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16日,與好友Seer,Yilin,Keed 三人一同來到摘星山莊參訪。之所以會注意到這邊的原因是因為,自上次5/29日霧峰林家宮保第導覽有提到摘星山莊已修復,重新開放。所以一直惦記著這個線索,今天終於得償所願。
一進摘星山莊時,可以看到有整體的平面圖介紹,沒有特別預約文化局的導覽,但今天剛好有3-4位熱情的解說老師陪同,增添了瞭解古蹟的樂趣。所以若要去參訪,建議預約導覽會讓行程更增添知性的樂趣。
導覽老師首先提到了摘星山莊為台灣十大名居之首,台灣十大名居,台北有3處、台中有4處、彰化有2處,屏東有1處。(聽到這個耳朵都豎起來了,因為可以當作下次出遊參訪的地點,不過回來查閱似乎十大名宅也有不同的清單)
網路上查詢到的如下:
摘星山莊林氏渡台祖為十三世林朴直,清代太平天國之亂時,朴直公之孫林其中受林文察徵招充任鄉勇,驍勇善戰,屢建奇功..返台後,購置土地,於清同治10年(1871)開始興建摘星山莊,至光緒5年(1879)完工。引自《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p.266
圖片引自《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p.61 |
半月池:可追溯先秦時,天子辟雍為圓形水池,諸侯用半圓形水池,後引伸至讀書之所為泮宮,前用泮池之說,後代孔廟前亦常設泮池,形如半月。中國南方民居前常鑿池通水,農村住宅用為魚池,在古代有理氣風水的觀念在其中,以水壓離卦之火氣,具有消暑、防禦、防火的實用功能。引自《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p.63
再來導覽老師帶我們來到了東南方的門樓。
門樓:民居前院圍牆所建的入門口,有時為了風水而不直接正對門廳,亦有防禦的作用。一般單開間、單層的形式,講究者亦起樓,樓上小屋可作為守衛之用。客家地區則稱為斗門。引自《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p.63-64
摘星山莊座北朝南,以往進出都是從東南邊的門樓。據老師解釋,以前門樓會有一個小童負責通報接應來訪者。門樓的門也有洞口可以往外窺視來訪者的樣貌。 |
門樓正面觀,門樓上寫著「摘星山莊」四字。 |
門樓的裏面外觀。俱說以前有兩層樓,但因為風水上的考量,門樓不可比中庭還高,故予以拆除。 |
門樓旁有碑文詳細的解說。 |
護龍,住宅中位於正身左右、與正身垂直之長條房屋,常常左右各一,互相對稱,對用為廚房或家族中輩分較低之臥房。解說引自《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p.66 |
左外護龍的馬背。這個樣式是水形的馬背。其下方的裝飾物為懸魚。上方三角形的下緣有突出的鳥踏。下方的磚牆則為斗砌磚。最下方則為卵石砌牆。 |
局部放大來看,馬背三條弧線構成,呈現柔順圓滑的水形意象。下方懸魚內左瓶右鏡,乃有「平靜」之寓意。聽導覽老師解說甚有趣味! |
懸魚:懸山頂的山尖因屋簷挑在外,為了加強前後兩坡的封簷板交接部分,乃又增加了「懸魚」雕花木板,如同一尾倒吊著的魚,它至少在漢代已出現,唐代時亦盛行於日本。...魚形的象徵作用,實蘊含鯉躍龍門及水龍壓祝之意味。引自《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p.78
左護龍上的馬背則較為多邊形,象木之意向,屬木形馬背。(按:解說老師講的是火形,不過回來對了一下圖譜,應該是木形) 下方的懸魚內的圖象又不同,似有一輪明亮的皎月座落在疊雲之中。 |
規壁:建築物左右兩側上端像山形的牆壁,其形狀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象徵意義。近年被稱為馬背,台灣匠師並無此用語,「馬背」一詞初次出現於1948年日本史學家藤島亥治郎《台灣的建築》一書,馬背或為馬脊之誤。引自《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p.76-77
外牆上1/3突出來的構造就叫做鳥踏。下雨可以保護牆面防止壁面淋雨。 |
壁面牆下緣的石造基座叫作「櫃台腳」。也可以看到多處雕刻的痕跡。 |
牆壁上破了一個洞,以為是殘缺。導覽老師解說這是方便槍砲瞄準的洞口。仔細一看確實裏面有平滑的孔道。 |
轉一個彎,可以看見上方屋簷口,上有交趾陶作裝飾(但已部分殘缺),這稱為拱頭或燦景。引自《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p.78 |
一個早上學到的東西很多!且待下回繼續分享~
下篇:參訪摘星山莊札記(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