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主要延續前篇所提到的診脈流程。目前還不會寫到脈經文本,還在準備中^^
【參考閱讀】
上一篇曾經提到過,診脈(觸診)的流程有三:
1.偵測(detection)
2.放大(amplication)
3.詮釋(interpretation)
最近讀了一些哲學相關材料,我發現其中有些"工具"可以稍微借用過來一下。譬如說詮釋的三個面向,可以拿來補充說明上面流程的步驟 3.詮釋。
詮釋(Interpretation)的三個面向:
(1).理解(understanding): 對文本意義的掌握(嘗試瞭解文本說什麼)
(2).解釋(interpretation): 理解之後而對他人的說明(把文本內容解釋給他人聽)
(3).應用(application): 理解之後的運用(把文本內容運用到某個領域或情境)
我覺得在詮釋這一部分是很需要個人平日學習的功夫。因為我們對於一個文本的理解,根源於我們自身對於該文本意義的掌握程度。自身閱讀而"理解"是第一部分,而"解釋"是我們理解消化完、整理吸收文本內容之後,對於他人所做的說明。而透過這幾個階段,我們才有可能了解該文本所要指涉的內容,達到"應用"於臨床而再現的可能。
若範圍再focus在脈診上,譬如今天我們在脈診的觸感,怎麼來詮釋這樣的感覺?
這背後是需要一些詮釋材料的,譬如說用《重訂診家直訣》的文本來作為分析(位、數、形、勢),用二十四象會通的定義來描述脈感,作為彼此討論溝通的語言。(有時候是彼此溝通的術語定義有誤,或根本是根據不同的脈學定義文本導致雞同鴨講)。將這樣的脈象初步分析完後,放在自己理解閱讀後的醫學文本裡頭(如傷寒論)作思惟,這樣的思惟要能夠分析病機與辨別症候,作為臨床指導治療的參考要素之一(四診要合參)。然後做出適當的診斷,制定適當的治療方法,接著臨床上治療效果的回饋反應,才能確認自己的詮釋與理解是否符合臨床的需求。
而有沒有方法學來加強"理解"的階段呢?我認為是有的,可以看看閱讀的四個層次。
若範圍再focus在脈診上,譬如今天我們在脈診的觸感,怎麼來詮釋這樣的感覺?
這背後是需要一些詮釋材料的,譬如說用《重訂診家直訣》的文本來作為分析(位、數、形、勢),用二十四象會通的定義來描述脈感,作為彼此討論溝通的語言。(有時候是彼此溝通的術語定義有誤,或根本是根據不同的脈學定義文本導致雞同鴨講)。將這樣的脈象初步分析完後,放在自己理解閱讀後的醫學文本裡頭(如傷寒論)作思惟,這樣的思惟要能夠分析病機與辨別症候,作為臨床指導治療的參考要素之一(四診要合參)。然後做出適當的診斷,制定適當的治療方法,接著臨床上治療效果的回饋反應,才能確認自己的詮釋與理解是否符合臨床的需求。
而有沒有方法學來加強"理解"的階段呢?我認為是有的,可以看看閱讀的四個層次。
【參考閱讀】
1.詮釋學是什麼(pdf)
2.如何閱讀一本書
3.脈法精粹
《脈法精粹》裏頭p.107有提到一段談到"以脈法醫理作為審病機的基礎":
3.脈法精粹
《脈法精粹》裏頭p.107有提到一段談到"以脈法醫理作為審病機的基礎":
張仲景對這些脈象主病的論述,不是按"某脈主某病"的方式進行排列,也不是以"某病必然見某脈"的對應關係進行論述,而是將脈象與病因、病狀、病機、辨證、治法相互交融在一起,通過辨脈、論症、分析病機、辨別證候、指導治療等多種方式來表達脈象主病的意義。《傷寒雜病論》以辨證論治為診療實踐的基本體系,分析病機和辨別證候是關鍵環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