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俯拍與仰拍之外,攝影者應該嘗試許多不同的拍攝角度,讓自己及觀者對於被攝主體產生新鮮感。"
--《攝影課・攝影美學的養成》李昱宏著,P.36這篇文章是延續2017年年初所許下的願望,希望能夠從今年開始,固定每週寫一篇回顧的文章。到本篇已經是2017年的第6週。一年總共有52週,也就是說今年已經過了11.53%,十分之一左右。培養與維持這種回顧的習慣對於時間的感受開始有一種微妙的速度感,覺得每週一個循環紀錄的感受越來越明顯,而令人驚訝的是,有種越來越快的感覺。剛開始幾週,會覺得記錄日誌這個行為趕不上生活偶發事件的速度,而這週開始有一種可以將「計畫做些新嘗試」的元素,逐漸加入日常生活當中加以安排的覺受。譬如,這週加了兩個學習元素,第一個是繪畫,第二個是自己學習料理食材。
是這樣的。寫日誌的本身,需要事件發生過後,才會留下紀錄。這種習慣很像常常在Facebook打卡,只是日誌事件的本身,主要的受眾也只有自己而已,所以寫起來相對的輕鬆自在。可以嘗試著不管是在書上或者是IG上面手帳記錄的各種方法,譬如說以圖案為主的方式來紀錄行程,而在當下體驗見學的時候,就得觀察一些可以收納成為圖案的小細節。譬如前一週2/5週日去竹坑南寮步道的時候,走步道同時,就會留意一些路標地圖繪畫的方式,然後拍照起來紀錄,回來再畫成簡略版在手帳上。
為了要紀錄一些小圖片,吃飯的時候就會留意餐廳的名片上面有沒有圖案,然後順便當繪畫練習記在日誌裡面。雖然繪畫很陽春,不過還好都是給自己看的所以壓力不是很大。 |
開始留意一些日常生活的圖案設計,試著觀察其形狀與用色。因為試著模仿繪製的關係,發現技能不足,就會進一步再研究繪畫技巧與相關的工具。反而像是重新學習美勞課一樣。 |
讀書的方法也開始修正。學習一次專心讀一本書。發現這樣一本一本讀完好處不少,對於該書的整體架構會比較清楚與記得。而讀到卡住的書籍,也會一邊思索著是哪裡卡住?是否不具有相應理解的知識架構?等等。本週讀完的書籍有:陳照先生的《易理針灸學》、嶋裕之先生的《不加班的便利貼工作術》、芭蓓.波斯特(Bobette Buster)的《說故事有畫面,世界聽你的:用你的經歷,去破冰、說服、取悅,甚至感動任何人》。持續閱讀的是朱燕中先生的《本輸針灸》(還在奮戰當中)。以下稍微簡述一下讀完的各本內容。
- 陳照先生的《易理針灸學》陰陽爻是一種迷人的符號。有沒有一種可能,在爻變的運算當中,作為針灸配穴的處方?《易理針灸學》陳照先生的著作,就書寫了這樣的可能性。本書可以分為兩大部份,一部份是引入神農連山八卦的理論,一部份是作者提出的易理針灸學法則。本書所談到的易理針灸學法則,總共分為三綱一局一象義:(1).八卦成列針治法 (2).八卦相盪針治法 (3).剛柔相摩針治法 (4).木火金水局針治法 (5).卦象卦義針治法。個人覺得第五部份的「象卦義針治法」相當有意思,不過按其病例內容與理論,似乎還沒有很有系統化的應用法則。
- 嶋裕之先生的《不加班的便利貼工作術》
這本書閱讀起來內容不難,一個早上應該就可以看完了。給了一個很好的靈感,提示關於便利貼的活用。如果有看過類似商業思考的架構,加上本書運用便利貼的範例,也能夠幫助自己在整理事務觀點時的幫助。
- 芭蓓.波斯特(Bobette Buster)的《說故事有畫面,世界聽你的:用你的經歷,去破冰、說服、取悅,甚至感動任何人》
本書談到說故事的十項原則,每一篇章也提示了一種說故事的方法與技巧。這十項技巧分別如下:1.像是在對朋友說話 2.定位要明確(地點、時間、環境、脈絡) 3.使用活潑的動詞(代換成中文書寫,或許是要變化各種不同的描述詞彙吧) 4.對比與衝突 (開始的結構與結尾相反) 5.找出能夠體現故事精髓的事物,讓細節發光 6.回想一下最初打動你的經歷,傳遞你的熱情 7.表達你的情緒 8.讓一種感官來主導 9.你是最重要的 10.自然發展出充滿感情的結尾,很快的結束。
"..生命之道(知識),不是藏在經書本身,而是展現在閱讀者能夠回扣到自己的生命經驗裡去看見、去反思、去實踐....。" -- 《故事的療癒力量》周志建著P.98-99
"人其實是靠自己在療癒。" -- 《宗教療癒與身體人文空間》 余德慧著 P.218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