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如何閱讀《神農本草經讀》

前言

回想當學生的日子,老師們常提示藥物學要先從《神農本草經》開始。考量攜帶的便利性,於是就選了陳修園先生的《神農本草經經讀》[1](以下簡稱經讀)作為閱讀入門的文本;由於《神農本草經》屬於較為早期的藥學著作[2],從傳統醫籍有傳承與增添的特性,從早期的母本入門似可以減輕閱讀上的負擔。陳修園先生將傷寒論中常用的藥物有關《神農本草經》的條文部分編寫成《經讀》的版本,也方便平日讀傷寒金匱條文方劑時互相參看比較[3]。以下的說明以黃柏這味藥為例,在閱讀上的建議總共分為三步驟。

步驟一‧先讀原典

《經讀》很薄,好攜帶,剛開始閱讀時先不要念陳修園先生的注釋。只要直接讀本草經的條文即可。然而直接讀本草經的條文要讀出什麼呢?作為初始的閱讀策略,我們可以先熟悉一個藥物的幾個面向:1.性味 2.適應病// 3.效用 4.把部位關鍵字圈出來。

黃柏:苦寒無毒,主五臟腸胃中結熱,黃疸,腸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陰傷蝕瘡。

按照前述所談到的面向,我們可以對黃柏的理解拆成這幾個次要項目:
1.性味:苦寒無毒
2.適應症:
a.五臟腸胃中結熱
b.黃疸
c.腸痔
d.泄痢
f.女子漏下赤白
g.陰傷蝕瘡
3.效用:止泄痢
4.部位關鍵字:五臟、腸胃、腸、前陰

這裏要多討論的就是「部位關鍵字」,因為條文中所提到的部位,很有可能是在思考生理病理環節,或者臨床藥用時機的提示,所以值得額外圈出來加以思索。(個人會用藍色的蠟筆在閱讀時標出。)

步驟二‧尋找歷代用藥例

在這個步驟當然作為方便最好找類似整理好的書籍方便查詢,譬如黃煌先生的《張仲景五十味藥證》[5]就是很好的工具書,可以方便我們速覽某味藥物在傷寒金匱裏面的方劑、藥物使用的劑量等等。

組成含黃柏的經方一覽表
方名
黃柏用量
原方配伍
藥味數量*
白頭翁湯
3
黃連 白頭翁 秦皮
4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
3
黃連 白頭翁 秦皮 甘草 阿膠
6
烏梅丸
6
黃連 烏梅 細辛 乾薑 當歸 附子 蜀椒 桂枝 人參
10
梔子柏皮湯
2
梔子 甘草
3
大黃硝石湯
4
梔子 大黃 硝石
4
*在藥味數量的組合學習上來說,越少味藥物組合用例會比較容易理解。黃煌先生這本的內容也有提到二妙散(丹溪心法),共2味藥組成(黃柏、蒼朮)

如果在學習上有一張地圖得以索驥,某種程度也可以舒緩探索的焦慮,其中一個我們可以藉助的是「時間表」,將中醫歷代時間表粗分為幾個部份:簡帛醫學時代、禁方醫籍時代、唐宋時期醫籍方書、元以後歷代醫家用法,在用藥例的策略上,或許先以簡帛醫學時代à禁方醫籍時代à唐宋時期醫籍方書à元以後歷代醫家用法來思考。個人手上能夠簡略査詢用藥例的書是《臨床大本草》[5]。茲摘要其部份內容如下,後面加注藥味數量。

【附方】
(1)梔子柏皮湯:肥梔子十五個(),甘草一兩(炙),黃柏二兩,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再服。治傷寒身黃,發熱。(傷寒) – 3味藥
(2)二妙散,黃柏(炒)、蒼術(米泔浸,炒)。上二味為末,沸湯入薑汁調服。二物皆有雄壯之氣,表實氣實者,加酒少許佐之。治筋骨疼痛,因濕熱者。(震亨)—2味藥
…()…
(5)大補陰丸,黃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各四兩,熟地黃(酒蒸)、龜板(酥炙)各六兩,上為末,豬脊髓,蜜丸,服七十丸,空心鹽白湯下,降陰火,補腎水(震亨)—四味藥
(6)封髓丹,黃柏三兩,砂仁一兩半,甘草一兩。上為細末,稀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用肉蓯蓉半兩,切碎,用酒一大盞,浸一宿,次日早空心煎三、四沸,去滓,以清酒送下。降心火.益腎水。(奇效良方)[6] --3味藥
…()…
(8)搗黃柏含之。治口中或舌上生瘡。(千金) – 1味藥
(11)黃柏末塗之。治小兒臍瘡不合。(子母秘錄) – 1味藥


步驟三‧比較與思考

到這個步驟,吾人可以將前兩個步驟得到的資料,作成表格分析如下。可以看到醫籍的用藥例與本草經原文多有呼應。

黃柏:
苦寒無毒,主五臟腸胃中結熱,黃疸,腸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陰傷蝕瘡。(本草經)
主治驚氣在皮間,肌膚熱赤起,目熱赤痛,口瘡。(別錄)[7]

禁方醫書時代
唐宋醫籍方書
元以後醫籍
書名年代
傷寒論
(東漢)
千金方
(652)
子母秘錄()
御院藥方
(1267)
蘭室秘藏
(1276)
丹溪心法(1347)
1味藥

搗黃柏含之。

口中或舌上生瘡
黃柏末塗之。

治小兒臍瘡不合



2味藥





二妙散
黃柏 蒼朮

治筋骨疼痛,因濕熱
3味藥
梔子柏皮湯
梔子 黃柏 甘草

傷寒身黃發熱,梔子蘖皮湯主之。


封髓丹
黃柏 砂仁 甘草

降心火
益腎水
通關丸
黃柏 知母 肉桂

不渴而小便閉,熱在下焦血分也

4味藥
白頭翁湯
黃柏 白頭翁 黃連 秦皮

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

大黃硝石湯
黃柏 梔子 大黃 硝石
黃疸,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為表和裡實,當下之。




大補陰丸
黃柏 知母
龜板 熟地

降陰火
補腎水

到這一個步驟大概是個理解藥物的起點,幫助我們瞭解黃柏從本草經條文到方書使用的舉例。再來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味藥下手,如蒼朮,去閱讀本草經原文來思考二妙散的配伍可能用意…(回到步驟一,進行下一個循環)。二味藥比較與歷代方書使用舉例的闡釋書籍,不得不介紹這本書《寒熱併用藥對串講》[8],朱步先先生的闡釋示範與方法也能夠給我們後學有很大的啟發。

結語:把《本草經》當作一本實用性的書籍

 「任何書裡包含了規則—原理、準則或任何一種一般的指導—你都要認定是一本實用性的書。」--《如何閱讀一本書》
研讀藥書的目的以中醫師角色來說,始終是為了服務患者於臨床,希望能夠透過適切的診斷方法,解讀、研判、歸納與演繹推論患者的病情病機,經由適切的處方設計理論,為各個患者擬定適當的治療計劃。

然而處方理論體系的架構,源自於中醫歷代傳承的典籍,上溯至各種經典母本。瞭解典籍發生學(典籍怎麼產生的,如何受該時代影響)可以幫助我們更為客觀的瞭解該書的創作理念與產生的背景(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始終也受到自己所處的歷史時代觀點所影響);當將古籍視作為臨床服務的實用性書籍時,身為讀者的我們更需要去找出書中的談到的「一般性規則」以及文字所指涉的「應用原理」。在閱讀傷寒金匱條文方劑例的時候,也可以給自己一個情境:如果我是傷寒論的作者,遇到條文所描述的狀況,手上有本草經作為「選藥單」,選了這幾味藥,我是怎麼考量本草經條文主治與劑量的比例呢?是怎麼考量藥物性味與整體組合起來化陰化陽的作用呢?[9]⋯⋯。從這樣的「情境」,根據自己目前所學,去嘗試推衍演繹作者選這幾味藥的理由。

我們可以看到歷代很多醫家都做出了很精彩的詮釋,如《本經疏證》的鄒潤安先生的著作。透過閱讀此書,我們可以理解鄒潤安先生怎麼用傷寒金匱方劑與條文作爲舉例來緯以說明本草經與別錄的條文各別意義。而要降低演繹推理的難度,或可從降低藥味數量開始,譬如可以選出傷寒金匱一味藥、兩味藥的方證條文...這方面日人中川良隆先生已經出了七冊書籍洋洋灑灑的整理[10]。

學習本來沒有一定的方法與途徑可循,僅提供一點讀書的心得,野人獻曝向大家述說閱讀典籍這陽光的美好😄。

Frank Lee.
初稿:180924.

參考書單

[1]. 神農本草經讀,陳修園,志遠出版社(小於100頁,繁體竪排,好攜帶)
[2]. 但研讀久了之後仍需要放一部份心力關注文獻學的研究內容,譬如關於神農本草經的典籍發生學的相關資料,請參考本篇
[3]. 當然平常參考原典的書籍還是值得備一本,如《神農本草經輯注》,馬繼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著作。
[4]. 黃煌《張仲景五十味藥證》第三版,人民衛生出版社,這本的編排有列出傷寒論金匱的最簡方組合,以及可綜覽某藥物在傷寒金匱方劑裡面的組成與相關配伍。是本實用又CP值高的參考書籍。
[5]. 臨床大本草》張豐強主編,華夏出版社
[6]. 封髓丹的出典,出自元代《御院藥方》卷六,補虛損門
[7]. 等到對《本草經》較為熟悉了以後,進一步或許還要再參考《名醫別錄》對於藥物作用的補述,以及其他種種後世的方書與藥書。對於各藥書在各時代的代表性與角色,可參考尚志鈞先生的書籍《中國本草要籍考》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8]. 寒熱並用藥對串講》朱步先,人民衛生出版社
[9]. 《素問》至真要大論:「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鹹味涌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
[10]. 中川良隆《傷寒金匱藥方大成》,請參考: https://goo.gl/jG3DjX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4中醫演講相關預排

1/10 中藏經28 腎臟篇  2/26 北市聯仁愛院區 - 傳統與創新:ChatGPT在中醫領域的融合與實踐  3/14 [[240314-用電路圖來整理內經生理路徑(大醫精誠)]]  3/24 金烈讀書會 - LLM在中醫領域的應用與觀察  3/28 [[240328-傷寒論淺注的生理架構]]  4/22 傷寒論淺注的病理架構  5/02 中醫急重症-臨床難病思路與傷寒論的結  5/09 中醫急重症-認識內經中的難病《靈樞水脹篇》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 1.讀法篇(6/13,6/27)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2.六氣合化篇(7/11,7/25)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3.桂枝湯系(8/8,8/22)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4.大黃甘草湯系(9/12,9/26) 180’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帶狀課程視訊演講- 5.梔子豉湯系(10/17,10/31) 180’ 以後相關的演講備份,都會放在Padlet作為索引備份,也提供大家參考: https://padlet.com/lcylikedust/frank-lee-vauw6ire0tjjhdvi 240414.Frank Lee.

各種素食飲食法比較以及一些食物攝取過度的症狀。

常常在診間聽到患者素食,但隨著素食法不同,對身體也會有不同的影響狀況;以及補充維他命、生食果汁的一些攝取過度的症狀(而不自覺)。評估的重點其實不在能不能吃,而是對於個人身體狀況來說適不適當。 摘自於 食物與療癒 此書p.116,p234。 點圖可放大表格喔!供參考。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這是中醫所謂春天「升發之氣」,有沒有那樣新生充滿希望的感覺呢?在植物園旁邊的行道樹拍的。 以下這篇文章可說是我個人的聖經,收錄在此與大家共勉。 ##CONTINUE##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摘自清華電機彭明輝老師於系刊發表的文章 許多同學應該都還記得聯考前夕的焦慮: 差一分可能要掉好幾個志願,甚至於一生的命運從此改觀! 到了大四,這種焦慮可能更強烈而複雜: 到底要先當兵,就業,還是先考研究所? 我就經常碰到學生充滿焦慮的問我這些問題。 可是,這些焦慮實在是莫須有的!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 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救了一個人的一生。 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 屬於我們不該得的,即使僥倖巧取也不可能長久保有。 如果我們看清這個事實,許多所謂"人生的重大抉擇"就可以淡然處之,根本無需焦慮。 而所謂"人生的困境",也往往當下就變得無足掛齒。 以聯考為例: 一向不被看好好的甲不小心猜對十分,而進了建國中學; 一向穩上建國的乙不小心丟了二十分,而到附中。 放榜日一家人志得意滿,另一家人愁雲慘霧, 好像甲,乙兩人命運從此篤定。 可是,聯考真的意謂著什麼? 建國中學最後錄取的那一百人, 真的有把握一定比附中前一百名前景好嗎? 僥倖考上的人畢竟只是僥倖考上,一時失閃的人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前功盡棄。 一個人在聯考前所累積的實力,絕不會因為放榜時的排名而有所增減。 因為,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累積的過程! 所以,三年後乙順利的考上台大,而甲卻跑到成大去。 這時回首高中聯考放榜的時刻,甲有什麼好得意?而乙又有什麼好傷心? 同樣的,今天念清大動機的人當年聯考分數都比今天念成大機械的高,可是誰有把握考研究所時一定比成大機械的人考的好? 仔細比較甲與乙的際遇,再重新想想這句話: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不會因為一時的際遇而終止增或減" 聯考排名只是個表象,有何可喜,可憂,可懼? 我常和大學部同學談生涯規劃,問他們三十歲以後希望在社會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可是,到現在沒有人真的能回答我這個問題,他們能想到的只有下一步到底是當兵還是考研究所。 聯考制度已經把我們對生命的延續感徹底瓦解掉,剩下的只有片段的"際遇",更可悲的甚至只活在放榜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