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尋找內心中的聖雅各之路(W3/52)。

這週嘗試用心智圖整理。

-緣起-

「如果我有什麼漂亮銅鍋也會把它們掛上去,看起來也一樣,只是讓人覺得世界沒那麼醜陋,有時也會發出微弱的亮光,其實, 生命不過是在尋找這些發光的金屑罷了。」--《灰色的靈魂
這篇文章是延續2017年年初所許下的願望,希望能夠從今年開始,固定每週寫一篇回顧的文章。到本篇已經是2017年的第三週,一年總共有52週,也就是說今年已經過了5.76%。「持續寫每週回顧文章」這件事情的練習,到目前為止的個人心得,發現對於時間的感受性會改變,感受到似乎時間畢竟有限的感覺。然而回顧本週各事項,仍持續在各種生活事件中應激反應,有時候仍要處理一些不在行程上預計的事情,但本來就是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嘛!不過,因為已經訓練了在每日結束,入眠以前,寫下當天日誌的習慣,似乎對抗著時間洪流與遺忘似的,嘗試捕捉一些生活日常的金屑。

去年年底進行了人生設計的練習與體驗,向老師、學長、同道們訪談。訪談之後,重新評估對於未來的學習方向,雖然仍不是那麼明確,但有且看且行的感覺。這點人生設計的觀點幫助很大,認為任何問題都能夠經過設計的心態來決定應對策略。

週一晚間整理房間,隨意翻閱自己在2014年間的隨筆手札。讀著讀著,竟也在其中找到一些不錯的思想片段。在閱讀的當下,還忍不住拿起黃色蠟筆畫線,同時也激勵了自己。沒想到其實不一定要關注著外面精彩的世界,自己閱讀自己的書寫就有可能給予自身內心穩定的力量,讓我更加確定持續練習書寫的決心。一月初攝影之聲的網路雜誌刊載了郭力昕先生訪談John Berger的文章,大師說的話,顯得更有說服力:「...我認為一個寫作的人,應該勤於見證身邊正在發生的重要事情;即使書寫所立即產生的力量,可能看似微不足道、或一時被人忽略,但不要顧慮這些,還是要寫。「書寫」有著一種非常潛沉的生命(a subterranean life),它蓄積著能量,在某個時刻,會對讀者產生一些微小或不小的改變。...

週日午後看了MOD電影台的朝聖之路(The way),描寫一個年過40歲,放棄沒念完的博士學位,想要前往聖雅各之路的兒子,在途中意外喪生。年邁白髮蒼蒼的父親前往當地,在決定將兒子火化以後,背著兒子的骨灰,在聖雅各之路途上「二人同行」的故事。這部電影探討了與死亡和解的主題。死亡除了帶給逝者的衝擊之外,其實活下來的人或許才是亡者吧(心亡失了)。心亡失了,是否有足夠的時間,讓我們找回自身存在的理由呢?走步道時的沿途,也就是「行進間的時刻」,硬生生地創造了面對自己的時間與空間。目的地明確,但過程需要靠自己不斷地邁進,才有可能走完這趟旅程。行走間的寓意,像極了我們平日生活過著的各種事件與日子,但平日過活時,不一定有這樣的內心空間與時間來面對自己(其實是需要刻意安排)。生活沒有像步道那樣有個明確的終點(其實是有的,肉體死亡就是個明確的終點,只是我們不是常常意識到它),然而有的人找到了今世所要前往的目標,有的人(如本人)則仍在娑婆世界中如霧中看花,尋牛不見。無常的事件常常闖入我們既有的計畫,人事間的兩難,友誼間的聚散,有意無意間,交織了今世這個關於我的版本的人生旅程。期許自己能夠在未來持續尋找內心中的聖雅各之路....。
我想,這樣的念頭必定是來自於過往的一段經歷。十幾年前,當我還是一所群山環繞的縣立高中的學生時,曾經突如其來地有股衝動,「想要離開這裡,想要到某處去」。 -- 《日本之路》小林紀晴
你要不斷地向內心尋找,直到有踏實而確定的東西。 -- 2014/07/07 隨筆手札

-2017.W3週的收穫-

本科專業部份

  • 讀完並整理了傷寒心法歌訣卷一的全局觀點。嘗試組成一種知識理解的架構。
  • 學習譚針理論,學習前人如何應用卦爻的想法來構成針灸穴位處方
  • 嘗試編寫先秦兩漢三國事件年代表,鑑古以知今。進度有點緩慢。
  • 中醫復興論關於中醫教育的討論,擲地有聲。
  • 初步翻閱了錢超塵先生的新作:中國醫史人物考,對傅山批內經引起了興趣。

生產力學習部份

  • 整體性學習法,將學習理論分成六個階段:獲取、理解、拓展、糾錯、應用、測試。
  • 羅輯思惟介紹了王陽明心法,印象最深刻的是:「此心俱足,不假外求。」有趣的是,自己回顧自己2014/07/07的手札:「你要不斷地向內心去尋找,直到有踏實而確定的東西。
  • 寫作力的培養與學習,主要的練習來自於王乾任先生的《培養寫作力的6項修練
  • 用Goolge Spreadsheet規劃了閱讀表單,進行為期三個月的25本閱讀計畫

體驗學習部份

  • 重新看美劇西部世界的影集,分析其佈局、設定以及有意思的橋段
  • 看日劇 By players,第一集找了常見各大日劇配角的演員來演出,令人眼睛一亮的設定題材。
  • 看了MOD朝聖之路(The way),也是聖雅各之路的題材。描寫著因為想走聖雅各之路的兒子意外在途中喪生,後來父親背著兒子的骨灰,在聖雅各之路"二人同行"的故事。
  • 與學弟討論到日誌的規劃、計劃日程的安排,以及如何檢視自己的思想迴圈。
  • 與學弟妹們一起研討本經疏證桂枝裡頭的主題。
  • 整理了自己的書櫃,並且持續編號中,以便於後續的管理。書房暫時也進入了相對整齊的狀態。

跨領域閱讀部份

  • 花了一週的時間,把人工智慧的未來這本書啃完,並嘗試寫了書評。大開眼界。好處是逛誠品書局的時候,對科學人雜誌所呈現的有關人工智慧進展的報導,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017.W3週的疑惑-

  • 寒流來與身體疲倦的時候,會影響精神狀態。情緒有時候是因為生理狀態不佳,而造成的精神污染,衍伸出來的思緒與作為,就會顯得相當混亂與不可靠。怎麼降低這樣的影響?
  • 如何不受事情的表象所困惑,而繼續往下找到更深層的流程與原因,其運作的核心究竟為何?

-下一週的嘗試與調整-

  • 繼續收束自己的閱讀,慎選閱讀的材料與行動,將閱讀的方法進一步深化
  • 將人生的每個體驗,不管是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的,都將其意義化
  • 找到自己內心中的聖雅各之路的方向
  • 繼續練習寫作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4中醫演講相關預排

1/10 中藏經28 腎臟篇  2/26 北市聯仁愛院區 - 傳統與創新:ChatGPT在中醫領域的融合與實踐  3/14 [[240314-用電路圖來整理內經生理路徑(大醫精誠)]]  3/24 金烈讀書會 - LLM在中醫領域的應用與觀察  3/28 [[240328-傷寒論淺注的生理架構]]  4/22 傷寒論淺注的病理架構  5/02 中醫急重症-臨床難病思路與傷寒論的結  5/09 中醫急重症-認識內經中的難病《靈樞水脹篇》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 1.讀法篇(6/13,6/27)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2.六氣合化篇(7/11,7/25)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3.桂枝湯系(8/8,8/22)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4.大黃甘草湯系(9/12,9/26)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5.梔子豉湯系(10/17,10/31) 180’ 以後相關的演講備份,都會放在Padlet作為索引備份,也提供大家參考: https://padlet.com/lcylikedust/frank-lee-vauw6ire0tjjhdvi 240414.Frank Lee.

各種素食飲食法比較以及一些食物攝取過度的症狀。

常常在診間聽到患者素食,但隨著素食法不同,對身體也會有不同的影響狀況;以及補充維他命、生食果汁的一些攝取過度的症狀(而不自覺)。評估的重點其實不在能不能吃,而是對於個人身體狀況來說適不適當。 摘自於 食物與療癒 此書p.116,p234。 點圖可放大表格喔!供參考。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這是中醫所謂春天「升發之氣」,有沒有那樣新生充滿希望的感覺呢?在植物園旁邊的行道樹拍的。 以下這篇文章可說是我個人的聖經,收錄在此與大家共勉。 ##CONTINUE##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摘自清華電機彭明輝老師於系刊發表的文章 許多同學應該都還記得聯考前夕的焦慮: 差一分可能要掉好幾個志願,甚至於一生的命運從此改觀! 到了大四,這種焦慮可能更強烈而複雜: 到底要先當兵,就業,還是先考研究所? 我就經常碰到學生充滿焦慮的問我這些問題。 可是,這些焦慮實在是莫須有的!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 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救了一個人的一生。 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 屬於我們不該得的,即使僥倖巧取也不可能長久保有。 如果我們看清這個事實,許多所謂"人生的重大抉擇"就可以淡然處之,根本無需焦慮。 而所謂"人生的困境",也往往當下就變得無足掛齒。 以聯考為例: 一向不被看好好的甲不小心猜對十分,而進了建國中學; 一向穩上建國的乙不小心丟了二十分,而到附中。 放榜日一家人志得意滿,另一家人愁雲慘霧, 好像甲,乙兩人命運從此篤定。 可是,聯考真的意謂著什麼? 建國中學最後錄取的那一百人, 真的有把握一定比附中前一百名前景好嗎? 僥倖考上的人畢竟只是僥倖考上,一時失閃的人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前功盡棄。 一個人在聯考前所累積的實力,絕不會因為放榜時的排名而有所增減。 因為,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累積的過程! 所以,三年後乙順利的考上台大,而甲卻跑到成大去。 這時回首高中聯考放榜的時刻,甲有什麼好得意?而乙又有什麼好傷心? 同樣的,今天念清大動機的人當年聯考分數都比今天念成大機械的高,可是誰有把握考研究所時一定比成大機械的人考的好? 仔細比較甲與乙的際遇,再重新想想這句話: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不會因為一時的際遇而終止增或減" 聯考排名只是個表象,有何可喜,可憂,可懼? 我常和大學部同學談生涯規劃,問他們三十歲以後希望在社會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可是,到現在沒有人真的能回答我這個問題,他們能想到的只有下一步到底是當兵還是考研究所。 聯考制度已經把我們對生命的延續感徹底瓦解掉,剩下的只有片段的"際遇",更可悲的甚至只活在放榜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