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篇紀錄比較像是"後設思考"的紀錄。因為自己還不習慣年度回顧,在今年年初本來想練習週回顧/季回顧等等的練習,但習慣還沒養成,因此顯得有點散亂。這篇紀錄自己嘗試檢視與收束日誌回顧資料的過程。2017/1-6月
1月日誌記載在Hobonichi Techo Planner 2017, 寫了一頁月回顧。
- 檢視:本月回顧採用找出「心的亮點」與「產出的里程碑」來標記。「心的亮點」大抵上是指讓自己有所感觸或收穫的事件,「產出的里程碑」主要是回顧讀的書以及部落格文章、各式讀書心得與觀影紀錄。
2月用部落格寫了一篇月回顧文章。
- 檢視:輸出成部落格文章,對於自己統整與閱讀的習慣也比較方便。這次回顧用的是劇場三幕劇的理論,受到閱讀《敘事治療三幕劇》的影響。
3月不太確定有沒有寫月回顧,手帳有寫日誌,Evernote數位無記載。
- Evernote的側邊清單+所有記事本可以有一次全覽的作用。由於自己有用IFTTT同步Facebook訊息到Evernote筆記本紀錄,所以可以在Evernote裏面瞭解FB的狀況。但訊息量也過度龐大,因此考慮用標籤+時間來管理。
- 另外自己也有同步Google相簿,也可以用google相簿來回溯自己當時的閱讀與狀況。
4月日誌開始有些中斷,無月回顧。
5月整個月幾乎日誌停擺。
6月嘗試恢復日誌,但斷斷續續。
以上要從自己的筆記、手札以及數位Evernote淘金才有辦法回憶自己在做甚麼><
2017/7-12月
7月下半月開始恢復日誌習慣,並且增加手札彩繪效果。- 下半年開始加強手繪的練習,學習素描、水彩等等的繪畫技巧,發現能夠幫助自己在筆記、以及手札日誌等等方面的運用。
7月回顧寫在月曆上,似乎也是不錯的方式,有總覽目錄的效果。
- 檢視:透過月回顧的形式,也可以類似編輯本月的活動以及各項閱讀筆記的索引。
8月日誌上半月比較勤勞,最後一週無紀錄。
9月日誌停寫。開始轉寫手札與練習畫畫較多。寫在National Geographic125週年紀念硬殼手札本上面,有方格與橫線同時速寫或書寫都很方便。
10月日誌移轉到Moleskine Weekly的手札,需要書寫的欄位較少,減少自己紀錄的壓力!
10月在NG125手札有月回顧
- 月回顧有點像是在盤點,但說實在有時候又覺得有點壓力。所以還在嘗試怎麼調整。但漸漸知道這種回顧的作用,可以當作一種設計下個月活動與學習的指標或參考。
11月若有所思,更新了人生煉金術草稿2.0版本 |
- 檢視:為了減輕週回顧的負擔,開始用三色筆來標註自己日誌的事件。
-黃色:專業科目
-藍色:方法學
-橘色/綠色:信仰閱讀與興趣嗜好 - 另外透過回顧也發現自己主要都在上述這幾種分類,所以FB的訊息也開始以此三項分類為主。多了一個就是繪畫練習的相簿收集,也方便自己回顧。
12月持續保持日誌的習慣,偶有斷續採用電子化日誌。最後還是覺得手寫為佳,畢竟自己平常用眼過度@@,十二月也可以重新回顧本年的筆記。
結語
凡事都是平日的積累。如何從積累當中學習,好的積累可以幫助我們成長;錯誤的積累,學習製作成Mistake Journals來檢討與預防。「當糟糕的事情發生的時候,最好的問題可能是:我可以從這麼糟糕的事件中得到甚麼?」(把想要的人生找回來,P.55) 這次的回顧,也讓我自己瞭解到平日的日誌小習慣,在持續紀錄下,透過週回顧、季回顧、上下半年回顧、年回顧,能夠將自己的人生編輯成一本屬於自己的人生書頁。接著露西小姐說:「湯米,你的作品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它不只作為證據,更是為了你自己啊,以你自己來說,可以從中得到很多很多。」--《別讓我走》石黑一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