱喻
24.發現古脈
25.身體的語言
26.咖啡大全 (謎:>)

好吧,我承認書單的分類的確是有點亂糟糟的,所以這篇以後還會持續修訂中。
120110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4中醫演講相關預排

1/10 中藏經28 腎臟篇  2/26 北市聯仁愛院區 - 傳統與創新:ChatGPT在中醫領域的融合與實踐  3/14 [[240314-用電路圖來整理內經生理路徑(大醫精誠)]]  3/24 金烈讀書會 - LLM在中醫領域的應用與觀察  3/28 [[240328-傷寒論淺注的生理架構]]  4/22 傷寒論淺注的病理架構  5/02 中醫急重症-臨床難病思路與傷寒論的結  5/09 中醫急重症-認識內經中的難病《靈樞水脹篇》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 1.讀法篇(6/13,6/27)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2.六氣合化篇(7/11,7/25)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3.桂枝湯系(8/8,8/22)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4.大黃甘草湯系(9/12,9/26)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5.梔子豉湯系(10/17,10/31) 180’ 以後相關的演講備份,都會放在Padlet作為索引備份,也提供大家參考: https://padlet.com/lcylikedust/frank-lee-vauw6ire0tjjhdvi 240414.Frank Lee.

各種素食飲食法比較以及一些食物攝取過度的症狀。

常常在診間聽到患者素食,但隨著素食法不同,對身體也會有不同的影響狀況;以及補充維他命、生食果汁的一些攝取過度的症狀(而不自覺)。評估的重點其實不在能不能吃,而是對於個人身體狀況來說適不適當。 摘自於 食物與療癒 此書p.116,p234。 點圖可放大表格喔!供參考。

開業三年心得。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前言 開業三年心得文。自己先翻了一下去年 開業二年心得文 之後,然後對比一下今年的想法。然後我又想到在還沒開診所以前,曾在一本書翻到對於開店的想法,那也是在開診所前的被啟發想法的初衷之一: 要經營一間 「傳遞想法的店」 , 只考慮自己的人是絕對做不來的 。得將 較大比重的關心放在社會或地方上 。然而,如果只一味為社會、為地方著想,而 完全失去「為自己做」的意念,終究還是無法長久 。經營者必須要有「 享受開店的樂趣 」這樣的心情。 能將自己想做的事情與對社會現況或未來的構想,以及所經營的地方,那一帶的人懷抱的情感,全部連結在一起才是最理想的狀態。 -- 《 開店術:開間傳遞想法的二手書店 》長岡賢明 P.078 其實大致上我第三年跟二年心得文的想法還是類似的, 開業或不開業,或許是個假議題。真正的議題是你想要調整生活中的甚麼? 或許當思考完你想要調整的事物, 現在的就業狀態當下或許就可以直接調整了 。譬如,覺得自己缺乏運動,其實自己現在就可以調整生活習慣,不用綁到開業以後會有更多時間自己運用之類的空想未來。 而今年因為多了人生設計的學習,人生設計會讓我們從四個觀點去評估人生,也可以輔助我們來檢視生活中的要素,這分別是: 健康、個人、專業、關係 。以下從這四層面對比開業前後的差別。 健康 剛出來上診第一年,因為壓力大,上診的時數又多,所以前半年到一年就算是都吃宵夜(而且還吃711的),都胖不起來。可那一整年可說是身體很差。等到診務等各方面穩定之後,二三年就開始身材走樣了。 開業後是不是能夠更主動調整自己的作息,增進自己的健康呢?其實還是要靠自己的實際執行與規畫,不然開業後仍然會犯懶,然後出遊拍照片都一樣是大大的 飯糰 臉。 所以身體健康,生活作息現在就可以開始進行,不用跟開業綑綁。 個人 人生設計將「個人」拆成一個要素,我覺得是蠻必要的。其實開業後,需要面對很多的心理壓力,不管是診務營運方面,或者個人專業能力方面。在診間坐枯禪,會讓醫師感覺自己好像無用武之地。以前上班的時候,會多少紀錄一下自己看的人數(但其實大多數上完班回家只想倒頭就睡覺,很累),但現在不太記這個來提醒自己了。現在都記: 今天有哪些病例讓我印象深刻,遇到瓶頸?或者哪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