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淨行品》:"若得美食,當願眾生,滿足其願,心無羨欲。"
在準備要寫本篇文章之前,我突然想起華嚴經淨行品一段關於美食的話。重新翻出來之後,覺得很適合當我今天看的這本書的註解:《讓日子多一點生命》。這是一個德國紀錄片改編寫成的書,在講一個廚師在安寧病房(書中稱為燈塔)工作的事情。當初我會注意到這本書,是因為看到這本書介紹時,讓我想起傳說中古老的中國藥物湯劑創始者也是個廚師(伊尹)。不過這只是個機緣而已,然而我讀了這本書以後,讓我很感動。(阿,可是以下不是講該書心得:>)
某天中午搭火車之前,我在台中火車站旁邊MOS點了一份套餐作為午餐:大阪燒海洋珍珠堡佐秋葵醬,和風炸雞一隻,搭配熱紅茶。打開和風炸雞時,和風炸雞炸的有點焦黑,事實上這個舉動隱含了很多東西,我馬上想到了《零極限》中談到對於食物的負面態度要淨化的概念。什麼樣的負面態度?其實食物文化本身還有很多我們需要去學習的地方,譬如說這隻雞怎麼來的?(請看食品公司,一部紀錄片,描述速食文化怎麼影響我們的健康與生活,或者請參看《雜食者的兩難》 此書);《無毒生活》裡頭談到了化學工業產品如何存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而我們天天使用而不自知;《恐怖的食品添加物》裡頭,作者做出了完美的超市肉球之後,卻不敢讓自己的小孩吃,作者才若有所悟寫了一本書談談所謂的食品添加物的真相..在爬梳這些書的同時,很難不對現存的食物失去信心,而產生一種負面而不信任的態度,我想這是《零極限》提醒要對這樣的態度歸零的部份。(因為該書設定你帶有什麼樣的意念就會連帶的影響某種層面的物質運作)
我因為在尋找食物對於健康的觀點,讀了《食物與療癒》,該書把食物放在一種擴張性與收縮性的模式中來探討對人體整體動態平衡的影響,作者也強調自然而完整的食物最好,而延伸出來的概念譬如說低鈣不是補充高鈣食品或鈣片就好,而是去探討哪些食物會影響鈣的攝取或排出?進而去避免相關的影響。讀了《阿育吠陀排毒手冊》,看到了阿育吠陀醫學對於食物分類與其對體質的契合度。(我的理解是該醫學觀點對於食物沒有所謂不能吃,而是適不適合該體質吃?) 中國傳統醫學的觀點呢?慚愧地我還在其中摸索中。《食物與療癒》雖然也有提到五行模式觀點的食物影響表,但運用在實際生活上的操作我仍然不確定其中的運作觀點與人體之間的確切互動關係為何。
目前觀察的一個過程與各環節:
食物本身的出生與涵養成份(ex.農藥養成的蘋果跟木村阿公的蘋果)->食物攝取的量(ex.一次狂吃大量某類食物)與烹調方式->人體消化系統所能夠吸收,分布,代謝,排泄的程度->該個體生理條件下所真正需求的物質為何
譬如說以組成成份觀點認為某些物質對於人體有益,但卻沒有考慮到個體所能夠對該物質"消化"的能力,以及實際上這些物質到底進入人體多少,產生了多少的作用,人體能夠"有效且有益地"利用該物質後,將殘餘物質的代謝物"有效率地"排出體外。有ㄧ本很可愛的《大便書》就談到了怎麼樣的糞便才是理想中的糞便,而《不生病的生活》則是從腸道內視鏡的腸相觀察,反過來推論對某些物質的補充是否有其效果與必要性。(可參看此腸道紀錄片)
其實《中藏經》的論服餌得失篇我覺得談到的層面較完全,可以參看。他說判定一個物質好或不好,重點在"審其宜",人體本實本虛狀態對於攝取物質的適合度,以及生活作息(ex.身體需要的其實是好好的睡覺休息,卻一直靠補充品或刺激物"希望"維持身體機能,但這樣有一天身體機能運作將會垮掉)。附上文末供大家參考。
120210補記 : 研究中的書:飲食規則
在準備要寫本篇文章之前,我突然想起華嚴經淨行品一段關於美食的話。重新翻出來之後,覺得很適合當我今天看的這本書的註解:《讓日子多一點生命》。這是一個德國紀錄片改編寫成的書,在講一個廚師在安寧病房(書中稱為燈塔)工作的事情。當初我會注意到這本書,是因為看到這本書介紹時,讓我想起傳說中古老的中國藥物湯劑創始者也是個廚師(伊尹)。不過這只是個機緣而已,然而我讀了這本書以後,讓我很感動。(阿,可是以下不是講該書心得:>)
某天中午搭火車之前,我在台中火車站旁邊MOS點了一份套餐作為午餐:大阪燒海洋珍珠堡佐秋葵醬,和風炸雞一隻,搭配熱紅茶。打開和風炸雞時,和風炸雞炸的有點焦黑,事實上這個舉動隱含了很多東西,我馬上想到了《零極限》中談到對於食物的負面態度要淨化的概念。什麼樣的負面態度?其實食物文化本身還有很多我們需要去學習的地方,譬如說這隻雞怎麼來的?(請看食品公司,一部紀錄片,描述速食文化怎麼影響我們的健康與生活,或者請參看《雜食者的兩難》 此書);《無毒生活》裡頭談到了化學工業產品如何存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而我們天天使用而不自知;《恐怖的食品添加物》裡頭,作者做出了完美的超市肉球之後,卻不敢讓自己的小孩吃,作者才若有所悟寫了一本書談談所謂的食品添加物的真相..在爬梳這些書的同時,很難不對現存的食物失去信心,而產生一種負面而不信任的態度,我想這是《零極限》提醒要對這樣的態度歸零的部份。(因為該書設定你帶有什麼樣的意念就會連帶的影響某種層面的物質運作)
我因為在尋找食物對於健康的觀點,讀了《食物與療癒》,該書把食物放在一種擴張性與收縮性的模式中來探討對人體整體動態平衡的影響,作者也強調自然而完整的食物最好,而延伸出來的概念譬如說低鈣不是補充高鈣食品或鈣片就好,而是去探討哪些食物會影響鈣的攝取或排出?進而去避免相關的影響。讀了《阿育吠陀排毒手冊》,看到了阿育吠陀醫學對於食物分類與其對體質的契合度。(我的理解是該醫學觀點對於食物沒有所謂不能吃,而是適不適合該體質吃?) 中國傳統醫學的觀點呢?慚愧地我還在其中摸索中。《食物與療癒》雖然也有提到五行模式觀點的食物影響表,但運用在實際生活上的操作我仍然不確定其中的運作觀點與人體之間的確切互動關係為何。
目前觀察的一個過程與各環節:
食物本身的出生與涵養成份(ex.農藥養成的蘋果跟木村阿公的蘋果)->食物攝取的量(ex.一次狂吃大量某類食物)與烹調方式->人體消化系統所能夠吸收,分布,代謝,排泄的程度->該個體生理條件下所真正需求的物質為何
譬如說以組成成份觀點認為某些物質對於人體有益,但卻沒有考慮到個體所能夠對該物質"消化"的能力,以及實際上這些物質到底進入人體多少,產生了多少的作用,人體能夠"有效且有益地"利用該物質後,將殘餘物質的代謝物"有效率地"排出體外。有ㄧ本很可愛的《大便書》就談到了怎麼樣的糞便才是理想中的糞便,而《不生病的生活》則是從腸道內視鏡的腸相觀察,反過來推論對某些物質的補充是否有其效果與必要性。(可參看此腸道紀錄片)
其實《中藏經》的論服餌得失篇我覺得談到的層面較完全,可以參看。他說判定一個物質好或不好,重點在"審其宜",人體本實本虛狀態對於攝取物質的適合度,以及生活作息(ex.身體需要的其實是好好的睡覺休息,卻一直靠補充品或刺激物"希望"維持身體機能,但這樣有一天身體機能運作將會垮掉)。附上文末供大家參考。
石之與金,有服餌得失者,蓋以其宜與不宜也。或草或木,或金或石,或單方得力,或群隊獲功,或金石毒發而致斃,或草木勢助而能全。
其驗不一者何也?基本實者,得宣通之性,必延其壽;基本虛者,得補益之情,必長其年。虛而過瀉,實乃更增,千死其千,萬歿其萬,則決然也。
又有年少之輩,富貴之人,恃其藥力,恣其酒欲,誇弄其術,暗使精神內損,藥力扶持,忽然疾作,何能救療?如是之者,豈知災從內發,但恐藥餌無功,徵實可歎哉!
其于久服方藥,在審其宜。人藥相合,效豈妄邪?假如臟不足則補其臟,腑有餘則瀉其腑,外實則理外,內虛則養內,上塞則引上,下塞則通下,中澀則解中,左病則治左,右病則治右,上下左右,內外虛實,各稱其法,安有橫夭者也。故藥無不效,病無不愈者,切務於謹察矣。
120210補記 : 研究中的書:飲食規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