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記得在書店的那魔幻的時刻。
那是在桃園火車站旁,以前新民牛肉麵再過去一點的一家小書店,現在已經多年易變成各種營業店家。那個午後突然發現書店中各類書籍的知識龐大而多樣,對每個分類都極有興趣。
那時候我還是國中。喜歡玩電動,天使地國、破壞神傳說....,大宇公司早期的遊戲。國外的偵探冒險類遊戲,火星大懸案、殺人月....從各種意義來說劇本都比現在單純破關斬將的手機遊戲來的好很多。因此那時候覺得設計遊戲好像不錯,於是開始自學組合語言,手上抱著Borland C++厚厚的一本書,在學校課業後自己土法煉鋼按著電腦一邊操作一邊閱讀。
摸索到了一部分,才發現自己的數學邏輯極差。而自己或許只是把自己對語言的興趣,放在程式語言裡。那時又拿到一本如何學習四十國語言的書,也激勵自己那麼多學幾個語言應該沒問題吧。英文是小時候很小開始學的,對國中時期的我好處就是英文科目幾乎不太用念。
後來有意間無意間在大學選修了德文、自學一點日文字、學了一點法文開頭、爸爸生病時看了一整個月的西班牙文自學。語言畢竟是需要活著常常運用溝通的媒介,現在看來除了英文基本的閱讀與聽力勉強可以外,其他的語言都還沒能到旅遊通的程度,不過也因此常常提醒自己看事情的角度永遠都會有各種不同的觀點。
書如果擬人化來說,或許是個最忠實的良伴,人情或因為事故而變,紙本最多因為書蟲或黴菌而染病而已。但只要還找的到的話,他們隨時都躺在那裏靜候著。
高中的時候讀了村上春樹、讀了三毛、讀了赫曼赫塞。北醫的時候,讀了榮格、坎伯(千面英雄作者)。當兵的苦悶,讀了遠藤周作先生的沉默、深河。父親往生的後續幾個月,讀了與神談生死,大往生,等等有關生死學的著作,延續到最近讀的凝視死亡。閱讀慢慢從想要尋找答案的態度,轉而這些也只能提供參考而已。因為最終當我們面對各人各自獨有的困局時,只能透過自己的全力意志與判斷努力求解而已。
還記得多年前全家出遊住小木屋,夜半父親鼾聲過大,於是我起來拾起弘一法師傳閱讀(出遊都會習慣隨身帶一本書),讀而入迷出神,讀完竟也已天明,木屋窗外竹林因風而動搖擺著,精神彷彿經過洗滌一般,「華枝春滿,天心月圓」,這八字因此而記得了。
10.22.2015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曼陀羅九宮格筆記法
九宮格曼陀羅筆記法 九宮格曼陀羅筆記法 使用說明: 在九個格子中填入你的想法或計劃,中央格子通常放置主題。填寫完成後...
-
1/10 中藏經28 腎臟篇 2/26 北市聯仁愛院區 - 傳統與創新:ChatGPT在中醫領域的融合與實踐 3/14 [[240314-用電路圖來整理內經生理路徑(大醫精誠)]] 3/24 金烈讀書會 - LLM在中醫領域的應用與觀察 3/28 [[240328-傷寒論...
-
詮釋學循環是一則空間比喻,它所表明的是一種共有的理解域。既然交際是一種對話關係,那麼一開始就可假定一個說者和聽者共同擁有的意義共同體。 這似乎又涉及到另一個矛盾:被理解的東西必須是已知的。但這不是一回事嗎?向一個不懂愛的人談說愛,或者向那些拒絕作樂的人談說對歡樂的認識,難道不...
-
有人因灸三里而滿面黑氣。醫皆以為腎氣浮面。危候也。有人云。腎經有濕氣上蒸於心。心火得濕成煙氣。形於面。面屬心。心腎之氣常相通。如坎之外體即離。離之外體即坎。心腎未嘗相離也。耳屬水。其中虛。則有離之象。目屬火。其中滿。則有坎之象。抑可見矣。以去濕藥治之。如五苓散、黃耆、防己之類皆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