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9的文章

自汗的病例閱讀。

【病例閱讀】  劉少軒醫案:林某某,青年漁民,文關島人。體素健壯,某年夏天午飯後,汗漬未乾,潛入海中捕魚,回家時汗出甚多。從此不論冬夏晝夜,經常自汗出。曾就診數處,以衛陽不固論治,用玉屏風散及龍、牡、麻黃根等,後來亦用桂枝湯加黃芪,均稍愈而復發。嗣到某醫院診治,疑有肺結核,經x光透視,心肺正常。 經過年餘,體益疲乏,皮膚被汗浸成灰色,汗孔增大,出汗時肉眼可見。汗出雖多但口不渴,尿量減少,流汗時間午、晚多而上午止,清晨末起床前,略止片刻。自覺肢末麻痹,頭暈,脈浮緩、重按無力。治宜微發其汗而調營衛.     處方:桂枝梢9克,杭白芍9克,炙甘草3克,大棗7校,生薑9克, 水一碗煎六分。清晨睡醒時服下,囑少頃再吃熱粥一碗,以助藥力,靜臥數小時,避風。 服藥後全身溫暖,四肢舒暢,汗已止。仍照原方加黃芪15克, 服法如前,但不啜粥,連進2劑,競獲全功。其後體漸健壯,七年未發。 按語:病起於腠理疏鬆之時,水濕直浸營衛之間,衛與營分,欲“司開闔”而不能,致毛孔洞開不收,故自汗不止。然病延既久,當察有無證變,所幸“汗雖多但口不渴”、“脈仍浮緩”,可知“臟氣未傷”,病仍在太陽營衛之間,此所謂“病常自汗者,……以衛氣不共榮氣諧合故爾。故治仍是桂枝湯“復發其汗”,今衛與營和則愈。 ====小李閱讀筆記=== ▍1.汗出入水中 「汗出入水中」,想到金匱的條文: ●問曰:黃汗之為病,身體腫,發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汗沾衣,色正黃如柏汁,脈自沉,何從得之?師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從汗孔入得之,宜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主之。 不過金匱的條文是黃汗病;本例「汗出卻不渴」,與黃汗「汗出而渴」的鑑別不同,且本例的臨床圖像也不像「狀如風水」。 ●寸口脈沉滑者,中有水氣,面目腫大,有熱,名曰風水。 視人之目窠上微壅,如蠶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時欬,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風水。 ▍2.灰汗 本例表現是「皮膚被汗浸成灰色」灰汗,想到曾經看過熊繼柏先生的驗案經驗,引自內經《風論》: ●腎風之狀,多汗、惡風,面痝然浮腫,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隱曲不利,診在肌上,其色黑。 炲者,煤灰也。黑色屬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