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點感受到這種「每週固定回顧的循環檢查」所帶來的好處。這種回顧如果是一種自我批判,或者是對抗,就沒辦法實踐的久。比較像是旅途中的旅遊札記一樣,或者是行路時暫時佇足的風景,慢下來,檢視自己所落腳的地方,從哪裡來,往哪裡去。 這週嘗試以圖解的方法,解了極小一段內經《脈要精微論》的內容。寫了三篇文章。 用金字塔結構圖解《脈要精微論》 。 圖解脈要精微論2-脈者,血之府也 。 圖解脈要精微論3: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 。 一方面也是想要嘗試練習撰寫圖解的教學文章,只是用了內經文本做為材料。不過這類文章確實不太容易,把平常的步驟切割成一步一步從文字來描述。不太確定這樣的效益有多少,但自己在練習圖解的時候,獲得的架構與觀點,碰到的難題以及如何去拆解的訓練,在解構過程中總是收穫很多。 這週也發現了寫日誌這個行為,比較像是清空大腦。將當天經歷的事情,每天利用五分鐘的時間,紀錄下來,即便是單純的紀錄飲食、移動地點、生活事件的標題。在這樣的細節當中,也會發現:「阿,原來我今天是這樣過的呀!」於是 日與日之間積累,漸漸地發現了一些日程生活上的慣性心態。 譬如週一總是覺得想做很多事情,週六總是有點倦怠。於是就發現自己大腦的思考或許不是那麼可靠,努力思惟也有可能是一種空轉迴圈的動作。反倒不如就停止思索的念頭,觀照(或止觀)、體驗當下就好了。 印象中是在克氏的書籍裡面提到的:你感受一朵花的本質,並不需要太多的理論,你就是要充分地讓自己去體驗在當下的觀看而已。 生活不也是這樣,當我們帶有太多過去經驗的積累,以至於當下的驚喜火花被沉重的記憶撲滅,可能有的驚喜與體會,就因此這樣,漫淹在日日的行事流程之中而不自覺。 這時我多少才體會到,《零極限》所談的「歸零」的重要性。 因此,也在本週的檢討期許自己,重新再當起這個人生大學中的學生吧! 「...在黑格爾關於喜劇性的反省裏,他說如果沒有無窮的好心情,真正的幽默是無法想像的,你聽清楚,這可是他清清楚楚說出來的:『 無窮的好心情 』;『unendliche Wohlgemutheit』。不是嘲笑,不是諷刺,不是挖苦。只有從無窮的好心情的高度,你才能觀察底下的人們永恆的蠢事,因而發笑。」 接著,停頓一下之後,他手拿酒杯,緩緩說道:「可是好心情,要怎麼找呢?」他喝了酒,把空杯子放在托盤上。卡利班對他露出...
Read & write, or we are l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