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讀本經疏證的小撇步。

前言


常常有學習熱忱很高的學弟妹來詢問說,要如何閱讀本經疏證?這篇文章大概是集合過去的一些回答以及個人在閱讀上的經驗與心得,提供給大家作參考。

在閱讀本經疏證之前,要有三點要注意:

  1. 不只是閱讀,而是要抱持著「為什麼要讀」的問題意識
  2. 既然讀了,就要試著留下「閱讀後的痕跡」,方便日後查詢
  3. 閱讀與理解筆記的層次,要分為三階段:「結構」、「概念」與「辨證」
以下分別說明。

一、為什麼要讀本經疏證


在閱讀的時候,給自己一個領導的問題,會比較容易有方向性,就像是導航一樣的作用,比較不會在閱讀的過程中迷路了。舉個例子來說,我自己在閱讀的時候,會自擬下列的問題:
  1. 本經說了甚麼?
  2. 別錄說了甚麼?
  3. 為什麼他們會這樣說?
  4. 為了支持這樣說法,在傷寒與金匱的條文、用藥,哪裡可以看得到例子?
  5. 性味與藥物生長、植栽、採收的季節,對於人體生理架構的作用,是如何連繫與推論的?
  6. 推論合不合理?有沒有更好的說法或理論、用法作為佐證?
在閱讀之後,可以讓自己思索的問題:
  1. 這一段在傳統醫學生理學的觀點是甚麼?我可能如何加以應用?我自己是否能夠再舉幾個例子?
  2. 這一段論述的傳統醫學病理學的概念是甚麼?如何藉由這樣的概念,在臨床上觀察與應用?
  3. 與其他藥物的差異性與鑑別點為何?

二、閱讀之後的痕跡


在準備閱讀之前,將段落進行分節、分段、分句。可以翻一下聖經,仿聖經分節的方式。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規劃閱讀的進度。其實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把閱讀化作一場旅行,而旅行之中就是要張開自己的心眼,用心去體會每一句的涵義。有時候讀不懂,是因為讀太快了,或者想要讀的內容太多。這時候不妨只讀一句話、甚至一個字一個字慢慢讀,去體會字裡行間的意義。

不懂的字則不用硬著頭皮去思考奮戰,這時候手上若有字書或字典,査詢一下是很好的輔助工具。寫在旁邊,以後就不用再査一次了。

那麼可以留下哪些閱讀的痕跡呢?我自己會使用幾種記號:
  1. 藍色蠟筆
    1. 用於方劑名稱;本經、別錄的文字。
  2. 黃色蠟筆與星星
    1. 自己閱讀時覺得很重要的重點。如果覺得超級重要,頗有啟發,畫下黃色蠟筆還不夠的話,我會在段落上面標上一個星星,作為以後的提醒與指引。
  3. 綠色蠟筆
    1. 值得留意思考的一段;或者自己讀不懂的一段,畫下來,留給未來的自己看。通常一年過後,再回頭過來看,綠色的段落就懂了。有時候是當時的自己還不具備理解該段的經驗與資質,還需要時間去思考與體會。
  4. 其他小記號
    1. ? 問號,代表該句是一個問句。
    2. (1),(2),(3) 如果有列出幾點的時候,會在每點的抬頭標上順序。
    3. ( ) 小括號,用於引用條文的時候,會把條文括號起來。
    4. [ ] 中括號,用於論述一個概念的時候,把該段論述的範圍括號起來。

三、結構、概念與辨證


讀完了一味藥,我會嘗試去思考下列的問題。
  1. 讀完了一味藥,要能夠說出各小節的重點為何?他說了甚麼?他怎麼說的?(結構筆記)
  2. 他讓我們學習或認識了哪些概念? 我從這些概念是否能夠延伸與舉例更多我所知道的?有沒有值得商榷或討論之處?是否有更好的說法?我的理由與判斷的依據為何?(概念筆記)
  3. 我已經讀完了XX藥。某藥與某藥都是苦寒,用於濕熱之品,他們之間的差異性、用藥時機的區別、選擇的理由為何?臨床上的鑑別點可能可以從哪邊切入?(辨證筆記)

結語


《本經疏證》對於初學者來說一直是比較難咬的一本典籍,也可說是鄒潤安先生六年用心之作。其序有一段可以瞥見鄒氏寫此書的心境:
六年夢夢,一旦爽然,至今日芟夷槎枿,抉摘疵纇,自以為昭然矣。焉知後日視之,不仍為夢夢耶?爰書起訖之所自如左,俾後之悼今,不忘今之悼昔也。
"道光壬辰九月始竟。其年終疏證藥九味"
"癸巳緣族中纂修家乘。終歲未暇。至甲午夏疏證藥十一味"
"乙未春疏證藥十五味" "乙未秋疏證藥十味" "乙未孟冬疏證藥十一味"
"丙申仲春疏證藥十四味""丙申季秋疏證藥十二味""丙申仲冬疏證藥十七味"
"丁酉孟春疏證藥二十二味""丁酉仲春疏證藥二十一味""丁酉季春疏證藥三十一味"
爽,明也。
芟,動詞,割除草。
槎枿,伐木之後的餘材。
纇,絲之約結不解者。

我對上面引述的那段是這樣理解的(自己寫意且一定不精準的翻譯):
"沒想到六年如同夢一般的過去了,時間飛逝的如此之快。而在寫作這本書所花的時間,跟過去六年相比,就像是只有一個早晨腦袋清楚的時刻而已。我想嘗試著把本經中妨礙理解的木材雜質砍去,阻礙思惟而錯結的謎團打開,寫到今日我想我自己以為應該很清楚了。誰知道以後的我或者是後代的人看到我這本書,仍是覺得有如幻夢一般,以為我自己在作夢吧。我把書寫作的時間記錄在後面,使以後的我緬懷今日,而不忘今日的我緬懷過去一樣。"

「甚麼樣的心情或願望,讓鄒潤安先生想要在生命中的六年間,反覆思索寫下這本書?」從剛開始道光年九月到十二月寫了九味藥,整整四個月。癸巳年整年沒空寫作,待到甲午年夏天寫了十一味藥物。如果要定期交稿的話,剛開始本書的寫作幾乎快是難產了。後來乙未年、丙申年寫作的進度比較穩定,到丁酉年春季,進度如同等比級數般上升飛躍,寫了三十一味藥物。

邀請大家一同與鄒潤安先生,踏入本經別錄與傷寒金匱對話的夢境。既然是一場閱讀中的旅行,每場旅行,都是極為個人的體會。如果能夠將這樣的體會,再分享給一同學習的同道與學弟妹,促成良好的學術討論與互動,也是一種彼此激勵學習的方式!與大家共勉。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4中醫演講相關預排

1/10 中藏經28 腎臟篇  2/26 北市聯仁愛院區 - 傳統與創新:ChatGPT在中醫領域的融合與實踐  3/14 [[240314-用電路圖來整理內經生理路徑(大醫精誠)]]  3/24 金烈讀書會 - LLM在中醫領域的應用與觀察  3/28 [[240328-傷寒論淺注的生理架構]]  4/22 傷寒論淺注的病理架構  5/02 中醫急重症-臨床難病思路與傷寒論的結  5/09 中醫急重症-認識內經中的難病《靈樞水脹篇》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 1.讀法篇(6/13,6/27)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2.六氣合化篇(7/11,7/25)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3.桂枝湯系(8/8,8/22)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4.大黃甘草湯系(9/12,9/26)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5.梔子豉湯系(10/17,10/31) 180’ 以後相關的演講備份,都會放在Padlet作為索引備份,也提供大家參考: https://padlet.com/lcylikedust/frank-lee-vauw6ire0tjjhdvi 240414.Frank Lee.

各種素食飲食法比較以及一些食物攝取過度的症狀。

常常在診間聽到患者素食,但隨著素食法不同,對身體也會有不同的影響狀況;以及補充維他命、生食果汁的一些攝取過度的症狀(而不自覺)。評估的重點其實不在能不能吃,而是對於個人身體狀況來說適不適當。 摘自於 食物與療癒 此書p.116,p234。 點圖可放大表格喔!供參考。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這是中醫所謂春天「升發之氣」,有沒有那樣新生充滿希望的感覺呢?在植物園旁邊的行道樹拍的。 以下這篇文章可說是我個人的聖經,收錄在此與大家共勉。 ##CONTINUE##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摘自清華電機彭明輝老師於系刊發表的文章 許多同學應該都還記得聯考前夕的焦慮: 差一分可能要掉好幾個志願,甚至於一生的命運從此改觀! 到了大四,這種焦慮可能更強烈而複雜: 到底要先當兵,就業,還是先考研究所? 我就經常碰到學生充滿焦慮的問我這些問題。 可是,這些焦慮實在是莫須有的!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 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救了一個人的一生。 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 屬於我們不該得的,即使僥倖巧取也不可能長久保有。 如果我們看清這個事實,許多所謂"人生的重大抉擇"就可以淡然處之,根本無需焦慮。 而所謂"人生的困境",也往往當下就變得無足掛齒。 以聯考為例: 一向不被看好好的甲不小心猜對十分,而進了建國中學; 一向穩上建國的乙不小心丟了二十分,而到附中。 放榜日一家人志得意滿,另一家人愁雲慘霧, 好像甲,乙兩人命運從此篤定。 可是,聯考真的意謂著什麼? 建國中學最後錄取的那一百人, 真的有把握一定比附中前一百名前景好嗎? 僥倖考上的人畢竟只是僥倖考上,一時失閃的人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前功盡棄。 一個人在聯考前所累積的實力,絕不會因為放榜時的排名而有所增減。 因為,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累積的過程! 所以,三年後乙順利的考上台大,而甲卻跑到成大去。 這時回首高中聯考放榜的時刻,甲有什麼好得意?而乙又有什麼好傷心? 同樣的,今天念清大動機的人當年聯考分數都比今天念成大機械的高,可是誰有把握考研究所時一定比成大機械的人考的好? 仔細比較甲與乙的際遇,再重新想想這句話: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不會因為一時的際遇而終止增或減" 聯考排名只是個表象,有何可喜,可憂,可懼? 我常和大學部同學談生涯規劃,問他們三十歲以後希望在社會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可是,到現在沒有人真的能回答我這個問題,他們能想到的只有下一步到底是當兵還是考研究所。 聯考制度已經把我們對生命的延續感徹底瓦解掉,剩下的只有片段的"際遇",更可悲的甚至只活在放榜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