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的回顧
目前圖解的段落如下:第一篇
切脈動靜而視精明,察五色,觀五藏有餘不足,六府強弱,形之盛衰,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
第二篇
夫脈者,血之府也,長則氣治,短則氣病,數則煩心,大則病進,上盛則氣高,下盛則氣脹,代則氣衰,細則氣少,濇則心痛,渾渾革至如涌泉,病進而色弊,緜緜其去如弦絕,死。
第三篇
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青欲如蒼璧之澤,不欲如藍;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五色精微象見矣,其壽不久也。夫精明者,所以視萬物,別白黑,審短長。以長為短,以白為黑,如是則精衰矣。
本文
接下來的兩段,會遇到同樣是五藏的補充內容的並列。五藏者,中之守也,中盛藏滿,氣勝傷恐者,聲如從室中言,是中氣之濕也。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也。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踈者,此神明之亂也。倉廩不藏者,是門戶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夫五藏者,身之強也,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隨,府將壞矣。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附,筋將憊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得強則生,失強則死。
這裡在閱讀時,需要先暫停一下。首先令人懷疑的是,為何要並列兩次五藏?另外觀察其行文的架構,可以稍微排列成如下:
五藏者,中之守也,
(中盛藏滿,氣勝傷恐者,聲如從室中言,是中氣之濕也。
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也。
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踈者,此神明之亂也。
倉廩不藏者,是門戶不要也。
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
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從括號中段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到其論述的要素有:中氣濕、奪氣、神明之亂、倉廩不藏、水泉不止這五個特點。仔細考察其內容,應為"失守"的舉例。
夫五藏者,身之強也,
(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
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隨,府將壞矣。
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
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附,筋將憊矣。
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
得強則生,失強則死。
從括號中段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到其論述的要素有:頭、背、腰、膝、骨XX之府這五個特點。仔細考察其內容,應為"失強"的舉例。
這時需要比對原典(其實在進行圖解的時候應該就要比對一次),小子比較懶惰,查詢的是龍伯堅先生的《黃帝內經集解》P.227-P.229:夫五藏者,身之強也,伯堅先生據吳崑本和張琦說校改成:夫五府者,身之強也。對照後段語意要素,似較合理。
五藏者,中之守也,
(中盛藏滿,氣勝傷恐者,聲如從室中言,是中氣之濕也。
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也。
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踈者,此神明之亂也。
倉廩不藏者,是門戶不要也。
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
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夫五府者,身之強也,
(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
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隨,府將壞矣。
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
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附,筋將憊矣。
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
得強則生,失強則死。
若以最開始的金字塔架構圖解比對,則需要重新針對此兩段的內涵作詳細討論才能夠連繫其內在邏輯加以歸類。預計寫在下一篇的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