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2的文章

眼、耳、心(2)。

接續 上篇 。 小廣診所經理也談到了以前在新聞局工作的時候,常常要到新聞現場拍相片,帶的是傻瓜相機。這經驗影響到了他欣賞相片的角度:人物的表情,拍攝的角度,光線的分布。也就是看了一張新聞照片,卻賞析(或渴望或推論)出更多令人感興趣的細節。而這樣的細節補捉在福爾摩斯的作品或電影,或者很熱門的醫學影集 Dr. House也看得到。 我們把這樣的心態拿來看靈樞五色篇的指導: 沉濁為內,浮澤為外。黃赤為風,青黑為痛,白為寒,黃而膏潤為膿,赤甚者為血痛,甚為攣,寒甚為皮不仁。五色各見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淺深;察其澤夭,以觀成敗;察其散搏,以知遠近;視色上下,以知病處;積神於心,以知往今。 靈樞談到了五色的概念,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青、赤、黃、白、黑的五種顏色分法。問題來了,我們基本上接受現代色彩學的概念,可能比較容易說出"紅橙黃綠藍靛紫",比較不會透過五色來理解顏色的分布。我們藉由現代色彩學的區塊來看看,右圖的縱軸是明度(由下往上),也就是往上偏的時候明度提高而趨近淡色系(趨近於白),往下則趨近深色系(若覺得看不清楚可以再參考 此圖 )(趨近於黑),橫軸(由內往外)是彩度,環狀赤道軸是色相。有了這樣的概念我們再看看原來這一段。 沉濁為內,浮澤為外。 談的可能是指明度的問題,也就是較淺的比較傾向病理狀況為較外,較表層,較深較厚濁的比較傾向為較內。(*以現代色彩學的元件"明度"來理解也有可能導致誤解此段的表達,以下各段也是,因為難處在於 我們只能以我們目前理解的術語來去理解 未知世界 中所指涉的含意 。意思是,譬如說 《 地球守護者 》的作者催眠某一個人的前世竟然是外星人,但外星人前世的記憶必須要透過地球人能夠理解的方式闡述,才能夠理解外星人星球的樣子與科技,所以有時候有些問題因為文化的不同,那個被催眠的人的外星人前世意識就會卡卡的,譬如說作者問有沒有傢俱,那個人就當機了) 黃赤為風,青黑為痛,白為寒。 這裡談到的是色相的問題。也就是分布在黃赤的區塊傾向與風有關,分布在青黑的區塊傾向與疼痛有關,彩度低,明度又高,偏白的狀況,跟寒有關。(但我個人覺得這其中還有更多生理病理細節需要來釐清或補齊,譬如黃赤為何與風相關?這裡談到的風邪又是哪種?風邪與氣血的關係為何?氣血影響外候表現的(中醫)生理基礎為何?風邪造成的...

眼,耳,心(1)。

這個題目其實是以前學生時代在課堂上老師提的一個題目,讓我們回去好好參一參話頭:「什麼是中醫的眼睛?什麼是中醫的耳朵?什麼是中醫的心?」 這個問題從那時起常常放在我的心上,當然再仔細思索的話,可能又要想想那「什麼是中醫」?的大哉問了。但本篇文章只是處於閒聊的隨寫而已,所以大家隨便看看就好:"中"這個字,有個中醫老先生形容的很好玩:一顆大西瓜,切成一半,不偏不倚,剛剛好兩邊都一樣,就叫"中"。從這樣的觀點來看人身體的方式,他不欲太過,也不欲不及,在這樣框架的思考方法。當然再細一步再講什麼是太過,什麼是不及,那很多中醫文本早至內經內就常常論述「何謂太過,何謂不及」的內容了。譬如說《平人氣象論》的內容,就可以看到類似的對比方法,為了方便我用m(more)與less(less)來標明: 欲知寸口 太過 與 不及 ,  (m1)寸口之脈中手 短 者,曰頭痛。(l1)寸口脈中手 長 者,曰足脛痛。 (m2)寸口脈中手 促上擊 者,曰肩背痛。(l2)寸口 脈 沈而堅 者,曰病在中。 (m3)寸口脈 浮而盛 者,曰病在外。 (l3)寸口脈 沈而弱 ,曰寒熱及疝瘕少腹痛。 寸口脈沈而橫,曰脇下有積,腹中有橫積痛。寸口脈沈而喘,曰寒熱。 (m4)脈盛滑堅者,曰 病在外 。(l4)脈小實而堅者, 病在內 。 (m5)脈小弱以濇,謂之 久病 。(l5)脈滑浮而疾者,謂之 新病 。 脈急者,曰疝瘕少腹痛。 脈滑曰風。脈濇曰痺。 緩而滑曰熱中。盛而緊曰脹。 也就是從這樣的觀點漸漸就可以分出一種隱然的二元觀點,短與長,浮與沈,外與內,久與新。但如果再往上回推一層,在未分二元的那個狀態,或許是中醫對於身體狀態不偏不倚的理想。(*但這種不偏不倚的理想平衡狀態建立在一種 動態平衡的理想 ,這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一下,在中藏經第一篇"天地順則人氣泰,天地逆則人氣痞"或第二篇"火來坎戶,水來離扃"就隱然有類似的觀點) 但我想先拉回來題目,事實上「中醫的眼耳心」的答案是因人而異的,因為隨著每個人對"中醫"體會的不同,透過 自己 認為 對於"中醫理論"理解的濾膜 看出來的視界,聽界,心識界自然會有所不同。譬如拿西瓜理論來看每人腦中裝的東西,譬如說我可能1...

感官,身體與意識。

以下是列出目前收集到的書單與一些相關的訊息,嚴格上來說還在逐步的理解之中,有些概念與方法漸漸地形成,但還需要一些時間來加以消化。其實嘗試描述自己的想法(說法)是相對容易的,但是否能建構在"相對"真實的事物基礎上,或者只是如《圓覺經》提到的"空實無華,病者妄執"(經文中提到病目看到空中有花,實際上是病目出了問題,但我們往往仍堅持於空中有花,而非注意到自己的感官偵測出了問題)。什麼是真實呢?這我還在參《瑜伽師地論.真實義品》,不敢妄言:D 我想提一個曾經看到的"譬喻"。一個圓柱體的投影,從上方投影是圓形,從側面投影是方形。圓形影子與方形影子看似不同,卻源自於相同的圓柱體。把圓柱體當作是"個人身體的真正真實狀態"時,我們想透過的感官診法就是從不同方向的角度來作投影,但仔細把這中間的環節全部拆開來看: a.投影的設備(每個人的感官不同) b.投影的光源強度(每個人的敏感度差異) c.投影的光源持續性(每個人的穩定度狀態) d.投影的角度(感官診法的手法) e.與圓柱體接觸面的程度(這時用圓柱體的譬喻就有點無法解釋,因為我覺得患者所表達出來的狀態也是一個訊號發射源,他也會受到觀察者的影響,再講下去可能就是屬於測不準原理了:D,不過這部份我比較傾向用梅洛龐蒂對於身體的詮釋,有心得再跟大家報告) e.圓柱體後的投影結果(偵測到的訊息) f.解釋與詮釋投影後的影子(偵測到的訊息如何解讀,用什麼樣的方法與文本來嘗試解讀與詮釋訊息) 每個環節都是一種可能的誤差之一(或影響我們每個人解讀詮釋不同的因子之一)。 很厲害的佛經《瑜伽師地論》也將 眼的感官 (其實談了更多)拆成各種環節來看,有興趣也可以先翻翻。 1. 中研院有關感官與經驗的研究計畫 2. 體物入微 3. 肉體與石頭 (西方文明中的人類身體與城市) 4. 身體與社會理論 5. 梅洛龐蒂 6. 知覺現象學 7. 可見與不可見的 8. 人類身體史與現代性 9. 瑜伽師地論 10. 現象學導論七講 11. 高達美詮釋學 12. 智慧學九論 13. 詮釋與定向 14. 追蹤師 15. 攝影課 16. 隱喻與認知 17. 思維的疆域 18. 拉一條思考的輔助線 19. 身心合一 20. 身心調癒...

事物的意義

“事物的意義可以用語言表達,但這不表示,語言可以把事物的意義全部說出來。這僅是說,詮釋者理解的事物,其意義可以用語言將它如實說出,但人的理解是有限的,他受到歷史的影響,只能在前見下理解事物,得到事物某些面向的意義。不過,即使他的前見限制他的理解,但他理解的,不是事物以外的意義,而是事物本身的意義。人的意識是有限的,他沒有上帝的無限意識,不能在單一的直觀裡理解事物的全部意義,他只能逐步地,在無盡的過程裡對事物作更豐富和深入的理解。換言之,他得到的是事物的面相意義,不是全部意義。但面相的意義依然是事物本身的面相意義,不是由他外加進去的意義。人只能在無盡的詮釋過程裡,無盡地說出事物的意義--它更多面向的意義。" p.20 -- 摘自《 高達美詮釋學:真理與方法導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