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故宮。

今天一早的行程:早上六點騎車,還極不適應北部「冰凍」的天氣,一邊以時速40的速度全副配備(高領大衣、手套)一邊發抖,趁著四下無人趕緊隨便亂唱幾首歌轉移對寒冷的注意力,好不容易到達火車站。在火車上看了寒假作業中預計要看完的「終於悲哀的外國語」,到捷運誠品買了一本ALL+英文雜誌,然後往南陽街的麥當勞吃早餐(沿途還要經歷一次寒風刺骨的煎熬),離跟大佩約在士林站的時間還有兩小時,便把也是寒假作業之一的「走近中醫」給他看了一篇。

今天主要的行程是去故宮的宋代文物大觀,主要有宋版圖書、汝窯與書畫。(附帶一提,2/4~5/27故宮有世界文明瑰寶,來自大英博物館的收藏,值得一看!)看到書中精美插圖,忍不住想這其中花了多少精力與眼力(源自於畫組織圖的同理心..呵呵),有的筆觸之細,都很好奇怎麼描的。因為對宋代史老實說不太有研究,大多都純欣賞其書法字體,除了有一本給小朋友學的醫書眼睛就亮了起來;還有一卷清代詔書很好玩,裡頭藏著很白話的句子:「我很疼你,你可知道」,其他多為佛經。另外還有一館展覽的就是藏傳佛像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各種佛像。佛像都很慈悲,雙目微張彷彿看遍天下萬物似的。

中午吃飯時,與一個日本女士共桌(因為太多人了)。剛開始女士正襟危坐,一口一口的啜飲著湯;我跟大佩都不太敢搭話,一邊想著日本是不是邊吃飯邊講話很不禮貌之類的(周遭各桌都是大剌剌的講話,與我們這桌的靜默形成明顯的對比)。後來主餐吃完後,上紅茶,我才問她是不是一個人等等的問題。大致上內容是這樣:這位女士住在橫濱,在東京出生,喜歡瓷器與書畫,於是便飛來台灣三天的時間一個人來故宮欣賞展覽,她問我們有沒有推薦的去處,我們便講「士林夜市」(最近的),女士隨即從包包拿出在網站上調查過的資料,看到士林夜市的各地攤位還有日文版,各自還有編號,真覺得不可思議。後來我們跟她講我們學中醫,隨口提到很多古本醫書都在日本,雖然不知道她有沒有理解;還提到去年有去過北海道,說牛奶很棒,她說她本人去過三次。等到一杯茶的時間喝完時,她便「慌張地」向我們道別了。雖然整體敘述下來,看起來溝通沒有很大的問題,實則我跟大佩夾雜著破碎的日語與英文,跟女士夾雜著流利的日語與腔調特重的英文,想到竟然還能聊那麼多,覺得人類的理解力真是不可思議。

三點跟眼睛迷濛看起來就睡的很久的帥翔約在捷運台電大樓站,下一個地點是台北的簡體字書店「問津堂」,不知是不是一整天下來也有點累了,覺得兩家書店的空氣都含有特別少的氧氣,悶到不行。還好最後有找到一本不太好找的中醫書,算是沒有白逛。整個逛書店的時間約一小時,便很累地搭著火車回桃園了。(差點睡過站..)

這算是回來北部寒假的第一天流水帳似的紀錄,呵呵。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4中醫演講相關預排

1/10 中藏經28 腎臟篇  2/26 北市聯仁愛院區 - 傳統與創新:ChatGPT在中醫領域的融合與實踐  3/14 [[240314-用電路圖來整理內經生理路徑(大醫精誠)]]  3/24 金烈讀書會 - LLM在中醫領域的應用與觀察  3/28 [[240328-傷寒論淺注的生理架構]]  4/22 傷寒論淺注的病理架構  5/02 中醫急重症-臨床難病思路與傷寒論的結  5/09 中醫急重症-認識內經中的難病《靈樞水脹篇》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 1.讀法篇(6/13,6/27)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2.六氣合化篇(7/11,7/25)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3.桂枝湯系(8/8,8/22)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4.大黃甘草湯系(9/12,9/26)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5.梔子豉湯系(10/17,10/31) 180’ 以後相關的演講備份,都會放在Padlet作為索引備份,也提供大家參考: https://padlet.com/lcylikedust/frank-lee-vauw6ire0tjjhdvi 240414.Frank Lee.

各種素食飲食法比較以及一些食物攝取過度的症狀。

常常在診間聽到患者素食,但隨著素食法不同,對身體也會有不同的影響狀況;以及補充維他命、生食果汁的一些攝取過度的症狀(而不自覺)。評估的重點其實不在能不能吃,而是對於個人身體狀況來說適不適當。 摘自於 食物與療癒 此書p.116,p234。 點圖可放大表格喔!供參考。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這是中醫所謂春天「升發之氣」,有沒有那樣新生充滿希望的感覺呢?在植物園旁邊的行道樹拍的。 以下這篇文章可說是我個人的聖經,收錄在此與大家共勉。 ##CONTINUE##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摘自清華電機彭明輝老師於系刊發表的文章 許多同學應該都還記得聯考前夕的焦慮: 差一分可能要掉好幾個志願,甚至於一生的命運從此改觀! 到了大四,這種焦慮可能更強烈而複雜: 到底要先當兵,就業,還是先考研究所? 我就經常碰到學生充滿焦慮的問我這些問題。 可是,這些焦慮實在是莫須有的!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 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救了一個人的一生。 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 屬於我們不該得的,即使僥倖巧取也不可能長久保有。 如果我們看清這個事實,許多所謂"人生的重大抉擇"就可以淡然處之,根本無需焦慮。 而所謂"人生的困境",也往往當下就變得無足掛齒。 以聯考為例: 一向不被看好好的甲不小心猜對十分,而進了建國中學; 一向穩上建國的乙不小心丟了二十分,而到附中。 放榜日一家人志得意滿,另一家人愁雲慘霧, 好像甲,乙兩人命運從此篤定。 可是,聯考真的意謂著什麼? 建國中學最後錄取的那一百人, 真的有把握一定比附中前一百名前景好嗎? 僥倖考上的人畢竟只是僥倖考上,一時失閃的人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前功盡棄。 一個人在聯考前所累積的實力,絕不會因為放榜時的排名而有所增減。 因為,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累積的過程! 所以,三年後乙順利的考上台大,而甲卻跑到成大去。 這時回首高中聯考放榜的時刻,甲有什麼好得意?而乙又有什麼好傷心? 同樣的,今天念清大動機的人當年聯考分數都比今天念成大機械的高,可是誰有把握考研究所時一定比成大機械的人考的好? 仔細比較甲與乙的際遇,再重新想想這句話: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不會因為一時的際遇而終止增或減" 聯考排名只是個表象,有何可喜,可憂,可懼? 我常和大學部同學談生涯規劃,問他們三十歲以後希望在社會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可是,到現在沒有人真的能回答我這個問題,他們能想到的只有下一步到底是當兵還是考研究所。 聯考制度已經把我們對生命的延續感徹底瓦解掉,剩下的只有片段的"際遇",更可悲的甚至只活在放榜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