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晨讀樂育堂語錄

虛中得實章第七

近來所傳者,都是上上乘法。生須從靜定中細心體貼,方有會悟。不然,恐信手翻閱,無大滋味。不知吾單詞隻字,都從心坎中抉出,無半句誑汝也。下工之始,神游太虛,洞觀本竅,則以虛合虛,而心明性見,隨時俱在,不待真陽生也。可惜人只知養虛,不知去間虛之物。亦第知心馳於欲為不虛,不知力絕夫欲亦為不虛。夫以多欲令人神傷,絕欲亦令人心勞,二者雖有不同,其為心之障則一而已。顧不曰虛而曰陽生,蓋以虛言,則恐人墮於無一邊;曰陽者,即示人虛中得實,含有圓明洞達、無限神通在內。惟能虛之極,陽乃從中而生,我即以真意採取之,烹煉之,沐浴溫養之,一如天地初開,煙雲障蔽,真陽一到,而融融春意,無非是一團太和,醞之釀之,以外悉化為烏有矣。有者既化,而無者又從此生。蓋實者虛而虛者實,要皆一陽之氣自然造化於其中,而初無容心焉。《定光經》云:「得道之驗,第一宿疾齊消,身心爽快,行步如飛,顏色光耀」,皆一陽之化化生生者也。但願生具一堅固耐苦心,不造其極不止。平日用工,亦要識虛字之妙,方有進步。此處得力,才算真得力,真實受用。他如一切榮顯,皆春花在目、浮雲障天,毫無意趣也。若不得此般至樂,斷無有不傾於勢利場者。學人造到此境,才不枉一番心志。再示生煉心之道。

夫人之心,本自虛靈洞達,只因有心無心二字之,所以不明而昏,不虛而窒也。人能存誠以立其體,隨緣以應其機,即程子所謂「心普萬物而無心,情順萬物而無情」是也。生能如此,即一刻中萬事應酬,俱如山中習靜一般。若不如此,即閉門靜坐,亦如萬馬營中擾攘不休。故莊子云:「不制其心,心不得其正;強制其心,心亦不得其正。」惟有存其心而不使之縱,寬其心而不使之忘,如此動靜惟一,隱顯無分矣。是豈易得者哉?生須從此審定玄關一竅,常常採取,不失其時,進退火符,不違其制,沐浴封固,不愆於度,則神氣打成一片,真機常在目前,自然天然,一任外緣紛集,此心直與太虛同體,毫不動心焉。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4中醫演講相關預排

1/10 中藏經28 腎臟篇  2/26 北市聯仁愛院區 - 傳統與創新:ChatGPT在中醫領域的融合與實踐  3/14 [[240314-用電路圖來整理內經生理路徑(大醫精誠)]]  3/24 金烈讀書會 - LLM在中醫領域的應用與觀察  3/28 [[240328-傷寒論淺注的生理架構]]  4/22 傷寒論淺注的病理架構  5/02 中醫急重症-臨床難病思路與傷寒論的結  5/09 中醫急重症-認識內經中的難病《靈樞水脹篇》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 1.讀法篇(6/13,6/27)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2.六氣合化篇(7/11,7/25)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3.桂枝湯系(8/8,8/22)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4.大黃甘草湯系(9/12,9/26)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5.梔子豉湯系(10/17,10/31) 180’ 以後相關的演講備份,都會放在Padlet作為索引備份,也提供大家參考: https://padlet.com/lcylikedust/frank-lee-vauw6ire0tjjhdvi 240414.Frank Lee.

各種素食飲食法比較以及一些食物攝取過度的症狀。

常常在診間聽到患者素食,但隨著素食法不同,對身體也會有不同的影響狀況;以及補充維他命、生食果汁的一些攝取過度的症狀(而不自覺)。評估的重點其實不在能不能吃,而是對於個人身體狀況來說適不適當。 摘自於 食物與療癒 此書p.116,p234。 點圖可放大表格喔!供參考。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這是中醫所謂春天「升發之氣」,有沒有那樣新生充滿希望的感覺呢?在植物園旁邊的行道樹拍的。 以下這篇文章可說是我個人的聖經,收錄在此與大家共勉。 ##CONTINUE##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摘自清華電機彭明輝老師於系刊發表的文章 許多同學應該都還記得聯考前夕的焦慮: 差一分可能要掉好幾個志願,甚至於一生的命運從此改觀! 到了大四,這種焦慮可能更強烈而複雜: 到底要先當兵,就業,還是先考研究所? 我就經常碰到學生充滿焦慮的問我這些問題。 可是,這些焦慮實在是莫須有的!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 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救了一個人的一生。 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 屬於我們不該得的,即使僥倖巧取也不可能長久保有。 如果我們看清這個事實,許多所謂"人生的重大抉擇"就可以淡然處之,根本無需焦慮。 而所謂"人生的困境",也往往當下就變得無足掛齒。 以聯考為例: 一向不被看好好的甲不小心猜對十分,而進了建國中學; 一向穩上建國的乙不小心丟了二十分,而到附中。 放榜日一家人志得意滿,另一家人愁雲慘霧, 好像甲,乙兩人命運從此篤定。 可是,聯考真的意謂著什麼? 建國中學最後錄取的那一百人, 真的有把握一定比附中前一百名前景好嗎? 僥倖考上的人畢竟只是僥倖考上,一時失閃的人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前功盡棄。 一個人在聯考前所累積的實力,絕不會因為放榜時的排名而有所增減。 因為,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累積的過程! 所以,三年後乙順利的考上台大,而甲卻跑到成大去。 這時回首高中聯考放榜的時刻,甲有什麼好得意?而乙又有什麼好傷心? 同樣的,今天念清大動機的人當年聯考分數都比今天念成大機械的高,可是誰有把握考研究所時一定比成大機械的人考的好? 仔細比較甲與乙的際遇,再重新想想這句話: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不會因為一時的際遇而終止增或減" 聯考排名只是個表象,有何可喜,可憂,可懼? 我常和大學部同學談生涯規劃,問他們三十歲以後希望在社會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可是,到現在沒有人真的能回答我這個問題,他們能想到的只有下一步到底是當兵還是考研究所。 聯考制度已經把我們對生命的延續感徹底瓦解掉,剩下的只有片段的"際遇",更可悲的甚至只活在放榜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