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0的文章

參形體筆記1

最近其實除了在醫院實習之外,《中藏經》我讀到了 《論五臟六腑虛實寒熱生死逆順之法第二十一》此篇, 是臟腑寒熱虛實的總綱。本文其實是個很短的文字: 夫人有五臟六腑虛實、寒熱、生死、逆順。皆見于形、證、脈、氣。 若非診察無由識也。 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則溫之,熱則涼之。不虛不實,以經調之。 此乃良醫之大法也。其于脈證,俱如篇末。 我在參的是"形、證、脈、氣"這四個字。目前還在參"形"這個字。 簡單來說,這段我的理解就是,對於人體的表現我們能夠從四個層次來關注, 1.從形體層次(或可細分為皮脈肉筋骨) 2.從證層次(證乃氣血後現) 3.從脈層次(脈乃氣血先現) 4.從氣層次(我目前理解是指氣機) 其中形體非常重要,因為他是一個在臨床上診法非常重要的"介面"(medium)。甚麼是介面呢?因為在臨床上診間看到患者有各式各樣的表現情況,診法與治療又因每個人所學與理解的系統各異,後來我在《傷寒論.平脈法》第一句得到了一個提示: 病變百端,本原別之,欲知病源,當憑脈變,欲知病變,先揣其本,本之不齊,在人體躬,相體以診,病無遁情。 這句話也談到了病變百端,但其本重點是要回歸到"人體躬",要回歸到"人體形體這個介面的本質"上來診斷 譬如在看古代醫家醫案的時候,我就會去想,他上面記載的是治療成功的病案, 表示有"那個時空下與那個病人狀態所適合的那種方子" 換句話說,假設今天在診間看到用"大柴胡湯"治療好的病人,我就想這就是一個大柴胡湯的"介面" 譬如用望診看到的大柴胡湯"臉"、"舌"、用腹診看到的大柴胡湯"腹"、用問診法看到的大柴胡湯"證"、用脈診把到的大柴胡湯"脈"'、用背俞診所切到的大柴胡湯"背"....等等等,都能夠提供一個很好的一個線索讓我們去理解大柴胡湯的使用時機,而這就是我們在臨床跟診時要注意的。 剩下就是我們有沒有在臨床上去操作(相體以診!->要學習偵測); 有沒有機緣學到各種這些診法,理解其系統深化的程度(意義的詮釋需要一種系統來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