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2的文章

街與衝。

1.街 http://140.111.1.40/yitia/fra/fra03702.htm 《說文‧行部》:“街,四通道也。” 古文字詁林則解"止"足跡在四個路口方向,省變為"圭" http://goo.gl/T0hM8 白川靜先生常用字解p.42 "圭"指將土做成長方形的土板,在板上寫下占卜的結果。 像此種土板一樣,整整齊齊地劃分修造的道路曰"街道"或"街路"。 漢代長安的街(摘自漢代考古學概說p.5)  東漢都城雒陽的街(摘自漢代考古學概說p.12) 關於我國古代城市規劃體系之形成及傳統發展的若干問題(摘自中國古代城市規劃論叢p.9) 2.衝,[ ㄔ童亍] http://140.111.1.40/yitia/fra/fra03705.htm 《玉篇‧行部》:“衝,交道也。” 《玉篇‧行部》:“衝,向也。” 《方言》卷十二:“衝,動也。” 古文字詁林的"童"則有提到"童,重,動古通"的說法 http://goo.gl/EucEB 白川靜先生常用字解p.226 形聲,音符為"重"。"重"有"踵"、"動"之音。 "衝"取了"撞"的音義。"撞"有撞擊之義,因此"衝"義為在十字路口撞擊。 《詩經大雅皇矣》中有攻城戰車,名為"臨衝"。 臨衝有粗大的車轅,車轅包鐵,用此撞擊破壞城門。 "衝"義為衝擊、衝撞,暗示強大的力量發生正面衝突。

台灣巫宗教的心靈療遇

後來我才開始明白,人生其實是場殘酷境遇,不斷地給出斷裂的處境,生老病死還算人生常態,許多的意外,讓我們看到殘酷的本質,而這個大黑洞不斷地襲擊著任何活著的人,而所謂風花雪月、人生美景都只是在殘酷被遺忘的短暫時刻裡的喘息,而巫者正是被這殘酷所引出,在長久的歷史底蘊之下,用來減低人間殘酷的療遇(healing encountering),就如宋文里教授所說, 人間不一定有療癒,我們的苦痛不一定能抒解,但卻不斷出現療遇,為了有一絲希望而彼此用療傷的心情而來見面 。 ... 生命語言原本是屬於受苦者的語言,但是也應是巫者緩解生命憂苦的底蘊,我永遠記得我學生家裡發生的一件事。那是三十餘年前,當她還是五六歲的時候,她七歲的小表哥被蛇咬死。當時,她表哥與祖父母住在一起,孩子的父母則遠赴他鄉打拚。孩子沒跟過去,一方面是祖父母捨不得孫子,一方面是年輕父母出外掙錢,生活不易,能由祖父母來照顧可說是一舉兩得。但是當這蛇咬事件發生之後,全家傷心之餘,卻扯出更深層的痛苦。原來孩子的親祖父很早就過世,祖父的好友來陪伴傷心的寡母,寡母在喪夫之後要養兩個稚兒,生養難繼,就再嫁丈夫的好友。寡母為了讓繼夫能專意扶養前夫的兒女,遂將子女的姓改為繼夫的姓。而孫子不幸意外過世,鄰舍即傳言祖母當年為子女改姓,有奪前夫子嗣之嫌,前夫怨氣不能消,所以來索命。這個惡毒的傳言使得祖母百口莫辯,鬱鬱寡歡。直至有一天,祖母全家到石壁部堂牽孫子的亡魂,師姑附體之後,告訴阿嬤,這不是她的錯,天庭只給他七年的陽壽,所以本來就是要走人,跟奪嗣傳言無關。此言一出,老阿嬤老淚縱橫,一樁無底洞的罪惡感頓時消散。 這些意義生成事件來自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來自人類切身的體驗,當我擠身在乩童的堂口,我比較能看到深沈的痛苦,而在醫院反而有種希望的矯飾,有種無法直逼痛苦的炫光 。 -- 摘自《 台灣巫宗教的心靈療遇 》余德慧 【參考閱讀】: 1. (投影片) - http://goo.gl/O42XR 2.書籍 - http://goo.gl/9xny1

風氣觀

"夫人稟五常,因風氣而生長,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 1.風氣 《釋名》《釋天》 1.1風,放也,氣放散也 1.2陰,陰也,氣在內奧蔭也 1.3陽,揚也,氣在外發揚也 從釋名的觀點,風的特質有氣"放"、"散"的意味在 1.4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清陽上天,濁陰歸地,是故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綱紀,故能以生長收藏,終而復始,惟賢人上配天以養頭,下象地以養足,中傍人事以養五藏。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嗌,風氣通於肝,雷氣通於心,谷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 搭配本篇的說法,將風氣通於"肝"似乎還蠻對味的。 (當然這又要繼續探討古典醫學對"肝"作用的理解) 1.5 在素問各篇仍可見"風氣"的詞語,但亦有可能其所指涉的內容有不同。(未全列出,有些我放在其他段落) 1.5.1《瘧論》風(氣)與瘧(氣)對照 夫風之與瘧也,相似同類,而風獨常在,瘧得有時而休者何也。歧伯曰:風氣留其處,故常在;瘧氣隨經絡沈以內薄,故衛氣應乃作。 1.5.2《痺論》風氣/寒氣/濕氣對比 黃帝問曰:痺之安生。歧伯對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痺,寒氣勝者為痛痺,濕氣勝者為著痺也。 1.5.3《太陰陽明論》風氣/濕氣對比 故喉主天氣,咽主地氣。故陽受風氣,陰受濕氣。故陰氣從足上行至頭,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陽氣從手上行至頭,而下行至足。故曰:陽病者,上行極而下,陰病者,下行極而上。故傷於風者,上先受之;傷於濕者,下先受之。 ‎2."人稟五常,因風氣而生長" 氣在人體生理中代表了甚麼樣的狀態? (這很多書都有談到,小談一下而已) 2.1從《釋名》《釋形體》的片段來看 假設我們有氣之眼的話,微觀身體上各個地方氣的動態變化 2.1.1鼻,嘒也,出氣嘒嘒也 2.1.2䑍,在頤纓理之中也。青徐謂之脰。物投其中,受而下之也。又謂之嗌。氣所流通,阨要之處也 2.1.3胸,猶啌也,啌氣所衝也 2.1.4臆,猶抑也,抑氣所塞也 2.1.5膺,壅也,氣所壅塞也 2.1.6膈,塞也,塞上下,使氣與穀不相亂也 2.1.7肺,㪍也,言其氣㪍鬱也 2.1.8脾,裨也。在胃下裨助胃氣,主化穀也 2.1.9腎,引也。...

1.各種蟲與季節變化的關係 1.1《五常政大論》,與《氣交變大論》《六元正紀大論》《本病論》《五運行大論》都有 2.作為譬喻? 2.1《脈要精微論》以"氛團"譬喻脈感? 春日浮,如魚之遊在波;夏日在膚,泛泛乎萬物有餘;秋日下膚,蟄蟲將去;冬日在骨,蟄蟲周密,君子居室。 2.2《痺論》蟲字作為一種形容? 凡痺之類,逢寒則蟲,逢熱則縱。 3.蟲作為病因的診法提示 3.1《邪氣藏府病形》脈象:脾脈微滑 脾脈急甚為瘈瘲;微急為膈中,食飲入而還出,後沃沫。緩甚為痿厥;微緩為風痿,四肢不用,心慧然若無病。大甚為擊仆;微大為疝氣,腹裏大膿血在腸胃之外。小甚為寒熱;微小為消癉。滑甚為㿉癃;微滑為蟲毒蛕蝎腹熱。澀甚為腸㿉;微澀為內㿉,多下膿血。 3.2《論疾診尺》肘後麤以下三四寸熱者 肘所獨熱者,腰以上熱;手所獨熱者,腰以下熱。肘前獨熱者,膺前熱;肘後獨熱者,肩背熱。臂中獨熱者,腰腹熱;肘後麤以下三四寸熱者,腸中有蟲。掌中熱者,腹中熱;掌中寒者,腹中寒。魚上白肉有青血脈者,胃中有寒。 4.蟲作為病因影響治療的選擇 4.1《厥病》 腸中有蟲瘕及蛟蛕,皆不可取以小鍼;心腸痛,憹作痛,腫聚,往來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熱喜渴涎出者,是蛟蛕也。以手聚按而堅持之,無令得移,以大鍼刺之,久持之,蟲不動,乃出鍼也。 5.蟲作為病因表現的症狀 5.1《口問》"涎下"的症狀 黃帝曰:人之涎下者,何氣使然?歧伯曰:飲食者,皆入于胃,胃中有熱則蟲動,蟲動則胃緩,胃緩則廉泉開,故涎下,補足少陰。 5.2《五癃津液別》 中熱則胃中消穀,消穀則蟲上下作。腸胃充郭,故胃緩,胃緩則氣逆,故唾出。 5.3《五味論》"悗心"的症狀 黃帝曰: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何也?少俞曰:甘入于胃,其氣弱小,不能上至於上焦,而與谷留於胃中者,令人柔潤者也,胃柔則緩,緩則蟲動,蟲動則令人悗心。其氣外通於肉,故甘走肉。 5.4《上膈》蟲與消化系統的關係 黃帝曰:氣為上膈者,食飲入而還出,余已知之矣。蟲為下膈。下膈者,食焠時乃出,余未得其意,願卒聞之。歧伯曰:喜怒不適,食飲不節,寒溫不時,則寒汁流於腸中。流於腸中則蟲寒,蟲寒則積聚,守於下管,則腸胃充郭,衛氣不營,邪氣居之。人食則蟲上食,蟲上食則下管虛,下管虛則邪氣勝之,積聚以留,留則癰成,癰成則下管約。其癰在管內者,即而痛深,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