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遷》一書的建構個人思想體系金字塔圖蠻有啟發性的。(P.185) |
前言
有時候會有一種感覺,不知道到底自己過去做了甚麼事情,累積了甚麼?憑藉的記憶好似短暫而虛假,自己習慣於進入某種老舊故事情節的敘事。因此對敘事治療也開始有了興趣,對於現象學探討知覺與記憶也產生了興趣,對於海德格的存在理論也開始有點好奇。年輕的時候求知若渴,對於困惑,想要讀很多他人的想法,或許是年紀開始不知不覺堆積到一定的程度,或許是眼睛過度使用,看書也減慢了許多。反而看書的時候,速度不求快,但求閱讀的片段,能夠給人一種思考,不管是對於專業學習,或者是對於人生事件。而今年年底,開始感受到與他人交流的樂趣,讀書似乎不單純是個人的事情,而是大家都在尋求一種內心對於世界的詮釋與解答,我們在讀書,書本也在讀我們。我們說出來的話,某種程度世界也都被影響而調音。我心想,既然如此,還是說些自己覺得能夠建設性的話語吧,最基本,等未來低潮的自己或許起心動念回頭看自己曾寫過的文章,能夠讓過去的自己對當下的自己嘗試調整揚升的頻率。回顧文盤點
週回顧文:W50,W51,W52
月回顧文:7月閱讀書籍回顧
半年回顧文:1-6月中醫學習,1-6月閱讀書籍
年回顧文:2017回顧文
一直覺得回顧文不好寫,一方面不太清楚寫甚麼,一方面在年初的時候,日誌還沒有很有系統。經過一整年的試誤學習,日誌習慣基本上也有一定的雛型,在自己積極的"倦怠"發作的時候,還能夠維持基本的生活紀錄功能。要能夠方面回顧習慣的建立,也是得靠日誌小習慣的建立才行。感覺是日誌習慣的疊加效應才能夠形成方便的週回顧習慣。
今年也建立了手札的習慣,手札跟日誌的差別,自己的區分是寫各種事件的體驗與想法,就會放進手札本裏面。比較偏生活行程的短暫紀錄,就會放進日誌本。如果人在外面比較不方便,就會用一種以一週為單位的行動日誌本(在Evernote 創立一個記事),隨時記錄當下想記的各種想法。
筆記回顧盤點
本來預計要把今年份的紙本筆記回顧一遍的(今年總共寫了八本專業筆記左右),還發現在回顧的時候,可以把覺得不錯的內容翻拍進Evernote數位化儲存。(不過或許之後把這個習慣放在每次寫完的當下,會節省整體回顧的麻煩)。到年底目前回顧了六本,還剩下兩本尚未回顧完。(筆記的格式與目錄的寫法可參考《筆記規則》)
數位化筆記也還沒有形成固定回顧或複習的習慣。要怎麼樣讓這部份疊加循環,還在努力當中。數位化雖然方便,但就是缺乏了紙本筆記的存在感。
電影小說盤點
- 來自愛麗絲的問候(MOD)
- LOOP(MOD)
- 亞瑟王(MOD)
- 別讓我走(小說)
- 遊戲自黑暗(小說)
- 反物質效應(MOD)
- 與神同行
- 失控隧道(MOD)
- 無限逃殺(MOD)
- Die Mitte der Welt(Match play)
喜歡聽故事,也漸漸對說故事的方法,寫劇本的方法學越來越感興趣。廣義來說,生活也是受到如何說故事的各種方法所構成與詮釋。想到那些待讀的書單,希望明年能夠加強這部份的學習。
專業學習盤點
大致上還是一邊沉浸在典籍的閱讀,一邊在臨床中體會。未來希望能夠強化整理知識的技術,多產出一些知識結晶;然後在臨床案例方面,建立Mistakes Journals的檢討習慣。學習要靠持續的聚焦,以及問題樹的引導,專案化的學習,似乎才能加強自己的學習動機。
健康盤點
這部份靠著數位日誌手札一邊也紀錄著,還有睡眠紀錄APP (Sleep Cycle)可以瞭解自己的睡眠週期。個人覺得這部份未來分配的比重還有待努力。不過精神與健康確實是做其他任何事的基石...。未來的一年要更為重視才行。結語
感覺月回顧的習慣如果能夠建立良好。就會生成一種人生計畫或者月計畫的習慣,可以計畫自己未來的一個月要體驗甚麼。不過目前月回顧還有點不順暢,或許待明年多堅持幾月,再觀察後續的心得。重複,是大腦的潛意識語言。-- 《驚人習慣力》(P.46)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