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腦子常常有一些奇妙的發想,譬如說今晨想到用內經"比類"之法,帶對初學脈診有興趣者,進行一趟快速的品香體驗(聞線香)。同樣是感官感受的方式,就可以察覺很多有趣的環節。譬如說,如果長期鼻子過敏,聞線香第一步大概訊號就減弱了大半,對比影響診察的環節,就跟醫者的敏感度相關。
再來,聞香的體驗後,就需要對香品的記憶做為一種對比素材,才得以分辨(這點日本松榮堂就讓人印象深刻,他們有專屬的聞香室,如果有要聞比較珍貴的香品的話);對照於脈診的流程也是,因為初學沒有對浮脈這種記憶,所以必須要在反覆的觸覺練習後,理解到一個浮脈觸覺的梗概,但這也只是入門而已;香的味道是可以因個人的經驗與體悟有不同的記憶回溯與發想;然而脈診作為醫者診察流程其中一個技術,他必須為傳統醫學病理病機的推衍歸納,與臨床治療選擇判斷而使用(而非炫技);這又是與品香不同之處了。
然後隨著越來越深入,就如日本線香老舖松榮堂賦予其線香新品牌lisn(取listen,聽香之意),揉合出隨著季節、時令甚至心情的各種自然香品的世界;脈診觸覺經驗的堆疊也會漸漸打開傳統醫學動態地、流動式的、自然學式的生理病理觀的世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