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中得實章第七
近來所傳者,都是上上乘法。生須從靜定中細心體貼,方有會悟。不然,恐信手翻閱,無大滋味。不知吾單詞隻字,都從心坎中抉出,無半句誑汝也。下工之始,神游太虛,洞觀本竅,則以虛合虛,而心明性見,隨時俱在,不待真陽生也。可惜人只知養虛,不知去間虛之物。亦第知心馳於欲為不虛,不知力絕夫欲亦為不虛。夫以多欲令人神傷,絕欲亦令人心勞,二者雖有不同,其為心之障則一而已。顧不曰虛而曰陽生,蓋以虛言,則恐人墮於無一邊;曰陽者,即示人虛中得實,含有圓明洞達、無限神通在內。惟能虛之極,陽乃從中而生,我即以真意採取之,烹煉之,沐浴溫養之,一如天地初開,煙雲障蔽,真陽一到,而融融春意,無非是一團太和,醞之釀之,以外悉化為烏有矣。有者既化,而無者又從此生。蓋實者虛而虛者實,要皆一陽之氣自然造化於其中,而初無容心焉。《定光經》云:「得道之驗,第一宿疾齊消,身心爽快,行步如飛,顏色光耀」,皆一陽之化化生生者也。但願生具一堅固耐苦心,不造其極不止。平日用工,亦要識虛字之妙,方有進步。此處得力,才算真得力,真實受用。他如一切榮顯,皆春花在目、浮雲障天,毫無意趣也。若不得此般至樂,斷無有不傾於勢利場者。學人造到此境,才不枉一番心志。再示生煉心之道。
夫人之心,本自虛靈洞達,只因有心無心二字著之,所以不明而昏,不虛而窒也。人能存誠以立其體,隨緣以應其機,即程子所謂「心普萬物而無心,情順萬物而無情」是也。生能如此,即一刻中萬事應酬,俱如山中習靜一般。若不如此,即閉門靜坐,亦如萬馬營中擾攘不休。故莊子云:「不制其心,心不得其正;強制其心,心亦不得其正。」惟有存其心而不使之縱,寬其心而不使之忘,如此動靜惟一,隱顯無分矣。是豈易得者哉?生須從此審定玄關一竅,常常採取,不失其時,進退火符,不違其制,沐浴封固,不愆於度,則神氣打成一片,真機常在目前,自然天然,一任外緣紛集,此心直與太虛同體,毫不動心焉。
近來所傳者,都是上上乘法。生須從靜定中細心體貼,方有會悟。不然,恐信手翻閱,無大滋味。不知吾單詞隻字,都從心坎中抉出,無半句誑汝也。下工之始,神游太虛,洞觀本竅,則以虛合虛,而心明性見,隨時俱在,不待真陽生也。可惜人只知養虛,不知去間虛之物。亦第知心馳於欲為不虛,不知力絕夫欲亦為不虛。夫以多欲令人神傷,絕欲亦令人心勞,二者雖有不同,其為心之障則一而已。顧不曰虛而曰陽生,蓋以虛言,則恐人墮於無一邊;曰陽者,即示人虛中得實,含有圓明洞達、無限神通在內。惟能虛之極,陽乃從中而生,我即以真意採取之,烹煉之,沐浴溫養之,一如天地初開,煙雲障蔽,真陽一到,而融融春意,無非是一團太和,醞之釀之,以外悉化為烏有矣。有者既化,而無者又從此生。蓋實者虛而虛者實,要皆一陽之氣自然造化於其中,而初無容心焉。《定光經》云:「得道之驗,第一宿疾齊消,身心爽快,行步如飛,顏色光耀」,皆一陽之化化生生者也。但願生具一堅固耐苦心,不造其極不止。平日用工,亦要識虛字之妙,方有進步。此處得力,才算真得力,真實受用。他如一切榮顯,皆春花在目、浮雲障天,毫無意趣也。若不得此般至樂,斷無有不傾於勢利場者。學人造到此境,才不枉一番心志。再示生煉心之道。
夫人之心,本自虛靈洞達,只因有心無心二字著之,所以不明而昏,不虛而窒也。人能存誠以立其體,隨緣以應其機,即程子所謂「心普萬物而無心,情順萬物而無情」是也。生能如此,即一刻中萬事應酬,俱如山中習靜一般。若不如此,即閉門靜坐,亦如萬馬營中擾攘不休。故莊子云:「不制其心,心不得其正;強制其心,心亦不得其正。」惟有存其心而不使之縱,寬其心而不使之忘,如此動靜惟一,隱顯無分矣。是豈易得者哉?生須從此審定玄關一竅,常常採取,不失其時,進退火符,不違其制,沐浴封固,不愆於度,則神氣打成一片,真機常在目前,自然天然,一任外緣紛集,此心直與太虛同體,毫不動心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