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為甚麼救贖要在「過去」下功夫,因為那是分裂之始,故只能在那兒化解。唯有在分裂的肇端痛下針砭,才有修正的可能。" -- 《奇蹟課程》p.364
培養了
日誌的習慣,然後掙扎著幾次寫
週回顧之後,每次遇到月回顧就會覺得相當的難寫。簡單來說還抓不準要回顧生活的什麼元素,有時候這又跟個人經驗與特質強烈相關。第一個月嘗試了兩種取向:
一,找出心的亮點:在生活體驗中,找出當時體驗相當有感的事件,就會在月回顧的時候,該事件上面標上一個心的符號。
二,標的產出里程碑:標誌出自己想要多加練習輸出的事件,一併回顧該月的產出成果。這是一月月回顧的方式。這種方式說穿了很像是盤點的感覺,但對個人意義感來說,有點不太大。數量看起來好像很豐富,但又不是為了充量或盤點才寫月回顧的。所以二月的回顧,我想用另外一個方式寫寫看:
三幕劇的架構。
第一幕-問題
二月對於生活事件的感受,仍然像是海邊那循環式不斷拍打岸上的浪花般衝擊,感到令人瑣碎而疲乏,不過有賴於日誌習慣的漸漸養成,以及週回顧文章的訓練,開始在被各種事件衝擊之下,察覺到一種「紀錄自我」的特質,有別於平日的「體驗自我」。然而一直被動地被生活事件所影響,不管是社區事務或者其他不在預期中的事件,難道沒辦法調整這種瑣事襲來的潮流嗎?
第二幕-關鍵事件
2/23若有所感,寫下了《影響體驗人生的要點》,順序性檢視了影響體驗人生的參數有哪些。最首要的果然還是
心靈的敏感度與穩定度,有點像是作畫前的畫者本身,還沒用顏料下筆在畫布上的那個畫者,本身觀看世界的特質,會影響後續各種因子的體驗品質。有種「心即是理」的意味在。
- 心靈的敏感度,穩定度(信念,心理韌性的培養)
- 身體健康程度(在世界活動的必要條件)
- 資訊處理整合能力(聆聽觀察的技巧)
- 流程安排規劃能力(行事曆,行動清單的運用)
- 執行,專心體驗當下
- 記錄的方法與模式(筆記術,日誌手帳,部落格)
- 檢討,回歸,除錯(邏輯思考方法,本質現象,系統思考)
- 重新設計計畫,加入新靈感要素(圖象發想思維,人生設計能力)
第三幕-彙整與反思
因為列出了這些選項,因此開始在生活事件中,刻意加了一些平常不熟悉的體驗元素---自己做起來也覺得有趣的那種。譬如,畫畫:練習用色鉛筆、代針筆構圖、鉛筆素描以及水彩顏料。料理:嘗試自己煮餐點,發現了一些食材的獨有味道與顏色(譬如水煮有機紅蘿蔔---原來自然無添加調味的味道就很好吃,以及茄子的紫色原來是這種紫色---因為水彩顏料調色經驗剛好連代影響對於色彩的重新認識)。由於新加了一些以往生活沒有的體驗元素,才發現原來生活的掌控權其實並沒有自己所想像的太過無力與被動。但也不必像個控制狂,企圖操縱生活事件的發生順序,而比較像是在無可抵禦的時間洪流中,添加一些自己喜歡的顏料,染上一些對自我有些意義的色彩吧!不妨繼續吟嘯且徐行。
"改變世界是永不休止的工作。就這層意義來說,與其說它是一份工作,不如說是一種心境:留心事物的內容,願意與人分擔責任,不要為絕望找理由,要為希望尋覓出口。" -- 《如何改變世界》P.179
留言