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西佛斯的巨石
不知是年紀到了,還是怎麼的,開始覺得週週循環,過得特別快,宛如薛西佛斯推動的巨石一樣,推個七天,巨石又掉回原來的位置。最近學的日日計劃術,反而巧妙地利用這樣的節律循環感,每天安排一些主題幫助自己處理生活上各種層面的事物。不過這類建議,其實書籍上都提的很多,因爲每人生活型態與作息都不同,要加上這種節律的外掛,必須先得觀察自己一般一週內生活的作息節律。
生活的節律
關於生活的節律感,其實就是在一整天醒來,到精力充沛,到精力下降,一般所謂的生理時鐘的基礎上,自己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在很多時間管理的書籍也會提到這點:什麼時候自己精力最好?精神最佳?體力如何分配?等等,要先觀察紀錄一週後,才能後續分析來做優化當天的安排。(順帶一提,古典醫籍中:靈樞也有一篇叫作順氣一日分四時,裡面也有談到一天之中「人氣」的變化量)所以日誌能力可能要先選配一下,至少要有一週份的資料才能夠自我分析。生活上諸多事件的安排與管理,也是需要學習的。一般睡眠與工作時間,占去了大部份的時間表。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選配及體驗很多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或能力,假設在沒有規律的時間安排下,個人經驗顯示,很容易就三分鐘熱度,然後進度就崩潰了,於是開始質疑是自己沒有恆心或懶散等等。其實並不然,那是因為還沒有建立或弄清楚自己生活的節律步驟。如果我們可以更清楚自己的生活型態方式,反而可以把想做的事情,一步一步一點一滴地加上去,每天更動一點,然後觀察這更動帶來的效應,再決定是否要持續,最後變成一個習慣或樂趣。這樣的作法更能持久可行,會比當天充滿著雄心壯志,大改自己的生活作息,填塞一堆充滿強迫意志力的行為,往往隔天就容易放棄,然後在床上翻滾懊悔著。(至於為什麼會這樣,這跟系統觀點有關,可以考慮選配「系統思考」的觀點。系統觀點指出,你越往某一個方向驅動,就會有一個限制的因子或環節關卡抑制你這個方向)
每天生活的主題
後來學到每天都可以設立一個主題,可以放進「每天重要的三件事」之一。我自己實行了一個月左右,感覺蠻受用的,分享給大家參考。主題是這樣的:星期一 系統
星期二 個人財務
星期三 關係
星期四 健康
星期五 整理
星期六 星期日 放鬆/旅遊規劃/學習/
星期日尾聲 *回顧該週,
以下細部說明:
星期一 系統
可以安排一件關於生產力學習的事物,譬如邏輯思考,或者系統思考,或者生活管理,時間管理等等的相關書籍。因為放在星期的第一天,如果想要嘗試看看新作法,也可以在當週試驗看看。星期二 個人財務
處理銀行,帳單,發票,信用卡,等等比較瑣碎的事情,統一在這一天,也不會累積太多量,或者分散到瑣碎的時間點,增加自己代辦事項清單的負擔。星期三 關係
朋友,家人,親人等等的活動或者聯絡提醒。在個人專案裡頭,其實分成四個層面來幫助我們評估自己的生涯規劃(四個層面分別是:專業,個人,關係,健康),而人際關係即是其中的一項。星期四 健康
健康包含身體與心理上的活動,所以如果該週太忙,至少這一天也要出去走一走。而這一天也可以安排心理與信仰方面的閱讀書籍,作為補充。星期五 整理
書房已經因為一週的紛亂,書本亂堆到一定程度了。所以這一天整理書房,刷洗廁所,清理衣物,倒垃圾等等,都放在這一天。也有一個好處,是因為週五做了清潔的動作,即便週末沒有出去,想要賴在家,也會有一個相對舒適的環境與空間感。星期六 星期日
上班與上課有時都會在週末。但週末若能培養一種旅遊的心態,觀察與體驗,破除自己慣性的思維,培養新的創意觀點。在週日的最後,重新檢視過去七天的事件種種,包含筆記,札記,與日誌等等,檢視自己的積累,也能夠幫助自己下一週及未來的方向調整。以上最近對於生活的想法與心得,提供給大家參考。推巨石也可以推的開心一點,是吧!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